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包括集水槽及架设于集水槽上方的栽培槽组合体,其中栽培槽组合体由多个栽培槽单元在横向及竖向上相互插接而成;栽培槽单元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整体为矩形的结构、其顶部开口端面上环设插接凹槽、其底面上环设与插接凹槽相匹配的插接凸缘、其左侧面的上部及下部设置与栽培槽单元内部相通的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其右侧面设置分别与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相匹配的上台阶通孔及下台阶通孔、其前侧面上设置栽培孔且栽培孔内嵌设有栽培筐、其底面中部贯穿地设置溢水管,溢水管的上端口与下端口在竖向上相互错开,且溢水管的上端口高于下插接管。本装置便于安装及拆除且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土栽培主要分为基质栽培、水培及气雾栽培三种,其主要用于反季节及在恶劣条件下的作物种植、太空农业应用、高档园艺种植及一些用于短期展会或室外布景的景观种植,其中景观种植时因场地及设计的不同其规模亦不同,每次需要根据设计定制栽培装置,拆除时又常常不能重复利用,且安装及拆除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及拆除且可重复使用的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而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包括集水槽及架设于集水槽上方的栽培槽组合体,其中栽培槽组合体由多个栽培槽单元在横向及竖向上相互插接而成;栽培槽单元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整体为矩形的结构、其顶部开口端面上环设插接凹槽、其底面上环设与插接凹槽相匹配的插接凸缘、其左侧面的上部及下部设置与栽培槽单元内部相通的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其右侧面设置分别与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相匹配的上台阶通孔及下台阶通孔、其前侧面上设置栽培孔且栽培孔内嵌设有栽培筐、其底面中部贯穿地设置溢水管,溢水管的上端口与下端口在竖向上相互错开,且溢水管的上端口高于下插接管。进一步地,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的的外周面上均环设定位凸起;上台阶通孔及下台阶通孔的内周面上均环设与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凹槽。进一步地,下台阶通孔的台阶面上环设密封槽,密封槽内嵌设密封圈。进一步地,栽培筐由塑性材料制成,包括上环形件、下环形件及均设于两者之间的多个条形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与上环形件固定连接,连接件的下端设有第一球体部,下环形件上均设多个第一腰形盲孔,第一球体部分别嵌设于第一腰形盲孔内。进一步地,上环形件由一根条形件对接而成,其一端设有第二腰形盲孔、其另一端设有第二球体部,第二球体部嵌设于第二腰形盲孔内。进一步地,集水槽的底部设置万向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可在竖向及横向上可连续插接的栽培槽单元,实现了方便快速的安装及拆除;(2)通过定位凸起及定位凹槽的配合,实现栽培槽单元连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栽培槽单元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栽培槽单元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栽培槽单元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栽培槽单元俯视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栽培槽单元仰视示意图;图7:图4中A-A剖面示意图(溢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溢水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的栽培筐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的栽培筐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槽2栽培槽单元21插接凹槽22插接凸缘23上插接管231定位凸起24上台阶通孔241定位凹槽242密封槽243密封圈25栽培孔26溢水管261上端口262下端口27下插接管28下台阶通孔3栽培筐31上环形件311第二腰形盲孔312第二球体部32下环形件321第一腰形盲孔33连接件331第一球体部4万向滚轮5塞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包括集水槽1及架设于集水槽1上方的栽培槽组合体,其中栽培槽组合体由多个栽培槽单元2在横向及竖向上相互插接而成;栽培槽单元2是由塑性材料制成(例如,PVC材料)的整体为矩形的结构、其顶部开口端面上环设插接凹槽21、其底面上环设与插接凹槽21相匹配的插接凸缘22、其左侧面的上部及下部设置与栽培槽单元2内部相通的上插接管23及下插接管27、其右侧面设置与上插接管23及下插接管27相匹配的上台阶通孔24及下台阶通孔28、其前侧面上设置栽培孔25且栽培孔25内嵌设有栽培筐3、其底面中部贯穿地设置溢水管26,溢水管26的上端口261与下端口262在竖向上相互错开,且溢水管26的上端口261高于下插接管27。