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列平台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1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列平台外壳,包括金属底壳、金属壳体、穿插孔、环型支撑座和可伐钢制片体,所述金属底壳的内部焊接有金属壳体,且金属壳体表面的两侧皆设有等间距的穿插孔,穿插孔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的外部,并且穿插孔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结构,所述金属壳体一侧外壁上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环型支撑座,且环型支撑座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散热结构,所述金属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可伐钢制片体,且可伐钢制片体两侧的金属壳体内部皆填充有无机粘合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延长了外壳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断裂的现象,而且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烧毁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列平台外壳
本技术涉及金属外壳
,具体为一种双列平台外壳。
技术介绍
平台外壳的壳体成型系经机械冲压而成,其适用于产品批量生产,具有生产效率较高的特性,此类外壳在使用过程中,需将引线以直插式的方式从底面引出,通常为双列排布,常用于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封装。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外壳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的此类外壳的防蚀性能一般,导致其易产生锈化等现象,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2)现有的此类外壳不便于对引线进行防护处理,导致引线易与穿插孔产生摩擦的现象,进而导致引线产生断裂的现象;(3)现有的此类外壳不便于进行高效散热处理,难以将引线通电后所产生的热能及时导出,进而降低引线因高温产生烧毁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列平台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外壳的防蚀性能一般、不便于对引线进行防护处理以及不便于进行高效散热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列平台外壳,包括金属底壳、金属壳体、穿插孔、环型支撑座和可伐钢制片体,所述金属底壳的内部焊接有金属壳体,且金属壳体表面的两侧皆设有等间距的穿插孔,穿插孔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的外部,并且穿插孔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结构,所述金属壳体一侧外壁上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环型支撑座,且环型支撑座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散热结构,所述金属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可伐钢制片体,且可伐钢制片体两侧的金属壳体内部皆填充有无机粘合剂。<br>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紧固安置块、燕尾滑槽以及海绵防护环,所述穿插孔的两内侧壁上皆安装有海绵防护环,且海绵防护环位置处的金属壳体内部皆设有两组燕尾滑槽,燕尾滑槽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的内部,以便对引线进行防护处理。优选的,所述燕尾滑槽内部的中心位置处皆安装有紧固安置块,紧固安置块的一端延伸至燕尾滑槽的外部并与海绵防护环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便将海绵防护环安装于穿插孔的两侧内壁上。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散热翅柱、散热翅环以及集热板,所述环型支撑座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集热板,集热板的外壁与环型支撑座的内壁相连接,以便对引线所散发的热能进行集合处理。优选的,所述集热板远离金属壳体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散热翅柱,散热翅柱远离集热板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底壳的外部,且紧固安置块的表面皆套装有散热翅环,以便对所集合的热能进行高效导出处理。优选的,所述无机粘合剂远离可伐钢制片体一侧的金属壳体内部皆固定有环氧树脂漆膜,且相邻环氧树脂漆膜关于可伐钢制片体的中心线对称,提升了金属壳体的坚韧强度与防蚀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列平台外壳不仅延长了外壳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断裂的现象,而且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烧毁的现象;(1)通过设置有环氧树脂漆膜、无机粘合剂以及可伐钢制片体,通过可伐钢制片体自身良好的坚韧强度,使得金属壳体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同时因可伐钢制片体的两外侧壁上皆经无机粘合剂设置有环氧树脂漆膜,使得金属壳体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以降低其产生锈化的现象,从而延长了外壳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有紧固安置块、燕尾滑槽以及海绵防护环,通过将紧固安置块插入至燕尾滑槽的内部,进而将海绵防护环安装于穿插孔两侧的内壁上,当引线穿入穿插孔的内部,海绵防护环则会对引线进行防护处理,以降低穿插孔与引线直接接触产生摩擦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断裂的现象;(3)通过设置有散热翅柱、散热翅环以及集热板,通过集热板将引线通电后所散发的热能进行集合处理,经散热翅环对散热翅柱的导热性能加以增幅后,使得散热翅柱将所集合的热能导出至金属底壳的外部,以便对其进行高效散热处理,从而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