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48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涉及装修装饰技术领域,包括挤出板,挤出板包括上板体、下板体以及设置于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挤出腔,上板体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为T型槽,凹槽包括靠近上板体的上槽体和靠近下板体的下槽体,下槽体的宽度不小于上槽体的宽度,凹槽和挤出腔的延伸方向均与挤出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上板体、下板体、挤出孔以及凹槽为一体成型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结构简单,一体挤出,结构稳定,可与吊顶基层稳定连接,安装方便快捷,整体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装修装饰
,尤其是,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装饰行业正在向着工业化模块化安装的方向发展。且随着建筑装饰领域的工厂化生产与模块化安装的推进,吊顶的装饰也逐渐从以石膏板的传统安装方式到板块化吊顶安装的方向转变。市面上现存的挤出材料有多种形式,但造型受到挤出设备的影响,挤出材料不可见部位造型较为单一,导致无法与基层机构稳定连接。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的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一体挤出,结构稳定,可与吊顶基层稳定连接,安装方便快捷,整体强度高的挤出式吊顶板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包括挤出板,所述挤出板包括上板体、下板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挤出腔,所述上板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T型槽,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上板体的上槽体和靠近所述下板体的下槽体,所述下槽体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槽体的宽度,所述凹槽和挤出腔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挤出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上板体、下板体、挤出孔以及凹槽为一体成型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挤出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挤出腔包括第一挤出腔、第二挤出腔和第三挤出腔,所述第一挤出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挤出腔的宽度,所述第二挤出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三挤出腔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挤出腔、第二挤出腔和第三挤出腔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挤出腔的宽度范围为25.5mm至35.5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挤出腔的宽度范围为15.5mm至25.5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三挤出腔的宽度范围为10.5mm至15.5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挤出腔两侧均设置有阻隔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上板体与所述凹槽连接处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一体挤出,结构稳定,可与吊顶基层稳定连接,安装方便快捷,整体强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上板体,2、下板体,3、挤出腔,301、阻隔壁,31、第一挤出腔,32、第二挤出腔,33、第三挤出腔,4、凹槽,41、上槽体,42、下槽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随着建筑装饰领域的工厂化生产与模块化安装的推进,吊顶的装饰也逐渐从以石膏板的传统安装方式到板块化吊顶安装的方向转变。市面上现存的挤出材料有多种形式,但造型受到挤出设备的影响,挤出材料不可见部位造型较为单一,导致无法与基层机构稳定连接。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仅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包括挤出板,所述挤出板包括上板体1、下板体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板体1与下板体2之间的挤出腔3,所述上板体1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为T型槽,所述凹槽4包括靠近所述上板体1的上槽体41和靠近所述下板体2的下槽体42,所述下槽体42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槽体41的宽度,所述凹槽4和挤出腔3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挤出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上板体1、下板体2、挤出孔3以及凹槽4为一体成型件。在本技术中,整个装置是一个可以与基层结构连接的挤出板,挤出板的上板体1和下板体2之间设置有挤出腔3,也就是采用空心结构,用于减轻整体面板的质量,然后上板体1处开设有凹槽4,凹槽4为T型槽,且凹槽4沿着挤出板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那么基层结构通过T型的凹槽4与挤出板的上板体1板面进行连接,安装方便快捷,且结构稳定。挤出腔3也沿着挤出板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即挤出腔3与凹槽4平行设置,两者不会相交,避免凹槽4内无法连接基层结构。而且凹槽4具体形状为,所述凹槽4包括靠近所述上板体1的上槽体41和靠近所述下板体2的下槽体42,所述下槽体42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槽体41的宽度,那么也就是说,凹槽4为靠近上板体1一侧窄,靠近下板体2一侧宽的一个T型结构。一般来说,下槽体42的宽度等于基层结构限位扣的宽度相同,上槽体41的长度等于基层结构与限位扣连接的伸出板的长度相同,这样基层结构卡入至T型槽内,且基层结构表面与上板体1板面紧贴连接。在这里,“上”和“下”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指上方和下方,若将挤出板翻转180°,那么上板体1则位于下板体2的下方。最后,所述上板体1、下板体2、挤出孔3以及凹槽4为一体成型件,这样挤出龙骨与挤出板一体挤出,结构稳定。本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结构简单,一体挤出,结构稳定,可与吊顶基层稳定连接,安装方便快捷,整体强度高。实施例二,仍如图1至3所示,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使得本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的连接效果更好,稳定程度更高,在本技术中,还有以下设计。首先,所述挤出腔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多个挤出腔3平行设置,均匀设置于挤出板内。且所述挤出腔3包括第一挤出腔31、第二挤出腔32和第三挤出腔33,所述第一挤出腔31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挤出腔32的宽度,所述第二挤出腔32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三挤出腔33的宽度。所述第一挤出腔31的宽度范围为25.5mm至35.5mm,所述第二挤出腔32的宽度范围为15.5mm至25.5mm,所述第三挤出腔33的宽度范围为10.5mm至15.5mm。一般来说,第一挤出腔31的宽度为30.5mm,第二挤出腔32的宽度为20mm,第三挤出腔33的宽度为12mm。当然,所述第一挤出腔31、第二挤出腔32和第三挤出腔33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且第一挤出腔31、第二挤出腔32和第三挤出腔33的数量可以各不相同。另外,所述挤出腔3两侧均设置有阻隔壁301,一般来说,靠近挤出板的侧边、两个挤出腔3之间以及挤出腔3与凹槽4之间均设置有阻隔壁301。还有,所述上板体1与所述凹槽4连接处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方便基层结构卡入至T型的凹槽4内。最后,所述凹槽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一般来说凹槽4的数量为2个,分别于基层结构两侧的伸出结构进行连接。本技术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结构简单,一体挤出,结构稳定,可与吊顶基层稳定连接,安装方便快捷,整体强度高。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出板,所述挤出板包括上板体(1)、下板体(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板体(1)与下板体(2)之间的挤出腔(3),所述上板体(1)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为T型槽,所述凹槽(4)包括靠近所述上板体(1)的上槽体(41)和靠近所述下板体(2)的下槽体(42),所述下槽体(42)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槽体(41)的宽度,所述凹槽(4)和挤出腔(3)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挤出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上板体(1)、下板体(2)、挤出腔(3)以及凹槽(4)为一体成型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出板,所述挤出板包括上板体(1)、下板体(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板体(1)与下板体(2)之间的挤出腔(3),所述上板体(1)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为T型槽,所述凹槽(4)包括靠近所述上板体(1)的上槽体(41)和靠近所述下板体(2)的下槽体(42),所述下槽体(42)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槽体(41)的宽度,所述凹槽(4)和挤出腔(3)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挤出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上板体(1)、下板体(2)、挤出腔(3)以及凹槽(4)为一体成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腔(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挤出式吊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腔(3)包括第一挤出腔(31)、第二挤出腔(32)和第三挤出腔(33),所述第一挤出腔(31)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挤出腔(32)的宽度,所述第二挤出腔(32)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三挤出腔(33)的宽度。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君周东珊步挺薛猛张烁培杨贺磊骆飞烨赵帆钱依玲王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