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及具有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48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及具有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铁组件,永磁体组件包括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软磁架,线圈组件包括软磁板和线圈,初始状态,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安装孔内顶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二闭合磁路;当软磁板相对永磁铁组件转动后,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永磁体、安装孔内底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一闭合磁路;第一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的磁力线方向与第二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线开关,包括射频控制板、用以控制用电设备的开关以及自发电装置,自发电装置的线圈与射频控制板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及具有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及具有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及具有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控制器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中,相应的也就出现了使用无线开关来控制家用电器的无线开关,现有的无线开关可分为电池式无线开关和自发电式(无源)无线开关,这些无线开关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现有的无线开关在使用时存在很多的问题:1、电池式无线开关需要安装充电电池,由于开关处于无线连接状态,需要经常将电池取出充电,由于用户经常忘记充电,导致在使用电器的时候误判断为停电,使用不方便;2、现有的自发电式无线开关中自发电装置磁路复杂,制造不便,增加了制造成本;3、现有的自发电式无线开关中自发电装置发电效率低,电流弱,供电量不足,导致家用电器的控制不稳定;4、现有的自发电式无线开关中永磁铁组件(永磁体和软磁架)与线圈组件(软磁板和线圈)之间组装所用部件结构复杂,制造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及具有该发电装置的无线开关,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自发电装置磁路简单,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组装快捷,且发电效率高,电流强,供电量足,无线开关可以实现无源无线式开关控制。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体组件,所述的永磁体组件包括第一软磁架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所述的第一软磁架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软磁竖向板,所述的第一软磁竖向板的后端向左折弯90°形成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软磁竖向板,所述的第二软磁竖向板的左端上下两侧均向前折弯90°形成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上软磁水平板、第一下软磁水平板;所述的第一软磁竖向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第一永磁体吸附在第一上软磁水平板的下表面,第二永磁体吸附在第一下软磁水平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软磁板和线圈,所述的软磁板可相对永磁体组件转动设置,所述的软磁板的右端穿设于第一安装孔中,软磁板的左端穿设于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所述的线圈绕设在软磁板的中部;初始状态,所述的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第一安装孔内顶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二闭合磁路;当软磁板相对永磁铁组件转动后,所述的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永磁体、第一安装孔内底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一闭合磁路;所述的第一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的磁力线方向与第二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线圈座,所述的第一线圈座内设置有供软磁板穿过的第一通槽,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互相正对的作为软磁板转动支点的第一支点部;所述的第一线圈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用以绕设线圈的第一线圈绕线段和固设于第一线圈绕线段两侧的第一右软磁架固定段、第一左软磁架固定段,所述的第一左软磁架固定段的后侧面上开设有以便第一上软磁水平板以及第一下软磁水平板插入的第一上水平插槽、第一下水平插槽;所述的第一左软磁架固定段的左侧面内凹形成有以便第一永磁体以及第二永磁体插入的第一上安装腔、第一下安装腔,所述的第一上水平插槽通过第一上安装腔与第一通槽连通,第一下水平插槽通过第一下安装腔与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的第一右软磁架固定段的后侧面上开设有以便第一软磁竖向板插入并能保证第一安装孔正对第一通槽槽口的竖向插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体组件,所述的永磁体组件包括第二软磁架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所述的第二软磁架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软磁竖向板,所述的第三软磁竖向板的前后两端均向左折弯90°形成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软磁竖向板、第五软磁竖向板,所述的第四软磁竖向板的左侧上下两端均向前折弯90°后分别形成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上软磁水平板、第二下软磁水平板;所述的第五软磁竖向板的左侧上下两端均向后折弯90°后分别形成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上软磁水平板、第三下软磁水平板;所述的第三软磁竖向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一永磁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