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49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导水结构位于檩条和光伏组件之间;导水结构设有分别连接檩条的下连接组件和连接光伏组件的上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竖直固定连接;固定装置横截面为“巨”形;“巨”形固定装置上侧中间部位设有沉槽;沉槽两侧分别设有纵向限位挡板,“巨”形固定装置下部居中位置设有中空腔体;“巨”形固定装置两侧竖直设有L形侧支腿,L形侧支腿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有向内坡度的横向加劲肋,L形侧支腿的底部设有竖直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太阳能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的同时,又解决了太阳能建筑中用结构防水的项目容易出现漏水、安装繁琐、后期运维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逐步应用到大多数建筑,如平屋顶、斜屋顶、幕墙、天棚等都可以设置。用光伏材料代替建筑材料除须具备光伏材料性能外,还需具备建材所需的性能。目前大面积应用比较成熟的是在原有建筑屋顶上铺装一体化的防水结构,仅具备基本防水功能。现有的光伏一体化项目的防水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光伏组件的间隙处贴胶条和打密封胶的堵水形式。另外一种是在光伏组件下面铺设主导水槽和副导水槽的疏水形式。第一种堵水形式的使用寿命受密封胶的制约,及随之出现的后期维修。第二种形式的弊端是在防水构件安装处、水槽对接处易出现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其中提供的“巨”形固定装置使主导水槽的截面形式得到释放,进而保证了在安装处和对接处不漏水。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太阳能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所述导水结构位于檩条(3)和光伏组件(4)之间;所述导水结构设有分别连接所述檩条(3)的下连接组件和连接所述光伏组件(4)的上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横截面为“巨”形,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上侧中间部位设有沉槽(1.3);所述沉槽(1.3)两侧分别设有纵向限位挡板(1.4),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下部居中位置设有中空腔体(1.2);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两侧竖直设有L形侧支腿(1.1),所述L形侧支腿(1.1)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有向内坡度的横向加劲肋(1.5),所述L形侧支腿(1.1)的底部设有竖直安装孔(1.6)。优选的,所述中空腔体(1.2)和L形侧支腿(1.1)之间中空且所述中空腔体(1.2)下端凸出所述L形侧支腿(1.1)的下端以实现对导水槽的压扣。优选的,所述导水结构包括檩条(3)上方彼此垂直设置的主导水槽(2)和副导水槽;所述主导水槽(2)上缘设有向外的卷边(2.1),组成该主导水槽(2)的两侧板的内外侧分别位于所述中空腔体(1.2)和L形侧支腿(1.1)之间。优选的,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中空腔体(1.2)的底部与主导水槽(2)的槽底压接,两L形侧支腿(1.1)与檩条(3)铆接。优选的,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采用合金材料;所述合金材料含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份:所述合金材料由重量百分比计下述成分制成:Zn8.0%,Cu1.0%,Li1.4%,Mg3.5%,Mn1.30%,以及Zr0.25%,Sc0.35%,Ag0.8%,Er0.25%,Si≤0.15%,Fe≤0.15%,Ti≤0.10%,其它杂质单个≤0.05%,总量≤0.15%,余量为Al;所述合金材料制造方法为:将合金热轧、快速冷却、二次轧制、固溶淬火、预拉伸和人工时效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满足太阳能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的同时,解决了太阳能建筑中用结构防水的项目容易出现漏水、安装繁琐、后期运维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巨”形固定装置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巨”形固定装置侧面示意图;图3是“巨”形固定装置安装示意图;图4是主导水槽卷边结构示意图;图中:1、“巨”形固定装置;1.1、L形侧支腿;1.2、中空腔体;1.3、沉槽;1.4、限位挡板;1.5、加劲肋;1.6、安装孔;2、主导水槽;2.1、卷边;3、檩条;4、光伏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本技术中的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中所述中空腔体(1.2)和两侧L形侧支腿(1.1)是相对于该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横向而言的,当其纵向时两者均为为板形。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的导水结构位于所述檩条(3)和光伏组件(4)之间;所述导水结构设有分别连接所述檩条(3)的下连接组件和连接所述光伏组件(4)的上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结构包括檩条(3)上方彼此垂直设置的主导水槽(2)和副导水槽,所述副导水槽搭接在主导水槽(2)上侧光伏组件下侧;所述主导水槽(2)外形为端头处带弯弧翼缘的无下底的倒置梯形。