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9809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淀粉交联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该反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S2)、升高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反应温度和pH值,且保证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不糊化,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上升;(S3)、继续反应至粘度落入规定范围,即实现反向控制。该反向控制方法专门针对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过程中过度交联导致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情况,使产品粘度升高并满足出厂粘度的规定范围,避免变性淀粉出厂粘度低于规定范围造成产品不合格而报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淀粉交联改性
,具体涉及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变性淀粉生产过程中,一种常用的变性方式就是交联改性。淀粉分子之间形成交联键,提高了淀粉的平均分子质量,也增强了分子间的连接强度,使淀粉颗粒结构更强,淀粉糊的稳定性得到改善。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能与淀粉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起反应的化学试剂都能用为交联剂。三偏磷酸钠是一种常用的交联剂,性质比较温和。但存在的问题是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可终止,会导致产品的粘度不断下降,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交联的情况,使变性淀粉出厂粘度低于规定范围,造成产品不合格而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专门针对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过程中过度交联导致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情况,使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产品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等条件经继续反应后,对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实现反向控制(该反向控制定义为解交联),使产品粘度升高并满足出厂粘度的规定范围,避免变性淀粉出厂粘度低于规定范围造成产品不合格而报废;该反向控制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反向控制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的应用,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用于增大过度交联的变性淀粉的粘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S2)、升高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反应温度和pH值,且保证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不糊化,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上升;(S3)、继续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落入规定范围,即实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本专利技术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专门针对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过程中过度交联导致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情况,按上述方案实现解交联。同时需要注意,这种反向控制方法不适合现有的轻度交联产品,也不适合现有的在交联过程中进行了醚化、酯化工艺后的产品。其中,步骤(S2)中,升高反应温度和pH值,可促进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解交联的速度;保证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不糊化,避免了在解交联过程中反复交联导致反应不可控而使产品报废。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升温过程中糊化。优选的,所述pH值控制在10.5-1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升高pH值过程中糊化。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取自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生产变性淀粉过程中的反应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专门针对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生产变性淀粉过程中的反应浆发生过度交联导致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情况,采用本专利技术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使产品粘度升高并满足出厂粘度的规定范围,避免变性淀粉出厂粘度低于规定范围造成产品不合格而报废。优选的,所述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重量比为1:0.014-0.0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实际生产出发,严格规定反应过程中三偏磷酸钠的加入比例,在反应过程出现过度交联的情况下,同时延长反应时间和升高反应温度、pH等条件,对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实现反向控制。在实践中,若三偏磷酸钠的用量过低,即所述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重量比低于1:0.014,按本专利技术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反应后,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持续稳定在较小区间范围内,无法实现解交联。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反应所用时间为18-28h。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时间在18-28h,在该区域内间隔1h取样一次以测得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上升,避免过多地取样而增大人力、材料的损耗,便于观察、预估以及控制解交联的进行程度,待产品粘度升高并满足出厂粘度的规定范围,停止解交联,避免解交联过度而又要反复交联导致生产过程不可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的应用,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用于增大过度交联的变性淀粉的粘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专门针对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过程中过度交联导致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情况,使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产品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等条件经继续反应后,对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实现反向控制(该反向控制定义为解交联),使产品粘度升高并满足出厂粘度的规定范围,避免变性淀粉出厂粘度低于规定范围造成产品不合格而报废;该反向控制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反向控制生产。本专利技术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的应用,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用于增大过度交联的变性淀粉的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淀粉粘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淀粉粘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对比例2的淀粉粘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S2)、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反应温度控制在38℃和pH值控制在10.7,且保证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不糊化,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上升;(S3)、继续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落入规定范围,即实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所述步骤(S1)中,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取自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生产变性淀粉过程中的反应浆;所述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重量比为1:0.016。实施例2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S2)、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反应温度控制在35℃和pH值控制在10.5,且保证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不糊化,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上升;(S3)、继续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落入规定范围,即实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所述步骤(S1)中,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取自淀粉与三偏磷酸钠交联改性生产变性淀粉过程中的反应浆;所述淀粉与三偏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取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n(S2)、升高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反应温度和pH值,且保证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不糊化,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上升;/n(S3)、继续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落入规定范围,即实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取粘度低于规定范围的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
(S2)、升高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反应温度和pH值,且保证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不糊化,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上升;
(S3)、继续反应至所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反应浆的粘度落入规定范围,即实现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淀粉-三偏磷酸钠交联的反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控制在10.5-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伦李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建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