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红外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0934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内窥镜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红外内窥镜系统包括照明光源、物镜光学系统、光纤传像系统、转接系统和图像采集器;物镜光学系统包括五个透镜和一个光阑;转接系统包括六个透镜和一个光阑;照明光源为近红外1.2‑1.8μm波段光源;光纤传像系统采用单丝光纤,以六边形方式排列;图像采集器采用320×256像素的CCD传感器,进行成像。该系统设计红外波段的内窥镜,打破了常见可见光波段内窥镜在某些特殊场合下的局限性,为观测的稳定性提供了保证,且系统尺寸小,视场角大,能有效提高观测的效率;光学系统均采用球面设计,降低了加工难度,减小了系统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内窥镜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医用内窥镜是细长结构的医疗器械,大部分由光源、小孔径镜头、弯曲部分和传感器组成。内窥镜可以经过人体的天然孔道以及微小创口进入体内,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和结构,对病情进行诊断,在现代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进行一些重要器官解剖结构观察的时候,需要在血液环境中进行观测。常见的可见光内窥镜,由于血液对可见光波段吸收与散射效应强烈,导致可见光成像出现严重扭曲变形,且存在相对照度差等问题。然而血液对红外波段光信息的吸收和散射相对较弱。因此设计工作在红外波段的内窥镜系统对于手术过程的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尺寸小、成本低的红外内窥镜系统,以适用于特殊场合的观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外内窥镜系统,包括照明光源10、物镜光学系统20、光纤传像系统30、转接系统40和图像采集系统50;其中,所述物镜光学系统20包括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光源(10)、物镜光学系统(20)、光纤传像系统(30)、转接系统(40)和图像采集系统(50);其中,所述照明光源(10)为观测区域提供照明,照明波段覆盖1.2-1.8μm;所述光纤传像系统(30)的一端连接物镜光学(20),光纤传像系统(30)的另一端连接转接系统(40)的一段,所述转接系统(40)的另一端连接图像采集系统(50);所述物镜光学系统包括从物面到成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21)、第一光阑(26)、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所述转接系统(40)包括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六透镜(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光源(10)、物镜光学系统(20)、光纤传像系统(30)、转接系统(40)和图像采集系统(50);其中,所述照明光源(10)为观测区域提供照明,照明波段覆盖1.2-1.8μm;所述光纤传像系统(30)的一端连接物镜光学(20),光纤传像系统(30)的另一端连接转接系统(40)的一段,所述转接系统(40)的另一端连接图像采集系统(50);所述物镜光学系统包括从物面到成像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21)、第一光阑(26)、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所述转接系统(40)包括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第六透镜(41)、第七透镜(42)、第八透镜(43)、第九透镜(44)、第十透镜(45)、第十一透镜(46)、第二光阑(47);所述第一透镜(21)和第一光阑(26)的中心间隔为5.98-6.02mm,所述第一光阑(26)和第二透镜(22)的中心间隔为0.13-0.15mm,所述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的中心间隔为1.02-1.05mm,所述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之间的中心间隔为1.50-1.62mm;所述第六透镜(41)和第七透镜(42)的中心间隔为0.20-0.23mm,所述第八透镜(43)和第九透镜(44)的中心间隔为0.30-0.34mm,所述第十透镜(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豹彭星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