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947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流体管线而与被冷却机构相连,使得流体能通过所述流体管线而在所述被冷却机构和散热器之间流动,以及风机,所述风机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并与所述散热器相接合,所述风机构造为驱动空气流动通过所述散热器,以对所述散热器中的流体进行冷却。这种冷却装置有利于内燃机车上的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车冷却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装置是内燃机车上非常重要的部件。一般,内燃机车上都会设置专门为特定结构(例如,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等)进行独立冷却的冷却装置。以此来避免这些特定结构因过热而失效。目前为了实现有效冷却,冷却装置的体积一般较大,所占空间相应较大。然而,内燃机车上的空间是有限的。并且,随着目前的提速、高效等趋势,需要被冷却的特定结构会产生更多的热,进而需要进一步增大冷却装置的体积。这对于内燃机车上的使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希望能够提出一种有利于内燃机车上的空间利用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冷却装置,这种冷却装置有利于内燃机车上的空间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流体管线而与被冷却机构相连,使得流体能通过所述流体管线而在所述被冷却机构和散热器之间流动,以及风机,所述风机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并与所述散热器相接合,所述风机构造为驱动空气流动通过所述散热器,以对所述散热器中的流体进行冷却。这种冷却装置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减小。在将这种冷却装置安装到内燃机车的安装空间(例如,机械间)中时,允许在冷却装置之外,还在高度方向上堆叠或设置其他物体,或者留出供工作人员移动的通道等。这非常有利于内燃机车上的空间利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流体管线包括第一流体管线和第二流体管线,所述被冷却机构包括第一被冷却机构和第二被冷却机构,所述第一散热部通过第一流体管线与所述第一被冷却机构相连,以允许流体能通过所述第一流体管线而在所述第一被冷却机构和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流动,所述第二散热部通过第二流体管线与所述第二被冷却机构相连,以允许流体能通过所述第二流体管线而在所述第二被冷却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流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相对于彼此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设置有隔热器,以避免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的热交换,所述隔热器构造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的隔热箱,在所述隔热箱内填充有隔热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密封,在设置有隔热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分别与所述隔热器通过焊接形成密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通风面积要比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通风面积要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被冷却机构为牵引变流器,所述第一散热部构造为使得所述牵引变流器中的流体温度不超过55℃,和/或所述第二被冷却机构为一个或多个牵引电机,所述第二散热部构造为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牵引电机中的流体温度不超过6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流体管线上的流体泵,所述流体泵构造为用于驱动流体在散热器和被冷却机构之间流动,其中,所述散热器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流体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泵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与所述风机相反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散热器和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之上,所述安装架构造为安装在安装空间的上部,以允许在所述安装空间的下部留出自由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流体管线相连通的注液箱,所述注液箱构造为选择性地向所述流体管线中补充流体,所述注液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风机的一侧,其中,所述注液箱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构造为在向所述注液箱内注液时检测注液箱内的水位是否超过预定水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这种冷却装置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减小。在将这种冷却装置安装到内燃机车的安装空间(例如,机械间)中时,允许在冷却装置之外,还在高度方向上堆叠或设置其他物体,或者留出供工作人员移动的通道等。这非常有利于内燃机车上的空间利用。另外,例如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通风面积和/或设置相应的隔热器来满足第一被冷却机构和第二被冷却机构的不同散热需求。此外,流体泵设置在的位置允许其经受风冷散热,由此可通过水冷和风冷结合的方式来对流体泵进行散热。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左视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右视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100的一个实施例。该冷却装置可采用两个冷却回路来分别对第一被冷却机构(例如,牵引变流器)200和第二被冷却机构(例如,牵引电机)300进行冷却。如图1所示,该冷却装置100包括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冷却装置100还包括风机113,该风机113沿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水平方向布置在散热器的一侧,即布置在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的一侧。该一个风机113可用于驱动环境空气穿过与其重叠的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由此来对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中的流体进行冷却。例如,风机113可通过抽吸来驱动空气,由此环境空气可沿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进入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在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的背向风机113的一侧构造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优选地覆盖有过滤网,以方便对散热器进行维护清洗。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可由同一块过滤网所覆盖。上述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以及风机113的布置允许通过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的风阻较小,由此有利于降低风机113的功率,同时确保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的散热效率。这种布置也方便于对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二散热部112进行维护和清洗。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第一水平方向在风机113的背向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14,其构造为用于为风机113的工作提供动力。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部111通过第一流体管线124而与第一被冷却机构200相连通,由此允许在第一散热部111和第一被冷却机构200之间实现流体交换。在第一被冷却机构200工作时,其会产生热量,并由此使得第一被冷却机构200中的流体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流体可通过第一流体管线124而进入到第一散热部111中。在风机113和第一散热部111的作用下,该第一散热部111中的流体的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流体又通过第一流体管线124而流向第一被冷却机构200。类似地,如图3所示,第二散热部112通过第二流体管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n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流体管线而与被冷却机构相连,使得流体能通过所述流体管线而在所述被冷却机构和散热器之间流动,以及/n风机,所述风机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并与所述散热器相接合,所述风机构造为驱动空气流动通过所述散热器,以对所述散热器中的流体进行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流体管线而与被冷却机构相连,使得流体能通过所述流体管线而在所述被冷却机构和散热器之间流动,以及
风机,所述风机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并与所述散热器相接合,所述风机构造为驱动空气流动通过所述散热器,以对所述散热器中的流体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流体管线包括第一流体管线和第二流体管线,所述被冷却机构包括第一被冷却机构和第二被冷却机构,
所述第一散热部通过第一流体管线与所述第一被冷却机构相连,以允许流体能通过所述第一流体管线而在所述第一被冷却机构和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流动,
所述第二散热部通过第二流体管线与所述第二被冷却机构相连,以允许流体能通过所述第二流体管线而在所述第二被冷却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流动,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相对于彼此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设置有隔热器,以避免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的热交换,所述隔热器构造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的隔热箱,在所述隔热箱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密封,在设置有隔热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分别与所述隔热器通过焊接形成密封。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军晖胡金润吴凯王先海谭志雄李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