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848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属于减震方法领域,包括步骤:根据待承托的物品的大小选择多向减震组件的数量;将所有多向减震组件的第二减震单元平行或同轴设置;将所有第二减震单元固定设置在水平放置面上;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多向减震组件远离水平放置面的一面形成承载面;将待承托的物品放置于承载面上。能够使得承载在其上的被承托物品依靠自身惯性在各个方向上保持稳定,将震源与被承托物品被隔离开来。尤其是将减震放置台设置在水平放置面上时,被水平承托的物品依靠其惯性及其重力的作用,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力都可以被相对隔离而基本不会传递给被承托物品,最后又会因为自身重力自动返回到初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通常将展示发掘出的文物或佛像、雕刻品等的美术品的多个放置台设置在美术馆或博物馆或寺院等的建筑物内,部分精密设备也需要隔离后放置到单独的位置,避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放置台是直接设置在室内的地面上,发生地震时,放置台倒塌,被承托的物品就容易破损或损伤,将受到难以复原的巨大损失。因此,将放置台的骨架制得很粗使其具有坚固的结构,但必须花费极高的费用,而且也很难制成在大地震中不会倒塌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使用减震放置台实现被承托的物品的防震安放;所述减震放置台包括第一壳体和多个多向减震组件;所述多向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轴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固定框和第一浮动框,以及限制所述第一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框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减震辊;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轴向为第二方向的第二固定框和第二浮动框,以及限制所述第二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框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第二减震辊;所述第一固定框与所述第二浮动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壳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浮动框固定连接,并在远离所述第一浮动框的一面形成承载面,包括步骤:根据待承托的物品的大小选择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数量;将所有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平行或同轴设置;将所有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固定设置在水平放置面上;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多向减震组件远离所述水平放置面的一面形成承载面;将待承托的物品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将待承托的物品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的步骤后,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承载面上设置有水平仪,调整所述待承托物品的位置,使得所述水平仪显示所述承载面水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将所有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平行或同轴设置的步骤前,还包括步骤:将相邻的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所述第二固定框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至少能够容置两个所述第二减震单元;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减震单元的一面具有固定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所述第一浮动框配合形成限位所述第一减震辊的第一活动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框远离所述第一浮动框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框具有第一初始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异位的第一浮动位置,所述第一活动空间随着所述第一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位置变化而连续变化;在所述第一浮动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空间到所述第一固定端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空间到所述第一固定端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框和所述第二浮动框配合形成限位所述第二减震辊的第二活动空间;所述第二固定框远离所述第二浮动框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框具有第二初始位置和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异位的第二浮动位置,所述第二活动空间随着所述第二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框的位置变化而连续变化;在所述第二浮动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空间到所述第二固定端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空间到所述第二固定端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能够使得承载在其上的被承托物品依靠自身惯性在各个方向上保持稳定,将震源与被承托物品被隔离开来。尤其是将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设置在水平放置面上时,被水平承托的物品依靠其惯性及其重力的作用,任意水平方向的振动力都可以被相对隔离而基本不会传递给被承托物品,最后又会因为自身重力自动返回到初始位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放置台中多向减震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放置台中多向减震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放置台的第三视角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放置台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减震单元在第一减震辊处于第一初始位置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减震单元在第一减震辊处于第一浮动位置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减震单元在第一减震辊处于第一初始位置时的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和图7中第一浮动框浮动幅度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的减震放置台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的减震放置台的第六视角的爆炸图;图11是多个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的减震放置台组合时的第六视角的爆炸图。图标:100-第一减震单元;110-第一固定框;111-第一弧形槽;120-第一浮动框;121-第三弧形槽;130-第一减震辊;131-第一外辊;133-第一中心轴;140-第一壳体;200-第二减震单元;210-第二固定框;211-第二弧形槽;220-第二浮动框;221-第四弧形槽;230-第二减震辊;231-第二外辊;233-第二中心轴;240-第二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放置台,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这种减震放置台包括四个设置在矩形四角的多向减震组件;每个多向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100和第二减震单元200;第一减震单元100包括轴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固定框110和第一浮动框120,以及限制第一浮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使用减震放置台实现被承托的物品的防震安放;所述减震放置台包括第一壳体和多个多向减震组件;所述多向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轴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固定框和第一浮动框,以及限制所述第一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框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减震辊;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轴向为第二方向的第二固定框和第二浮动框,以及限制所述第二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框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第二减震辊;所述第一固定框与所述第二浮动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壳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浮动框固定连接,并在远离所述第一浮动框的一面形成承载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根据待承托的物品的大小选择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数量;/n将所有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平行或同轴设置;/n将所有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固定设置在水平放置面上;/n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多向减震组件远离所述水平放置面的一面形成承载面;/n将待承托的物品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使用减震放置台实现被承托的物品的防震安放;所述减震放置台包括第一壳体和多个多向减震组件;所述多向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轴向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固定框和第一浮动框,以及限制所述第一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框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减震辊;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轴向为第二方向的第二固定框和第二浮动框,以及限制所述第二浮动框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框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第二减震辊;所述第一固定框与所述第二浮动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壳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浮动框固定连接,并在远离所述第一浮动框的一面形成承载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根据待承托的物品的大小选择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数量;
将所有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平行或同轴设置;
将所有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固定设置在水平放置面上;
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多向减震组件远离所述水平放置面的一面形成承载面;
将待承托的物品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待承托的物品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的步骤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承载面上设置有水平仪,调整所述待承托的物品的位置,使得所述水平仪显示所述承载面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物减震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有所述多向减震组件的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平行或同轴设置的步骤前,还包括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炜黄兴涛陈岗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埃力森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