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336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包括凸模单元和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经一驱动机构驱动做升降运动,所述凹模单元具有让补强板带通过的槽道、临近挠性电路板的加工面,所述凹模单元还具有让凸模单元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垂直穿过槽道并贯穿整个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具有凸刃口工作面,所述凹模单元具有与凸刃口工作面相配合的凹刃口工作面,所述凹刃口工作面位于槽道与通道相交的侧壁上,该侧壁临近加工面。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
技术介绍
挠性电路板即FPC,大部分FPC在其上还贴附有辅料。需要在某些必要的部位贴上一定机械强度的补强材料如PI、PET、FR4等辅料,还有在某些必要的部位需要贴上一定粘度的胶纸材料,如3M467、3M468、D3450等辅料。贴附补强材料的作业,现阶段常采用手工贴附的作业方式,因一块挠性电路板需要贴附较多数量的补强板,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下、容易遗漏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包括凸模单元和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经一驱动机构驱动做升降运动,所述凹模单元具有让补强板带通过的槽道、临近挠性电路板的加工面,所述凹模单元还具有让凸模单元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垂直穿过槽道并贯穿整个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具有凸刃口工作面,所述凹模单元具有与凸刃口工作面相配合的凹刃口工作面,所述凹刃口工作面位于槽道与通道相交的侧壁上,该侧壁临近加工面。进一步的,所述凸模单元上具有多个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出口位于凸刃口工作面,所述输气通道的入口位于凸模单元远离凸刃口工作面的侧壁上并与一气源设备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凸模单元和凹模单元均安装在一XY平面移动平台上。进一步的,所述XY平面移动平台上安装有输送补强板带的输送机构。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XY平面移动平台上,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进一步的,所述凹模单元具有用于将其固定安装在XY平面移动平台上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槽,所述安装孔槽为长圆形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可以稳定准确地完成FPC自动贴附补强材料的作业,使用该模具,精度高,稳定性好,提高了作业效率。此技术方案和自动贴模具,合理可靠,富有创新,实用性强。在应用过程中,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产品可靠性,已将该模具批量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模单元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模单元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凹模单元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凹模单元的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挠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XY平面移动平台,2-凸模单元,21-牵引孔,22-输气通道的入口,23-输气通道,24-凸刃口工作面,25-输气通道的出口,3-凹模单元,31-通道,32-槽道,33-凹刃口工作面,34-加工面,35-安装面,36-安装孔槽,4-输送机构,5-补强板带,51-补强板,6-挠性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能够对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的模具,包括凸模单元2和凹模单元3。凸模单元2和凹模单元3均安装在一XY平面移动平台1上,XY平面移动平台1上固定安装有一用于驱动凸模单元做垂直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机构优选油缸。如图2-3所示,凸模单元2顶部设置有用于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牵引孔21,凸模单元2底面为凸刃口工作面24,凸模单元2上设置有多个输气通道23,输气通道的出口25位于凸刃口工作面,输气通道的入口22位于凸模单元2上部侧壁上,该入口22与一气源设备通过气嘴和气管相连接。如图4-5所示,凹模单元3具有让补强板带通过的槽道32、临近挠性电路板的加工面34、将其固定安装在XY平面移动平台上的安装面35,凹模单元3还具有让凸模单元穿过的通道31,通道31垂直穿过槽道32并贯穿整个凹模单元3,凹模单元3具有与凸刃口工作面24相配合的凹刃口工作面33,凹刃口工作面33位于槽道32与通道31相交的侧壁上,该侧壁临近加工面34。本实施例中,XY平面移动平台1上安装有输送补强板带的输送机构4,该输送机构4为常规的膜带输送机构,本申请不再详细阐述。本实施例中,安装面35上设置有安装孔槽36,安装孔槽36为长圆形孔,便于调整凹模单元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从而调整工作面与挠性电路板的间距。该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在设备带动下,凸模单元2从初始位置向下运动,凸模单元2运动接触到整条补强板带5时,气源设备开始吸气,通过气管、输气通道,到达凸刃口工作面上的输气通道的出口25,凸刃口工作面24就紧紧吸住整条补强板带5,油缸驱动凸模单元向下运动,凸模单元2经通道穿过槽道对补强板带5进行冲切,凸刃口工作面24配合凹刃口工作面33一起进行冲切分离出补强板51;凸刃口工作面仍然是紧紧吸住单片补强板51,再一起向下运动,一起运动到达设备工作台面上(已提前放好挠性电路板6),再将单片补强板直接摁压在挠性电路板相对应的位置上,按压并停顿保持一小段时间;然后气源设备变化为开始放气,通过气管、输气通道,此时凸刃口工作面24的脱离补强板,即凸模单元2不再吸住该补强板,在放气状态下,然后凸模单元向上运动,回到运动的初始位置,这样就完成了第1片补强板的自动贴。通过设备运动时间自动控制,控制凸模单元往复上下运动,然后再次完成第2片补强板的自动贴,第3片,第4片,最后整张挠性电路板(总共有24片)都完成了补强板的自动贴补工作,如图6所示;从而实现自动贴补强板的作业。同样的原理,本技术方案和自动贴模具也一样适用于,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材料PI和PET和FR4等的作业,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胶纸材料3M467和3M468和D3450等的作业,挠性电路板自动贴铝片和钢片等的作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单元和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经一驱动机构驱动做升降运动,所述凹模单元具有让补强板带通过的槽道、临近挠性电路板的加工面,所述凹模单元还具有让凸模单元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垂直穿过槽道并贯穿整个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具有凸刃口工作面,所述凹模单元具有与凸刃口工作面相配合的凹刃口工作面,所述凹刃口工作面位于槽道与通道相交的侧壁上,该侧壁临近加工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单元和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经一驱动机构驱动做升降运动,所述凹模单元具有让补强板带通过的槽道、临近挠性电路板的加工面,所述凹模单元还具有让凸模单元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垂直穿过槽道并贯穿整个凹模单元,所述凸模单元具有凸刃口工作面,所述凹模单元具有与凸刃口工作面相配合的凹刃口工作面,所述凹刃口工作面位于槽道与通道相交的侧壁上,该侧壁临近加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电路板自动贴补强板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单元上具有多个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出口位于凸刃口工作面,所述输气通道的入口位于凸模单元远离凸刃口工作面的侧壁上并与一气源设备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达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