吸附在第二上软磁水平板的下表面、第三上软磁水平板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二永磁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吸附在第二下软磁水平板的上表面、第三下软磁水平板的上表面;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软磁板和线圈,所述的软磁板可相对永磁体组件转动设置,所述的软磁板的右端穿设于第二安装孔中,软磁板的左端穿设于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所述的线圈绕设在软磁板的中部;初始状态,所述的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第二安装孔内顶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二闭合磁路;当软磁板相对永磁铁组件转动后,所述的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永磁体、第二安装孔内底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一闭合磁路;所述的第一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的磁力线方向与第二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线圈座,所述的第二线圈座内设置有供软磁板穿过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互相正对的作为软磁板转动支点的第二支点部;所述的第二线圈座为组装式结构,包括用以绕设线圈的第二线圈绕线段和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支撑块,所述的第二线圈绕线段卡在在第三软磁竖向板与由第二上软磁水平板、第二下软磁水平板、第三上软磁水平板、第三下软磁水平板以及第四软磁竖向板和第五软磁竖向板的左端围构成的第一环形结构之间,且第三软磁竖向板上的第二安装孔正对第二通槽的槽口;所述的第二线圈绕线段的前后两端与两块第五软磁竖向板之间均通过第五软磁竖向板上下方向插入第二竖向插槽的方式连接;所述的两块第一支撑块卡入上述第一环形结构内后,两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线圈绕线段的左端面之间均通过设于第一支撑块右端面上的第一卡扣卡入设于第二线圈绕线段左端面上的第一卡口的方式固连;所述的两块第一支撑块之间围构成用以安装第一永磁体的第二上安装腔和用以安装第二永磁体的第二下安装腔,第二上安装腔与第二下安装腔之间通过第二通槽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体组件,所述的永磁体组件包括第四软磁架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所述的第四软磁架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七软磁竖向板,所述的第七软磁竖向板的下端向左折弯90°形成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软磁水平板,该第二软磁水平板上选择性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二软磁水平板左侧的后端向上折弯后再向内折弯90°形成第三倒L形软磁板;所述的第七软磁竖向板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的第一永磁体吸附在第三倒L形软磁板的上平板下表面上,所述的第二永磁体吸附在第二软磁水平板左侧上表面上;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软磁板和线圈,所述的软磁板可相对永磁体组件转动设置,所述的软磁板的右端穿设于第四安装孔中,软磁板的左端穿设于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所述的线圈绕设在软磁板的中部;初始状态,所述的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第四安装孔内顶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二闭合磁路;当软磁板相对永磁铁组件转动后,所述的软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组件包括第一软磁架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永磁体(1)、第二永磁体(2),所述的第一软磁架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软磁竖向板(3-1),所述的第一软磁竖向板(3-1)的后端向左折弯90°形成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软磁竖向板(3-2),所述的第二软磁竖向板(3-2)的左端上下两侧均向前折弯90°形成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上软磁水平板(3-3)、第一下软磁水平板(3-4);所述的第一软磁竖向板(3-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1),所述的第一永磁体(1)吸附在第一上软磁水平板(3-3)的下表面,第二永磁体(2)吸附在第一下软磁水平板(3-4)的上表面上;/n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软磁板(4)和线圈(5),所述的软磁板(4)可相对永磁体组件转动设置,所述的软磁板(4)的右端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1-1)中,软磁板(4)的左端穿设于第一永磁体(1)与第二永磁体(2)之间;所述的线圈(5)绕设在软磁板(4)的中部;/n初始状态,所述的软磁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2)、第一安装孔(3-1-1)内顶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二闭合磁路;当软磁板(4)相对永磁铁组件转动后,所述的软磁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永磁体(1)、第一安装孔(3-1-1)内底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一闭合磁路;所述的第一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4)的磁力线方向与第二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4)的磁力线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组件包括第一软磁架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永磁体(1)、第二永磁体(2),所述的第一软磁架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软磁竖向板(3-1),所述的第一软磁竖向板(3-1)的后端向左折弯90°形成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软磁竖向板(3-2),所述的第二软磁竖向板(3-2)的左端上下两侧均向前折弯90°形成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上软磁水平板(3-3)、第一下软磁水平板(3-4);所述的第一软磁竖向板(3-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1),所述的第一永磁体(1)吸附在第一上软磁水平板(3-3)的下表面,第二永磁体(2)吸附在第一下软磁水平板(3-4)的上表面上;