在本实施例中,溢水管26可将普通管道斜向并贯通的插入栽培槽单元2底面,即可实现上端口261与下端口262在竖向上相互错开(如图7所示),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也采用折弯管的结构以实现上端口261与下端口262在竖向上相互错开(如图8所示)。另外,为了便于整体移动的便利性,集水槽1的底部设置万向滚轮4。组装时,在竖直方向上,使上方栽培槽单元2的插接凸缘22依次插入下方栽培槽单元2的21插接凹槽,在水平方向上,使右方栽培槽单元2的上插接管23及下插接管27分别插入左方栽培槽单元2的上台阶通孔24及下台阶通孔28,最后拼合成特定尺寸的栽培槽组合体,将栽培槽组合体架设于集水槽1上,位于栽培槽组合体左右两侧的、每个栽培槽单元2下插接管27及下台阶通孔28全部用塞子塞住以阻挡营养液的流出,而每个栽培槽单元2的上插接管23及上台阶通孔24则无需塞入塞子,以使栽培槽组合体内部与外界的空气流通,保证栽培槽组合体内部的植物根茎生长所需的氧气含量。使用时,可直接将营养液从其中一个栽培槽单元2的顶部开口处加入(如图1中箭头B所示位置),营养液首先会通过插接在一起的下插接管27及下台阶通孔28形成的通道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扩散,当各栽培槽单元2的液位高于其溢水管的上端口261时,营养液将通过溢水管26向下流动至下方的栽培槽单元2内,由于溢水管26的上端口261与下端口262在竖向上相互错开,因此营养液在竖向上会逐层的由上方流入下方的的栽培槽单元2,而不会直接落入最下方的集水槽2内。另外,为了实现自动化灌溉,还可在集水槽1外部设置一水泵(图中未表示),该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集水槽1连通,该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最顶层的其中一个栽培槽单元2的内部连通,水泵将集水槽1内的营养液抽吸至最顶层的其中一个栽培槽单元2内,最终由最底层的栽培槽单元2排出的营养液将再次落入集水槽内,营养液如此循环可实现自动灌溉。为加强在水平方向上相邻两栽培槽单元2连接的牢固性,上插接管23及下插接管27的的外周面上均环设定位凸起231;上台阶通孔24及下台阶通孔28的内周面上均环设与定位凸起231相匹配的定位凹槽241,如图7所示,由于栽培槽单元2由塑性材料制成,在进行水平方向的插接组装时,插接管及相应的定位凸起231会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槽及架设于集水槽上方的栽培槽组合体,其中栽培槽组合体由多个栽培槽单元在横向及竖向上相互插接而成;栽培槽单元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整体为矩形的结构、其顶部开口端面上环设插接凹槽、其底面上环设与插接凹槽相匹配的插接凸缘、其左侧面的上部及下部设置与栽培槽单元内部相通的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其右侧面设置分别与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相匹配的上台阶通孔及下台阶通孔、其前侧面上设置栽培孔且栽培孔内嵌设有栽培筐、其底面中部贯穿地设置溢水管,溢水管的上端口与下端口在竖向上相互错开,且溢水管的上端口高于下插接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槽及架设于集水槽上方的栽培槽组合体,其中栽培槽组合体由多个栽培槽单元在横向及竖向上相互插接而成;栽培槽单元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整体为矩形的结构、其顶部开口端面上环设插接凹槽、其底面上环设与插接凹槽相匹配的插接凸缘、其左侧面的上部及下部设置与栽培槽单元内部相通的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其右侧面设置分别与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相匹配的上台阶通孔及下台阶通孔、其前侧面上设置栽培孔且栽培孔内嵌设有栽培筐、其底面中部贯穿地设置溢水管,溢水管的上端口与下端口在竖向上相互错开,且溢水管的上端口高于下插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式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插接管及下插接管的外周面上均环设定位凸起;上台阶通孔及下台阶通孔的内周面上均环设与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瑞月,任英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云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