所述上连接件为下端固定于所述沉槽内,上端穿过中压块或边压块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的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为中间部分位于主导水槽(2)内,两边位于主导水槽(2)横向外侧的“巨”形连接件(1);所示所述“巨”形连接件(1)的支腿的端部与位于横向檩条(3)上侧的所述主导水槽(2)的槽底上侧面压接。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上侧中间部位设有沉槽(1.3);所述沉槽(1.3)两侧分别设有纵向限位挡板(1.4),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下部居中位置设有中空腔体(1.2);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两侧竖直设有L形侧支腿(1.1),所述L形侧支腿(1.1)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有向内坡度的横向加劲肋(1.5),所述L形侧支腿(1.1)的底部设有竖直安装孔(1.6)。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中空腔体可保证雨量过大时主导水槽不会产生淤积现象。侧支腿上部的加劲肋(1.5)可用于安装检修通道,检修通道自身需具备防水功能。所述中空腔体(1.2)和L形侧支腿(1.1)之间中空且所述中空腔体(1.2)下端比L形侧支腿(1.1)下端凸出。所述“巨”形连接件长5cm,所述中空腔体距两侧支腿24.5mm,下端比两侧支腿下端凸出1mm。所示所述主导水槽(2)上部设有卷边(2.1),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搭接在所述主导水槽(2)卷边(2.1)上,卷边可保证主导水槽长度方向不会发生弯曲,搭接处不会松动。所示主导水槽(2)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1.2)下方,并通过两L形侧支腿(1.1)拧紧后产生的压力固定。主导水槽(2)搭接处应设置在中空腔体下方,搭接长度应在10CM以上。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中空腔体(1.2)的端部与所述主导水槽(2)的槽底压接,两L形侧支腿(1.1)与檩条(3)铆接。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采用合金材料;所述主导水槽(2)采用金属材料。所述合金材料含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份:所述合金材料由重量百分比计下述成分制成:Zn8.0%,Cu1.0%,Li1.4%,Mg3.5%,Mn1.30%,以及Zr0.25%,Sc0.35%,Ag0.8%,Er0.25%,Si≤0.15%,Fe≤0.15%,Ti≤0.10%,其它杂质单个≤0.05%,总量≤0.15%,余量为Al;所述合金材料制造方法为:将合金热轧、快速冷却、二次轧制、固溶淬火、预拉伸和人工时效处理。所述热轧处理包括:热轧于510℃下加热炉加热的坯材,至预定变形量的90%;所述快速冷却处理包括:用乳液、喷淋或高速空气喷吹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所述导水结构位于檩条(3)和光伏组件(4)之间;所述导水结构设有分别连接檩条(3)的下连接组件和连接所述光伏组件(4)的上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竖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横截面为“巨”形;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上侧中间部位设有沉槽(1.3);所述沉槽(1.3)两侧分别设有纵向限位挡板(1.4),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下部居中位置设有中空腔体(1.2);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两侧竖直设有L形侧支腿(1.1),所述L形侧支腿(1.1)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有向内坡度的横向加劲肋(1.5),所述L形侧支腿(1.1)的底部设有竖直安装孔(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导水结构的固定装置,所述导水结构位于檩条(3)和光伏组件(4)之间;所述导水结构设有分别连接檩条(3)的下连接组件和连接所述光伏组件(4)的上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竖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横截面为“巨”形;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上侧中间部位设有沉槽(1.3);所述沉槽(1.3)两侧分别设有纵向限位挡板(1.4),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下部居中位置设有中空腔体(1.2);所述“巨”形固定装置(1)两侧竖直设有L形侧支腿(1.1),所述L形侧支腿(1.1)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有向内坡度的横向加劲肋(1.5),所述L形侧支腿(1.1)的底部设有竖直安装孔(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韬梁振闫德利姚冰冰范瑞杰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电投北京能源有限公司腾达电投海南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