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979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通过采用用于支撑拟新增和/或替换的设备的钢结构框架底座、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以及辅助支撑结构,可以将拟新增和替换的设备按照现有场地布局和接驳管线位置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对布置完成后的设备建立一个整体的钢结构框架底座,主要利用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将载荷均布到每个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并对钢结构框架底座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加设辅助支撑结构,确保整个钢结构框架底座的稳定可靠,在又不损坏原有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的情况下,满足新设备基础设计要求,解决了既有屋面建筑机电系统进行改造时,新旧设备对于支撑系统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
本技术属于设备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在屋面机电设备改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设备与旧设备底座不匹配的问题。由于新增的设备需要增加底座支架,而原有支架没有余量;替换的同类型设备外形尺寸也不尽相同,原有支架也需要调整。以往类似问题可能需要拆除所有支架,重新按照新的设备进行布置。这不仅存在一个破坏原有结构的问题,尤其是屋面上的设备还会破坏原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确保新设备基础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又不损坏原有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解决既有屋面建筑机电系统进行改造时原支撑系统不满足要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拟新增和/或替换的设备的钢结构框架底座、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以及辅助支撑结构,所述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通过第一立柱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加设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所述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上。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为落地支撑。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落地支撑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第二立柱由双拼槽钢制成。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为斜向支撑。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斜向支撑包括斜向杆件以及连接板,所述斜向杆件的下端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斜向杆件的上端支撑钢结构框架底座,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就近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的侧面上。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斜向杆件由双拼槽钢制成。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为落地支撑和/或斜向支撑,所述落地支撑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所述斜向支撑包括斜向杆件以及连接板,所述斜向杆件的下端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斜向杆件的上端支撑钢结构框架底座,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就近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的侧面上。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由纵向杆和横向杆纵横连接而成,每个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的上方为纵向杆或者横向杆或者纵向杆与横向杆的连接处。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通过采用用于支撑拟新增和/或替换的设备的钢结构框架底座、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以及辅助支撑结构,可以将拟新增和替换的设备按照现有场地布局和接驳管线位置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对布置完成后的设备建立一个整体的钢结构框架底座,主要利用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即原有设备的混凝土支撑体系,通过力学结构分析耦合,将载荷均布到每个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并对钢结构框架底座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加设辅助支撑结构,确保整个钢结构框架底座的稳定可靠,在又不损坏原有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的情况下,满足新设备基础设计要求,解决了既有屋面建筑机电系统进行改造时,新旧设备对于支撑系统要求不一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的局部立面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的局部立面示意图之二。图中:1-钢结构框架底座、2-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3-第一立柱、4-第一安装板、5-第二立柱、6-第二安装板、7-斜向杆件、8-连接板、9-膨胀螺栓、10-屋顶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拟新增和/或替换的设备的钢结构框架底座1、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以及辅助支撑结构,所述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通过第一立柱3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1,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1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加设所述辅助支撑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通过采用用于支撑拟新增和/或替换的设备的钢结构框架底座1、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以及辅助支撑结构,可以将拟新增和替换的设备按照现有场地布局和接驳管线位置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对布置完成后的设备建立一个整体的钢结构框架底座1,主要利用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即原有设备的混凝土支撑体系,通过力学结构分析耦合,将载荷均布到每个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并对钢结构框架底座1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加设辅助支撑结构,确保整个钢结构框架底座1的稳定可靠,在又不损坏原有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的情况下,满足新设备基础设计要求,解决了既有屋面建筑机电系统进行改造时,新旧设备对于支撑系统要求不一致的问题。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第一立柱3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一安装板4,所述第一安装板4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所述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上。通过设置第一立柱3可以将钢结构框架底座1直接传递给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受力明确;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4,可以扩大第一立柱3与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应力集中,局部压强过大。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为落地支撑。所述落地支撑包括第二立柱5以及第二安装板6,所述第二立柱5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上,所述第二立柱5的上端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1。通过设置第二立柱5,可以对钢结构框架底座1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进行有效支撑,确保钢结构框架底座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板6,可以扩大第二立柱5与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2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应力集中,局部压强过大,进而可以保护屋顶表面结构,实现确保新设备基础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又不损坏原有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对于屋顶不适合直接落地支撑的位置,优选的,在上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中,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为斜向支撑。所述斜向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拟新增和/或替换的设备的钢结构框架底座、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以及辅助支撑结构,所述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通过第一立柱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加设所述辅助支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拟新增和/或替换的设备的钢结构框架底座、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以及辅助支撑结构,所述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通过第一立柱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上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无法有效支撑的区域加设所述辅助支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所述屋顶原有设备混凝土基础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为落地支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支撑包括第二立柱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支撑所述钢结构框架底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为斜向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栋叶世龙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