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液干燥处理系统的非能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52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核电站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废液干燥处理系统的非能动上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位于上料泵和干燥装置之间,包括:缓冲槽、隔离阀、三通阀、计量槽、管线、液位计、排气管线、原料槽、排空阀、钢桶;缓冲槽的底部与三通阀的第一通连接,连接管路上设有隔离阀,三通阀的第二通与计量槽的底部连接,计量槽的顶部与缓冲槽的顶部通过排气管连接;三通阀的第三通与钢桶连接,钢桶位于干燥装置内部;原料槽底部与上料泵连接,上料泵通过管线与缓冲槽的顶部连接,原料槽的顶部与缓冲槽的底部连接,其上设有排空阀,缓冲槽的顶部还安装有液位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上料精确计量,解决了上料量不易控制和料液可能溢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废液干燥处理系统的非能动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站放射性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废液干燥处理系统的非能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桶内干燥技术处理放射性蒸残液、化学废液等液体废物是目前核电站处理放射性蒸残液、化学废液等液体废物比较流行的方法。如图1所示,储存在原料槽1中的放射性蒸残液、化学废液等液体废物,通过上料泵输2送至干燥装置3内的钢桶进行干燥处理,干燥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冷凝后暂存,经检测分析合格后向环境排放。图1中原料槽1、上料泵2和相应的管线等组成的上料系统,由于:每次上料理量比较少(比如对165L钢桶桶内干燥装置,首次上料120L,后期上料量随桶内干燥蒸发残留物的增加而减少,即后期单次上料量逐渐减少);上料泵流量一般~1m3/h,由于单次上料量较少,且每次上料量不一样,很难精确控制。因此,该上料系统由于单次上料量较少、多次间歇上料、设备距离较远等原因,每次上料量不易精确控制,容易发生上料不足和上料过多溢出桶等安全问题,不利于放射性蒸残液等废液干燥处理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废液干燥处理系统的非能动上料装置,位于上料泵(2)和干燥装置(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槽(4)、隔离阀(5)、三通阀(6)、计量槽(7)、管线(8)、液位计(9)、排气管线(10)、原料槽(11)、排空阀(12)、钢桶(13);/n缓冲槽(4)的底部与三通阀(6)的第一通连接,连接管路上设有隔离阀(5),三通阀(6)的第二通与计量槽(7)的底部连接,计量槽(7)的顶部与缓冲槽(4)的顶部通过排气管(10)连接;三通阀(6)的第三通与钢桶(13)连接,钢桶(13)位于干燥装置(3)内部;原料槽(11)底部与上料泵(2)连接,上料泵(2)通过管线(8)与缓冲槽(4)的顶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废液干燥处理系统的非能动上料装置,位于上料泵(2)和干燥装置(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槽(4)、隔离阀(5)、三通阀(6)、计量槽(7)、管线(8)、液位计(9)、排气管线(10)、原料槽(11)、排空阀(12)、钢桶(13);
缓冲槽(4)的底部与三通阀(6)的第一通连接,连接管路上设有隔离阀(5),三通阀(6)的第二通与计量槽(7)的底部连接,计量槽(7)的顶部与缓冲槽(4)的顶部通过排气管(10)连接;三通阀(6)的第三通与钢桶(13)连接,钢桶(13)位于干燥装置(3)内部;原料槽(11)底部与上料泵(2)连接,上料泵(2)通过管线(8)与缓冲槽(4)的顶部连接,原料槽(11)的顶部与缓冲槽(4)的底部连接,其上设有排空阀(12),缓冲槽(4)的顶部还安装有液位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液干燥处理系统的非能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4)、隔离阀(5)、三通阀(6)、计量槽(7)、排气管线(10)布置在不同的水平高度,缓冲槽(4)高于计量槽(7),隔离阀(5)布置高度位于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强许建军张祥贵陆元志孙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