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9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而且成本较低。包括: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中设有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上连接有母线铜排,所述母线铜排第一表面连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在所述母线铜排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设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电源、配电等场合中,主要作为功率驱动开关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行业的发展,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英文简写:IGBT,Insulate-GateBipolarTransistor)在新能源汽车、高铁、电源行业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现有IGBT模块几乎是国外厂家将芯片封装好拿来直接使用。目前,由于应用环境对IGBT模块绝缘性能的高要求,IGBT模块通常是将国外厂家封装好的芯片模块拿来直接使用,而国外标准型IGBT模块成品的成本较高,制约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而且成本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包括: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中设有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上连接有母线铜排,所述母线铜排第一表面连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在所述母线铜排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设有绝缘层。可选地,所述绝缘层附着于所述母线铜排第一表面上。可选地,所述母线铜排包括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所述第一铜排位于所述第二铜排上,在所述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之间也设有所述绝缘层。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为绝缘膜。可选地,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0.020~0.030mm。可选地,所述第一铜排为母线铜排的负排,所述第二铜排为母线铜排的正排。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母线铜排背对的表面上连接有相线母排。可选地,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并联设于所述安装座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包括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中设有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上连接有母线铜排,所述母线铜排第一表面连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在所述母线铜排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设有绝缘层。通过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IGBT模块,相较于使用国外标准IGBT模块成品的成本较低;另外,通过对IGBT模块内部结构的改进,在所述母线铜排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设置绝缘层,相较于相同内部空间大小的国外标准型IGBT,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环境中IGBT模块的绝缘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为了更加清楚说明本技术,在以下的具体实施例中描述了众多技术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其中的某些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另外,为了凸显本技术的技术主旨,涉及的一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法、手段、零部件及其应用等未作详细描述,但是,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施。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通常称为IGBT模块,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电源、配电等场合中,作为功率驱动开关器件,用于实现较高频率的大、中功率设备的控制。所述IGBT模块包括安装座1,在所述安装座1中设有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2,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2上连接有母线铜排3,所述母线铜排3第一表面31连接于印制电路板4上,在所述母线铜排3与所述印制电路板4之间设有绝缘层5,可以实现母线铜排3的绝缘和高耐压的要求。进一步地,由于该结构的所述母线铜排3与所述印制电路板4之间设有绝缘层5可以提高绝缘性能,从而能降低IGBT驱动电路的杂散电感。其中,所述印制电路板4用于作为IGBT的驱动电路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在一些应用环境中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IGBT模块,相较于使用国外标准IGBT模块成品的成本较低。在一具体的成本对比中,与国外相同技术参数规格下的标准型IGBT模块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IGBT模块成本要低15%~20%。另外,通过对IGBT模块内部结构的改进,在所述母线铜排3与所述印制电路板4之间设置绝缘层5,相较于相同内部空间大小的国外标准型IGBT,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环境中IGBT模块的绝缘要求。其中,所述母线铜排3又称铜母线或铜母排;所述绝缘层5附着于所述母线铜排3第一表面31上,在图示的结构方位关系中,第一表面31为母线铜排3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所述母线铜排3为叠层母排,所述母线铜排3包括第一铜排32与第二铜排33,所述第一铜排32位于所述第二铜排33上,在所述第一铜排32与第二铜排33之间也设有所述绝缘层5,以增加叠层母排间的绝缘性能,从而提高IGBT模块整体的绝缘性能。为了从内部结构上尽可能减少模块的厚度,所述绝缘层5为绝缘膜,这样,既可以用于提升绝缘性能,又几乎不增加模块的厚度。相较于同样大小内部封装空间的同类产品,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所述绝缘膜的材料可以为具有耐高温性能的聚酰胺(PA,Polyamide)等。具体地,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0.020~0.030m。在上、下电子元件连接时,一挤压,该绝缘层5厚度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可有效的降低母线铜排3,具体为叠层母排的厚度,从而可提高IGBT模块的功率密度,所述功率密度为单位面积的IGBT功率的安装密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排32为母线铜排3的负排,所述第二铜排33为母线铜排3的正排。所述正排与负排分别用于搭接电源的正负极,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中,所述负排用于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所述正排用于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母线铜排3背对的表面上连接有相线母排6。所述相线母排6相当于输出端,用于作为下一级各相线的连接端,或者称为相线的接入端。继续参看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2并联设于所述安装座1中。在安装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2时,可以在安装座中倒入硅凝胶,俗称果冻胶,将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引脚朝上压入所述硅凝胶中,起到固定及绝缘密封的作用。本实施例通过并行式IGBT并联电路拓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更高的电流密度及均匀热分布。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具有较好的绝缘与耐压性能,可以用来替换国外标准IGBT模块,而且成本低,有利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铁、电源等行业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中设有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上连接有母线铜排,所述母线铜排第一表面连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在所述母线铜排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设有绝缘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中设有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所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上连接有母线铜排,所述母线铜排第一表面连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在所述母线铜排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设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附着于所述母线铜排第一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铜排包括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所述第一铜排位于所述第二铜排上,在所述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之间也设有所述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燕强金会明张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源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