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软磁板(4)和线圈(5),所述的软磁板(4)可相对永磁体组件转动设置,所述的软磁板(4)的右端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1-1)中,软磁板(4)的左端穿设于第一永磁体(1)与第二永磁体(2)之间;所述的线圈(5)绕设在软磁板(4)的中部;
初始状态,所述的软磁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2)、第一安装孔(3-1-1)内顶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二闭合磁路;当软磁板(4)相对永磁铁组件转动后,所述的软磁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永磁体(1)、第一安装孔(3-1-1)内底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一闭合磁路;所述的第一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4)的磁力线方向与第二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4)的磁力线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线圈座,所述的第一线圈座内设置有供软磁板(4)穿过的第一通槽(9-4),第一通槽(9-4)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互相正对的作为软磁板(4)转动支点的第一支点部;所述的第一线圈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用以绕设线圈(5)的第一线圈绕线段(9-1)和固设于第一线圈绕线段(9-1)两侧的第一右软磁架固定段(9-2)、第一左软磁架固定段(9-3),所述的第一左软磁架固定段(9-3)的后侧面上开设有以便第一上软磁水平板(3-3)以及第一下软磁水平板(3-4)插入的第一上水平插槽(9-3-1)、第一下水平插槽(9-3-2);所述的第一左软磁架固定段(9-3)的左侧面内凹形成有以便第一永磁体(1)以及第二永磁体(2)插入的第一上安装腔(9-3-3)、第一下安装腔(9-3-4),所述的第一上水平插槽(9-3-1)通过第一上安装腔(9-3-3)与第一通槽(9-4)连通,第一下水平插槽(9-3-2)通过第一下安装腔(9-3-4)与第一通槽(9-4)连通;所述的第一右软磁架固定段(9-2)的后侧面上开设有以便第一软磁竖向板(3-1)插入并能保证第一安装孔(3-1-1)正对第一通槽(9-4)槽口的竖向插槽(9-2-1)。


3.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组件包括第二软磁架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永磁体(1)、第二永磁体(2),所述的第二软磁架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软磁竖向板(6-1),所述的第三软磁竖向板(6-1)的前后两端均向左折弯90°形成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软磁竖向板(6-2)、第五软磁竖向板(6-3),所述的第四软磁竖向板(6-2)的左侧上下两端均向前折弯90°后分别形成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上软磁水平板(6-4)、第二下软磁水平板(6-5);所述的第五软磁竖向板(6-3)的左侧上下两端均向后折弯90°后分别形成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上软磁水平板(6-6)、第三下软磁水平板(6-7);所述的第三软磁竖向板(6-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6-1-1);所述的第一永磁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吸附在第二上软磁水平板(6-4)的下表面、第三上软磁水平板(6-6)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二永磁体(2)的前后两端分别吸附在第二下软磁水平板(6-5)的上表面、第三下软磁水平板(6-7)的上表面;
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软磁板(4)和线圈(5),所述的软磁板(4)可相对永磁体组件转动设置,所述的软磁板(4)的右端穿设于第二安装孔(6-1-1)中,软磁板(4)的左端穿设于第一永磁体(1)与第二永磁体(2)之间;所述的线圈(5)绕设在软磁板(4)的中部;
初始状态,所述的软磁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2)、第二安装孔(6-1-1)内顶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二闭合磁路;当软磁板(4)相对永磁铁组件转动后,所述的软磁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永磁体(1)、第二安装孔(6-1-1)内底面相接触后形成第一闭合磁路;所述的第一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4)的磁力线方向与第二闭合磁路中经过软磁板(4)的磁力线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磁体翘板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线圈座,所述的第二线圈座内设置有供软磁板(4)穿过的第二通槽(10-1),第二通槽(10-1)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互相正对的作为软磁板(4)转动支点的第二支点部;所述的第二线圈座为组装式结构,包括用以绕设线圈(5)的第二线圈绕线段(10-2)和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支撑块(10-3),所述的第二线圈绕线段(10-2)卡在在第三软磁竖向板(6-1)与由第二上软磁水平板(6-4)、第二下软磁水平板(6-5)、第三上软磁水平板(6-6)、第三下软磁水平板(6-7)以及第四软磁竖向板(6-2)和第五软磁竖向板(6-3)的左端围构成的第一环形结构之间,且第三软磁竖向板(6-1)上的第二安装孔(6-1-1)正对第二通槽(10-1)的槽口;所述的第二线圈绕线段(10-2)的前后两端与两块第五软磁竖向板(6-3)之间均通过第五软磁竖向板(6-3)上下方向插入第二竖向插槽(10-2-1)的方式连接;所述的两块第一支撑块(10-3)卡入上述第一环形结构内后,两块第一支撑块(10-3)与第二线圈绕线段(10-2)的左端面之间均通过设于第一支撑块(10-3)右端面上的第一卡扣(10-3-1)卡入设于第二线圈绕线段(10-2)左端面上的第一卡口(10-2-2)的方式固连;所述的两块第一支撑块(10-3)之间围构成用以安装第一永磁体(1)的第二上安装腔(10-4)和用以安装第二永磁体(2)的第二下安装腔(10-5),第二上安装腔(10-4)与第二下安装腔(10-5)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