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50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包括由若干管体围设而成的矩形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延其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有若干长管,所述架体的底部固定阵列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长管构成垂直关系的短管;所述架体相对两侧的长边延其长度方向均阵列设置有若干垂直杆,所述架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所述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分别与所述垂直杆连接;所述架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架体形状对应的垫框;所述架体相对两侧的短边延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垂直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料匣能够依次有序排列放置,避免发生倾倒的情况,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二极管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
技术介绍
二极管是最早诞生的半导体器件之一,其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各种电子电路中,利用二极管和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进行合理的连接,构成不同功能的电路,可以实现对交流电整流、对调制信号检波、限幅和钳位以及对电源电压的稳压等多种功能。无论是在常见的收音机电路还是在其他的家用电器产品或工业控制电路中,都可以找到二极管的踪迹。对二极管进行加工时,为了避免尘屑,一般会在一万级无尘车间内进行。在无尘车间内,待加工的二极管产品一般会被封装在矩形的料匣(如图1所示)内。对于这种料匣的放置,一般是随意的堆放,或者采用一胶箱,将料匣依次叠放,这样的放置方式存在的缺陷是:料匣容易倾倒,导致产品的焊线被压倒,从而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鉴于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使料匣能够依次有序排列放置,避免发生倾倒的情况,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包括由若干管体围设而成的矩形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延其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有若干长管,所述架体的底部固定阵列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长管构成垂直关系的短管;所述架体相对两侧的长边延其长度方向均阵列设置有若干垂直杆,所述架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所述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分别与所述垂直杆连接;所述架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架体形状对应的垫框;所述架体相对两侧的短边延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垂直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隔层包括与所述架体内腔长度对应的并且平行设置的两连接杆A、依次横跨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侧连接杆A之间的分隔杆A,相邻两所述分隔杆A之间形成料匣限位空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隔层包括与所述架体内腔长度对应的并且平行设置的两连接杆B、依次横跨阵列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侧连接杆B之间的分隔杆B,相邻两所述分隔杆B之间形成料匣限位空间。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垂直杆外均依次叠设有若干套环,各所述套环上均凸设有垫块;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垂直杆的外径;所述垂直杆上位于最低处套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垫框的长度少于所述架体的长度,所述垫框的宽度少于所述架体的宽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架体的各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编码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若干管体围设成矩形架体,架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料匣依次穿过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放置在架体内,在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的限位作用下,防止料匣发生倾倒,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2、各垂直杆外均依次叠设有若干套环,各套环上均凸设有垫块,套环的内径大于垂直杆的外径,垂直杆上位于最低处套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环,第一隔层或第二隔层对应放置在同一高度的垫块上,当需要调整第一隔层或第二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转动套环,将适合高度的垫块转动至靠向架体内部的一侧,再将第一隔层或第二隔层放置其上即可;3、架体的各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编码牌,可在编码牌上贴上对应产品的型号,从而便于查找;4、架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架体形状对应的垫框,通过设置垫框,使两架体可以以上下的方式叠放,居于上方的架体底部的垫框嵌合在居于下方的架体的开口处,从而节约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料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垂直杆带套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垂直杆10、编码牌11、连接杆A12、短管13、第一隔层14、架体15、第二隔层16、长管17、连接杆B18、分隔杆B19、分隔杆A20、垫框21、料匣22、套环24、垫块23、固定环25、料匣限位空间26。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4所示: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包括由若干管体围设而成的矩形架体15,架体15的底部延其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有若干长管17,架体15的底部固定阵列设置有若干与长管17构成垂直关系的短管13,长管17和架体15固定,短管13分别与长管17以及架体15固定。架体15相对两侧的长边延其长度方向均阵列设置有若干垂直杆10,架体15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层14和第二隔层16,第一隔层14和第二隔层16分别与垂直杆10连接;架体15相对两侧的短边延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垂直杆10。架体1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架体15形状对应的垫框21,垫框21的长度少于架体15的长度,垫框21的宽度少于架体15的宽度,通过设置垫框,使两架体可以以上下的方式叠放,居于上方的架体底部的垫框嵌合在居于下方的架体的开口处,从而节约空间。第一隔层14包括与架体15内腔长度对应的并且平行设置的两连接杆A12、依次横跨阵列固定设置在两侧连接杆A12之间的分隔杆A20,相邻两分隔杆A20之间形成料匣限位空间26。第二隔层16包括与架体15内腔长度对应的并且平行设置的两连接杆B18、依次横跨阵列固定设置在两侧连接杆B18之间的分隔杆B19,相邻两分隔杆B19之间形成料匣限位空间26。本实施方式中,若干管体围设成矩形架体,架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料匣22依次穿过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放置在架体内,在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的限位作用下,防止料匣发生倾倒,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各垂直杆10外均依次叠设有若干套环24,各套环24上均凸设有垫块23;套环24的内径大于垂直杆10的外径,使套环24可绕着垂直杆10自由转动。垂直杆10上位于最低处套环2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环25,用以阻挡套环24向下移动。当需要调整第一隔层或第二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转动套环,将适合高度的垫块转动至靠向架体内部的一侧,再将第一隔层或第二隔层放置其上即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架体15的各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编码牌11,可在编码牌上贴上对应产品的型号,从而便于查找。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包括由若干管体围设而成的矩形架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5)的底部延其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有若干长管(17),所述架体(15)的底部固定阵列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长管(17)构成垂直关系的短管(13);所述架体(15)相对两侧的长边延其长度方向均阵列设置有若干垂直杆(10),所述架体(15)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层(14)和第二隔层(16),所述第一隔层(14)和第二隔层(16)分别与所述垂直杆(10)连接;所述架体(1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架体(15)形状对应的垫框(21);所述架体(15)相对两侧的短边延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垂直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包括由若干管体围设而成的矩形架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5)的底部延其长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有若干长管(17),所述架体(15)的底部固定阵列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长管(17)构成垂直关系的短管(13);所述架体(15)相对两侧的长边延其长度方向均阵列设置有若干垂直杆(10),所述架体(15)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隔层(14)和第二隔层(16),所述第一隔层(14)和第二隔层(16)分别与所述垂直杆(10)连接;所述架体(1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架体(15)形状对应的垫框(21);所述架体(15)相对两侧的短边延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垂直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料匣收纳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层(14)包括与所述架体(15)内腔长度对应的并且平行设置的两连接杆A(12)、依次横跨阵列固定设置在两所述连接杆A(12)之间的分隔杆A(20),相邻两所述分隔杆A(20)之间形成料匣限位空间(2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四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之半导体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