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0066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包括线束固定台、检测机构和控制器;线束固定台与检测机构对应,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的视觉检测件和驱动视觉检测件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驱动组件和视觉检测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视觉检测件,用于对线束头部进行视觉比对检测,从而检测出线束头部的屏蔽环翻网是否存在飞丝情况;通过设置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视觉检测件绕线束头部360度转动,能够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测线束头部的飞丝问题,提高了线束飞丝的检测率,能有效控制因人员疲劳和短路漏检造成产品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束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线束的使用过程中,有客户反馈线束的OK线测试绝缘时,显示有绝缘故障,经过分析发现线束屏蔽环翻网组装过程有产生飞丝风险,正负极屏蔽外环分别剖开分解,发现正极回路屏蔽丝后翻,确定是飞丝问题导致线束的绝缘故障。经过分析,发现飞丝产生的设计原因,是由于HPK2连接器的设计结构易导致飞丝风险较大,不能有效避免飞丝产生,依靠人工不能100%避免问题。飞丝产生的直接原因:线束的组装之前需要将屏蔽环上防护用的纸胶带撕掉,在撕胶带的过程中有很大风险将屏蔽丝打乱甚至翻折接触端子,若清理不干净就会造成飞丝问题。并且由于屏蔽丝距离铜丝或端子的直线距离约为4.4mm,而电检台3500V的击穿距离为3mm,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线束的故障在当时无法被EOL探测出来,但是周转运输过程可能会造成飞丝晃动,因此在线束装车后发生间歇性绝缘不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杜绝组装过程的风险,需对线束进行飞丝检测。但由于翻网后内线皮遗留距离太短(极限4.8mm),无法在现有的设备上增加飞丝探测装置进行100%工装检测。由于屏蔽外环和绝缘塑壳是先组装再安装最后压接,在压接后目视就无法看到飞丝,可探测度较低。因此需要特研制出对于线束的360度飞丝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飞丝导致绝缘故障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br>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括线束固定台、检测机构和控制器;所述线束固定台与检测机构对应,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的视觉检测件和驱动视觉检测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驱动组件和视觉检测件均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视觉检测件为相机,所述相机通过检测件支架与驱动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件支架上设有光源。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以及驱动小齿轮转动的转动驱动件,所述大齿轮上连接有转盘,大齿轮和/或转盘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检测件支架固定在转盘的一侧;所述转动驱动件固定在支撑架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航插头压装机构,所述航插头压装机构设于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航插头压装机构包括航插头夹具和用于压装航插头的压装驱动件;所述航插头夹具设于转盘中心;所述压装驱动件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另一端与航插头夹具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固定台上设有相配合的线束夹具和线束头部夹具。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头部夹具包括下压板和上压组件,下压板固定在线束固定台上;上压组件包括固定在线束固定台上的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压紧气缸和连接在压紧气缸上的上压板,下压板和上压板相对应。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柜,所述检测柜包括下机柜和设置下机柜上的防护罩,所述检测设备设于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一侧设有安全门。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双启动按钮、声光报警器和显示器,所述双启动按钮和显示器设于防护罩外侧,所述声光报警器设置在检测柜顶部;所述双启动按钮、声光报警器、显示器、视觉检测件、光源、转动驱动件、压紧气缸和压装驱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线束固定台用于固定线束;通过设置视觉检测件,用于对线束头部进行视觉比对检测,从而检测出线束头部的屏蔽环翻网是否存在飞丝情况;通过设置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视觉检测件绕线束头部360度转动,能够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测线束头部的飞丝问题,提高了线束飞丝的检测率,能有效控制因人员疲劳和短路漏检造成产品的故障率;通过设置航插头压装机构,用于在线束头部检测合格后将航插头压装到线束头部上,自动压装能节省人力,并且检测和压装一体化,能有效杜绝人为因素将有飞丝故障的线束进行组装后产出不良产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和图4所示,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2,所述检测设备2包括线束固定台21、检测机构22和控制器;所述线束固定台21与检测机构22对应,所述检测机构22包括支撑架221、转动连接于支撑架221上的视觉检测件222和驱动视觉检测件222绕线束转动的驱动组件223;所述驱动组件223设置在支撑架221上;驱动组件223和视觉检测件222均与控制器连接。具体地,线束固定台21上用于固定线束,在线束固定台21一侧正对线束头部的位置设有支撑架221,在支撑架221上转动连接有视觉检测件222,视觉检测件222的前端正对线束头部的侧面;在支撑架221上还设有驱动组件223驱动视觉检测件222绕着线束的长度方向转动;视觉检测件222在驱动组件223的作用下转动而环绕线束的头部进行360度的转动,从而对线束头部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视觉检测,再通过控制器进行比对,从而检测出线束头部的屏蔽环翻网是否存在飞丝情况,提高了线束飞丝的检测率,能有效控制因人员疲劳和短路漏检造成产品的故障率,杜绝线束组装过程的风险、降低工人疲劳强度。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视觉检测件222为相机,所述相机通过检测件支架225与驱动组件223连接,相机的镜头朝向支撑架221中部并正对固定在线束固定台21上的线束头部的侧面。通过相机对线束的头部侧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拍摄的图像传输给控制器进行比对并存档,便于发现线束的飞丝问题。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件支架225上设有光源226。光源226照射线束头部,给相机增加了光线,使得拍摄图像更清晰,有利于发现飞丝问题。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组件223包括相啮合的大齿轮2231和小齿轮2232以及驱动小齿轮2232转动的转动驱动件2233;所述大齿轮2231上连接有转盘2234,检测件支架225固定在转盘2234的一侧;所述转动驱动件2233固定在支撑架221上。具体地,在支撑架221上固定有竖直的支撑板2211,在支撑板2211后侧固定有转动驱动件2233,该转动驱动件2233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向前伸出连接有小齿轮2232用于驱动小齿轮2232的转动,小齿轮223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2)包括线束固定台(21)、检测机构(22)和控制器;所述线束固定台(21)与检测机构(22)对应,所述检测机构(22)包括支撑架(221)、转动装配于支撑架(221)上的视觉检测件(222)和驱动视觉检测件(222)转动的驱动组件(223);所述驱动组件(223)设置在支撑架(221)上;驱动组件(223)和视觉检测件(222)均与控制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2)包括线束固定台(21)、检测机构(22)和控制器;所述线束固定台(21)与检测机构(22)对应,所述检测机构(22)包括支撑架(221)、转动装配于支撑架(221)上的视觉检测件(222)和驱动视觉检测件(222)转动的驱动组件(223);所述驱动组件(223)设置在支撑架(221)上;驱动组件(223)和视觉检测件(222)均与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件(222)为相机,所述相机通过检测件支架(225)与驱动组件(2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支架(225)上设有光源(226)。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3)包括相啮合的大齿轮(2231)和小齿轮(2232)以及驱动小齿轮(2232)转动的转动驱动件(2233),所述大齿轮(2231)上连接有转盘(2234),检测件支架(225)固定在转盘(2234)的一侧;大齿轮(2231)和/或转盘(2234)与支撑架(22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件(2233)固定在支撑架(2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装航插头的航插头压装机构(3),所述航插头压装机构(3)设于支撑架(2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线束飞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插头压装机构(3)包括航插头夹具(31)和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录海张强李楠刘云龙张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天海环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