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15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包括:车头识别模组、车尾识别模组、鱼眼全景模组、LED照明模组、边缘计算主机、网络接入模组以及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可采集通行车辆车头的图像、车尾的图像以及侧面图像,利用LED照明模组进行补光,可以将车辆车头的图像、车辆车尾的图像以及车辆的侧面图像传输至边缘计算主机,以便于边缘计算主机利用上述车辆车头的图像、车辆车尾的图像以及车辆的侧面图像,进行后续的图片矫正、图片拼接等处理,为实现采集车辆的通行车辆的全面信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硬件结构方案,并且该车辆检测一体机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车辆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
技术介绍
现今高速公路收费站对通行车辆的检测大多采用的是独立摄像头,通过对车辆头部的牌照识别来确定相关车辆信息,再根据车牌识别的车辆信息进行相关的收费业务。此类设备在应用时,无法核对车辆的前后牌照是否一致,无法分析车身长度,无法采集车辆的整体特征,无法对车辆的类型进行详细区分,无法区别大型车辆(尤其是超长货车)的具体特征。还有少部分收费站是采用三个独立的摄像机,分别放置在车辆通行车道的不同位置,从而采集车辆头部、车辆尾部和车辆全貌的图像与视频。此类设备在应用时,虽然能够收集车辆相关信息,但设备的安装过程相对繁琐,需要增加辅助杆件或支架,需要改造道路基础设施,需要增设管道和线缆,整体系统安装的成本明显增高。此外,此类设备还无法识别车辆轮轴相关数据,无法对大型货车进行进一步分类。因此,如果提供一种能够采集车辆的通行车辆的全面信息,且安装方便的装置,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以解决现有的车辆检测装置检测信息不全面,安装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包括:车头识别模组、车尾识别模组、鱼眼全景模组、LED照明模组、边缘计算主机、网络接入模组以及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所述车头识别模组和车尾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顶部,所述车头识别模组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头的图像,所述车尾识别模组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尾的图像;所述鱼眼全景模组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侧部,所述鱼眼全景模组用于抓拍通行车辆的侧面图像;所述LED照明模组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外部,所述边缘计算主机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内部的下方区域,所述边缘计算主机分别与所述车头识别模组、所述车尾识别模组以及所述鱼眼全景模组连接,所述网络接入模组与所述边缘计算主机连接。可选的,所述车头识别模组和所述车尾识别模组为大于或等于300像素的摄像机。可选的,所述鱼眼全景模组为大于或等于500像素的摄像机。可选的,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呈六棱柱状。可选的,所述LED照明模组的数量为三组,每组所述LED照明模组呈竖直状分布,三组所述LED照明模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的相邻的三个侧面上。可选的,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为压铸铝制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可利用车头识别模组采集通行车辆车头的图像,利用车尾识别模组采集通行车辆车尾的图像,利用鱼眼全景模组抓拍通行车辆的侧面图像,并利用LED照明模组进行补光,可以将车辆车头的图像、车辆车尾的图像以及车辆的侧面图像传输至边缘计算主机,以便于边缘计算主机利用上述车辆车头的图像、车辆车尾的图像以及车辆的侧面图像,进行后续的图片矫正、图片拼接等处理,本技术的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为实现采集车辆的通行车辆的全面信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硬件结构方案,并且该车辆检测一体机安装方便,有利于对通过收费站车辆的全面信息的采集与识别,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精准的车辆信息,本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在高速公路车辆管理中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快速定位车辆类型,有效区分为车辆各种品牌款式,为车辆治理提供完整证据链,提升管理能力,为交通事件的追溯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增强稽查能力。产品集成度高,适用性广,安装实施便捷,可快速替换现有老旧设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的内部连接示意图。图示说明:1-车头识别模组;2-车尾识别模组;3-鱼眼全景模组;4-LED照明模组;5-边缘计算主机;6-网络接入模组;7-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该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包括:车头识别模组1、车尾识别模组2、鱼眼全景模组3、LED照明模组4、边缘计算主机5、网络接入模组6以及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其中,车头识别模组1和车尾识别模组2设置于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顶部。车头识别模组1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头的图像,车尾识别模组2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尾的图像。在本实施例中,车头识别模组1和车尾识别模组2为大于或等于300像素的摄像机。车头识别模组1和车尾识别模组2具体可以设置在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顶部的不同位置,以分别能够清楚地采集到采集通行车辆车头、车尾图像为准。鱼眼全景模组3设置于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侧部,鱼眼全景模组3用于抓拍通行车辆的侧面图像。在本实施例中,鱼眼全景模组3为大于或等于500像素的摄像机。在本实施例中,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呈六棱柱状,且该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为压铸铝制成。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将相关设备和电路全部集成到护罩内,采用压铸铝摸具保护工艺精度,具备良好的三防能力,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能可靠保障所有内置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LED照明模组4设置于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外部,具体地,LED照明模组4的数量为三组,每组LED照明模组4呈竖直状分布,三组LED照明模组4分别设置于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的相邻的三个侧面上,LED照明模组4可以用于光照不足情况下对环境进行补光,以便车头识别模组1、车尾识别模组2以及鱼眼全景模组3可以采集到清晰的图像。LED照明模组4可以单独设置开关进行独立控制,LED照明模组4也可以与边缘计算主机5连接,通过边缘计算主机5控制其开关。边缘计算主机5设置于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内部的下方区域,边缘计算主机5分别与车头识别模组1、车尾识别模组2以及鱼眼全景模组3连接,边缘计算主机5可以用于利用上述车辆车头的图像、车辆车尾的图像以及车辆的侧面图像,进行后续的图片矫正、图片拼接等处理。网络接入模组6与边缘计算主机5连接,网络接入模组6可用于实现不同车辆检测一体机的边缘计算主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识别模组(1)、车尾识别模组(2)、鱼眼全景模组(3)、LED照明模组(4)、边缘计算主机(5)、网络接入模组(6)以及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n所述车头识别模组(1)和车尾识别模组(2)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顶部,所述车头识别模组(1)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头的图像,所述车尾识别模组(2)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尾的图像;所述鱼眼全景模组(3)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侧部,所述鱼眼全景模组(3)用于抓拍通行车辆的侧面图像;所述LED照明模组(4)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外部,所述边缘计算主机(5)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内部的下方区域,所述边缘计算主机(5)分别与所述车头识别模组(1)、所述车尾识别模组(2)以及所述鱼眼全景模组(3)连接,所述网络接入模组(6)与所述边缘计算主机(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鱼眼抓拍和图片矫正拼接技术的车辆检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识别模组(1)、车尾识别模组(2)、鱼眼全景模组(3)、LED照明模组(4)、边缘计算主机(5)、网络接入模组(6)以及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
所述车头识别模组(1)和车尾识别模组(2)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顶部,所述车头识别模组(1)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头的图像,所述车尾识别模组(2)用于采集通行车辆车尾的图像;所述鱼眼全景模组(3)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侧部,所述鱼眼全景模组(3)用于抓拍通行车辆的侧面图像;所述LED照明模组(4)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外部,所述边缘计算主机(5)设置于所述一体化立柱式防护外罩(7)内部的下方区域,所述边缘计算主机(5)分别与所述车头识别模组(1)、所述车尾识别模组(2)以及所述鱼眼全景模组(3)连接,所述网络接入模组(6)与所述边缘计算主机(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宇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凌科云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