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67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一端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一侧设有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底部设有抛丸除锈机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推动结构和转向结构,推动结构将输送带上的钢板推至转向结构上的槽板内,利用转盘将钢板从水平方向转至竖直方向,将钢板竖直送至抛丸除锈机,同时对钢板两面进行抛丸,提高了抛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建筑钢板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
技术介绍
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大型构件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构件制作之前,钢板需要先抛丸除锈,但在抛丸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钢板进入钢板抛丸机中,钢板抛丸机喷出钢丸进行抛丸,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将钢板的一面进行抛丸,抛丸完成以后,需要将钢板翻转一个方向,然后再次通过抛丸机进行抛丸,这种方式降低了抛丸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用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钢板抛丸时只能将钢板的一面进行抛丸,抛丸完成以后,需要将钢板翻转一个方向,然后再次通过抛丸机进行抛丸,这种方式降低了抛丸效率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一端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一侧设有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底部设有抛丸除锈机本体。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侧面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均匹配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分别设置在推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分别匹配连接第一丝杆和第一滑竿,所述第一丝杆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所述支撑杆一侧均固定连接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匹配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一侧中部设有驱动电机,绕所述转盘一周均匀设有多个槽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的两个所述槽板内部相通形成钢板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抛丸除锈机本体包括抛丸除锈腔,所述抛丸除锈腔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和所述钢板通道匹配,所述开口正下方设有电磁吸盘,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压板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吸盘两侧堆成设有倾斜的面板,所述面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吸盘,所述面板另一端设有矩形槽口,所述矩形槽口底部设有钢丸收集腔。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吸盘两侧设有滑板,两块所述滑板的一侧均可匹配穿过抛丸除锈腔侧壁,且两块所述滑板的该侧均固定连接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另一侧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匹配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支撑板侧面,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座;两块所述滑板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结构包括两块压板,所述压板顶面均固定连接多跟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顶部均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两块所述压板之间通过第二丝杆和第二滑竿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咬合连接同一直线的两块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竿咬合连接同一直线的另外两块所述第二滑块。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推动结构和转向结构,推动结构将输送带上的钢板推至转向结构上的槽板内,利用转盘将钢板从水平方向转至竖直方向,将钢板竖直送至抛丸除锈机,同时对钢板两面进行抛丸,提高抛丸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推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的A区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输送带;2-推动结构;21-支撑杆;211-第一滑槽;22-第一滑块;221-第一丝杆;222-第一滑竿;223-第一电机;23-推板;24-第一推杆;25-第一气缸;3-转向结构;31-转盘;32-驱动电机;33-槽板;34-钢板通道;4-抛丸除锈机本体;41-抛丸除锈腔;42-开口;43-电磁吸盘;44-面板;45-矩形槽口;46-钢丸收集腔;461-筛网;47-滑板;471-连接杆;472-连接板;473-第二推杆;48-支撑板;49-支撑座;5-压板结构;51-压板;52-电动伸缩杆;53-第二滑块;54-第二丝杆;55-第二滑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参照附图1-5,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包括输送带1,所述输送带1一端设有推动结构2,所述推动结构2一侧设有转向结构3,所述转向结构3底部设有抛丸除锈机本体4。所述推动结构2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侧面均设有第一滑槽211,所述第一滑槽211均匹配连接第一滑块22,所述第一滑块22分别设置在推板23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22分别匹配连接第一丝杆221和第一滑竿222,所述第一丝杆221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3;第一丝杆221和第一滑竿222、第一电机223均设置在第一滑槽211内;所述支撑杆21一侧均固定连接第一推杆24,所述第一推杆24匹配连接第一气缸25,所述第一气缸25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两侧。所述转向结构3包括转盘31,所述转盘31一侧中部设有第一电机32,且所述转盘31中部两侧均设有支撑结构,绕所述转盘31一周均匀设有多个槽板3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的两个所述槽板33内部相通形成钢板通道34,钢板通道34内均设有电磁阀门,钢板旋转至竖直状态后开启电磁阀门,钢板落入抛丸除锈机内。所述抛丸除锈机本体4包括抛丸除锈腔41,所述抛丸除锈腔41顶部设有开口42,所述开口42和所述钢板通道34匹配,所述开口42正下方设有电磁吸盘43,所述开口42两侧设有压板结构5。所述电磁吸盘43两侧堆成设有倾斜的面板44,所述面板4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吸盘43,所述面板44另一端设有矩形槽口45,所述矩形槽口45底部设有钢丸收集腔46。所述电磁吸盘43两侧设有滑板47,两块所述滑板47的一侧均可匹配穿过抛丸除锈腔41侧壁,且两块所述滑板47的该侧均固定连接多根连接杆471,所述连接杆471另一端设有连接板472,所述连接板472另一侧设有第二推杆473,所述第二推杆473匹配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支撑板48侧面,所述支撑板48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座49;两块所述滑板47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丸收集腔46底部设有筛网461,所述筛网461底部设有凸轮震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所述输送带(1)一端设有推动结构(2),所述推动结构(2)一侧设有转向结构(3),所述转向结构(3)底部设有抛丸除锈机本体(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所述输送带(1)一端设有推动结构(2),所述推动结构(2)一侧设有转向结构(3),所述转向结构(3)底部设有抛丸除锈机本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2)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侧面均设有第一滑槽(211),所述第一滑槽(211)均匹配连接第一滑块(22),所述第一滑块(22)分别设置在推板(23)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22)分别匹配连接第一丝杆(221)和第一滑竿(222),所述第一丝杆(221)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3);
所述支撑杆(21)一侧均固定连接第一推杆(24),所述第一推杆(24)匹配连接第一气缸(25),所述第一气缸(25)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3)包括转盘(31),所述转盘(31)一侧中部设有驱动电机(32),绕所述转盘(31)一周均匀设有多个槽板(3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的两个所述槽板(33)内部相通形成钢板通道(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板双面抛丸除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除锈机本体(4)包括抛丸除锈腔(41),所述抛丸除锈腔(41)顶部设有开口(42),所述开口(42)和所述钢板通道(34)匹配,所述开口(42)正下方设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承周贤军钱桂森钱良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达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