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91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共同组成机壳,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盖板,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相邻端端部均设有外密封槽,所述外密封槽内安装有外密封圈,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腔壁上均设有内密封槽,所述内密封槽内安装有内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油泵抽取第二油泵和第一油腔内的油液,使得油液通过出油口与泵入口的相互配合注入油泵内,然后通过泵出口与进油口的相互配合注入第二油腔和第一油腔内,从而实现油液在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内循环流动,不断带走定子运行产生的热量,即可实现对整个装置散热,能有效的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按工作电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大功率高防护电机目前大都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其存在几方面弊端:若水冷壁厚则散热效果不佳,若水冷壁薄则有水泄漏烧毁电机的风险,同时分体式的散热冷却部件也对电机集成造成一定的麻烦。采用油浸冷却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其难点在于如何将散热器及泵集成到电机系统当中。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包括定子(8)、转子(1)、前端盖(4)和后端盖(10),其特征在于,前端盖(4)和后端盖(10)共同组成机壳,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盖板(7),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的相邻端端部均设有外密封槽(45),所述外密封槽(45)内安装有外密封圈(6),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的内腔壁上均设有内密封槽(44),所述内密封槽(44)内安装有内密封圈(9),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的内腔壁上均设有密封垫(5),所述密封垫(5)是环形结构,密封垫(5)套设在内密封圈(9)的外侧,前端盖(4)的中部嵌设有与后端盖(10)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油冷却盘式电机,包括定子(8)、转子(1)、前端盖(4)和后端盖(10),其特征在于,前端盖(4)和后端盖(10)共同组成机壳,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盖板(7),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的相邻端端部均设有外密封槽(45),所述外密封槽(45)内安装有外密封圈(6),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的内腔壁上均设有内密封槽(44),所述内密封槽(44)内安装有内密封圈(9),所述前端盖(4)和后端盖(10)的内腔壁上均设有密封垫(5),所述密封垫(5)是环形结构,密封垫(5)套设在内密封圈(9)的外侧,前端盖(4)的中部嵌设有与后端盖(10)相配合的转子(1),前端盖(4)与转子(1)之间是转动连接,所述前端盖(4)与其内腔中的密封盖板(7)、内密封圈(9)、外密封圈(6)和密封垫(5)共同组成第一油腔(43),所述后端盖(10)与其内腔中的密封盖板(7)、内密封圈(9)、外密封圈(6)和密封垫(5)共同组成第二油腔(103),所述第二油腔(103)与第一油腔(43)之间是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油腔(43)和第二油腔(103)内分别安装有与转子(1)相配合的定子(8);
所述前端盖(4)远离后端盖(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转子(1)相配合的前防护罩(2),所述后端盖(10)远离前端盖(4)的一端固定连接后防护罩(12),后端盖(10)上设有与第二油腔(103)相配合的进油口(104)和出油口(105),所述后防护罩(12)上固定安装有油泵(13),所述油泵(13)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霄刘顺陈起旭华永通邹光华王凯周裔军华金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小象鸿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