烧毁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结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金属壳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金属底壳;2、金属壳体;3、穿插孔;4、防护结构;401、紧固安置块;402、燕尾滑槽;403、海绵防护环;5、散热结构;501、散热翅柱;502、散热翅环;503、集热板;6、环型支撑座;7、环氧树脂漆膜;8、无机粘合剂;9、可伐钢制片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双列平台外壳,包括金属底壳1、金属壳体2、穿插孔3、环型支撑座6和可伐钢制片体9,金属底壳1的内部焊接有金属壳体2,且金属壳体2表面的两侧皆设有等间距的穿插孔3,穿插孔3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2的外部,并且穿插孔3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结构4,防护结构4的内部依次设有紧固安置块401、燕尾滑槽402以及海绵防护环403,穿插孔3的两内侧壁上皆安装有海绵防护环403,且海绵防护环403位置处的金属壳体2内部皆设有两组燕尾滑槽402,燕尾滑槽402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2的内部,燕尾滑槽40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皆安装有紧固安置块401,紧固安置块401的一端延伸至燕尾滑槽402的外部并与海绵防护环403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将紧固安置块401插入至燕尾滑槽402的内部,进而将海绵防护环403安装于穿插孔3两侧的内壁上,当引线穿入穿插孔3的内部,海绵防护环403则会对引线进行防护处理,以降低穿插孔3与引线直接接触产生摩擦的现象,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断裂的现象;金属壳体2一侧外壁上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环型支撑座6,且环型支撑座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散热结构5,散热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有散热翅柱501、散热翅环502以及集热板503,环型支撑座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集热板503,集热板503的外壁与环型支撑座6的内壁相连接,集热板503远离金属壳体2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散热翅柱501,散热翅柱501远离集热板503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底壳1的外部,且紧固安置块401的表面皆套装有散热翅环502;通过集热板503将引线通电后所散发的热能进行集合处理,经散热翅环502对散热翅柱501的导热性能加以增幅后,使得散热翅柱501将所集合的热能导出至金属底壳1的外部,以便对其进行高效散热处理,降低了外壳使用时引线产生烧毁的现象;金属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可伐钢制片体9,且可伐钢制片体9两侧的金属壳体2内部皆填充有无机粘合剂8,无机粘合剂8远离可伐钢制片体9一侧的金属壳体2内部皆固定有环氧树脂漆膜7,且相邻环氧树脂漆膜7关于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列平台外壳,包括金属底壳(1)、金属壳体(2)、穿插孔(3)、环型支撑座(6)和可伐钢制片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壳(1)的内部焊接有金属壳体(2),且金属壳体(2)表面的两侧皆设有等间距的穿插孔(3),穿插孔(3)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2)的外部,并且穿插孔(3)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结构(4),所述金属壳体(2)一侧外壁上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环型支撑座(6),且环型支撑座(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散热结构(5),所述金属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可伐钢制片体(9),且可伐钢制片体(9)两侧的金属壳体(2)内部皆填充有无机粘合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列平台外壳,包括金属底壳(1)、金属壳体(2)、穿插孔(3)、环型支撑座(6)和可伐钢制片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壳(1)的内部焊接有金属壳体(2),且金属壳体(2)表面的两侧皆设有等间距的穿插孔(3),穿插孔(3)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2)的外部,并且穿插孔(3)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结构(4),所述金属壳体(2)一侧外壁上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环型支撑座(6),且环型支撑座(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散热结构(5),所述金属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可伐钢制片体(9),且可伐钢制片体(9)两侧的金属壳体(2)内部皆填充有无机粘合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列平台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4)的内部依次设有紧固安置块(401)、燕尾滑槽(402)以及海绵防护环(403),所述穿插孔(3)的两内侧壁上皆安装有海绵防护环(403),且海绵防护环(403)位置处的金属壳体(2)内部皆设有两组燕尾滑槽(402),燕尾滑槽(402)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壳体(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列平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威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威士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