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及标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36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及标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极环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磁铁,通过磁铁之间的吸力来增强电极环的闭合力,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电极环在移动控制等过程中产生变形而影响电极环定位准确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及标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及标测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电极环实现对目标心腔等位置进行整体三维建模、局部结构标测和靶点定位。而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操作者需要在体外操控导管头端的电极环对目标点进行定位,并要保证全部电极与心血管腔内壁的高质量接触。具体地,操作者在体外操控手柄移动导管的基本手法包括前送和回撤、旋转、改变导管头端弯曲以及上述三种运动方式的有机组合。但由于现有导管头端的电极环采用的都是开环结构,而在前送和回撤导管时,该开环结构极易发生变形和移动延缓,从而影响电极的接触稳定性,进而影响电极环的定位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及标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环易变形而影响电极环定位准确性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标测导管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极环,以及与所述电极环相连接的导管;其中,所述电极环进一步包括环部和连接部;所述环部上均布有多组第一电极对,在距离每组第一电极对的预设距离位置均设有一个第一定位芯片,所述第一定位芯片用于在所述电极环移动标测时进行位置标测;所述环部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环部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二磁铁,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使所述环部在呈环状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进行吸合;所述环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导管连接。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均布有多组第二电极对,在距离每组第二电极对的预设距离位置均设有一个第二定位芯片。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一组第二电极对和一个第二定位芯片。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对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可选地,所述环部上均布有组数大于5组的第一电极对。可选地,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吸力为200-2000高斯。可选地,所述导管上设有第一位置标识、第二位置标识和第三位置标识;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标识电极环由环状变为直线状,且直线状的电极环完全进入导引鞘;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电极环由所述导引鞘完全进入长鞘管内;所述第三位置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电极环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长鞘管的出口端平齐。可选地,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的位置的距离为大于5毫米。可选地,所述导管上还设有第四位置标识;所述第四位置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电极环完全伸出了长鞘管的出口端,并恢复为环状的电极环状态。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装置进行标测方法,包括:通过推动导引鞘管沿电极环的连接部向环部方向移动,使所述电极环由环状变为直线状,将直线状的电极环输入到导引鞘尾部,并通过导管持续推送所述电极环移动,基于所述导管上的位置标识来确定所述电极环所处的位置以及所述电极环的状态;在所述电极环完全伸出了长鞘管的出口端后,所述电极环恢复为环状,且所述电极环上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吸合,控制所述电极环位置移动,并在所述电极环达到预定位置后进行实时位置标测;在位置标测完成后,回撤所述导管,根据所述导管上的位置标识来确定所述电极环所处的位置以及所述电极环的状态,最后控制所述电极环完全进入所述导引鞘内。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极环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磁铁,通过磁铁之间的吸力来增强电极环的闭合力,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电极环在移动控制等过程中产生变形而影响电极环定位准确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测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闭环状态的电极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环状态的电极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直状态的电极环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引鞘管与电极环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测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测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环部,2连接部,2-1第二定位芯片,2-2第二电极对,3第一电极对,3-1第一磁铁,3-2第二磁铁,4导管,5牵引钢丝附着点,6牵引钢丝,7导引鞘管,8滑柄,9牵引钢丝滑动点,10手柄,11手柄插口,12尾线插口,13尾线接头,14尾线,15滑柄滑槽,16第一定位芯片,17第一位置标识,18第二位置标识,19第三位置标识,20第四位置标识,21长鞘管,22长鞘管侧管。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针对现有电极环易变形的问题,通过在电极环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磁铁,通过磁铁之间的吸力来增强电极环的闭合力,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电极环在移动控制等过程中产生变形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测表明,现有电极环在心腔内只能单向旋转,如果逆向旋转,电极头端容易插入心内结构造成钩挂、缠绕和损伤等问题,且容易导致电极与血管内壁接触不良,并且现有的电极环在移动标测过程中,容易发生电极环头端变形,从而影响定位准确性,而且当需要操作电极环进入血管或心耳等结构时,只能正向旋转进入,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失败率和学习难度,也降低了操作效率,另外由于操作过程中单向旋转圈数的累加效应,使得导管尾端的延长连接线严重缠绕,严重影响了操作者对导管的精细操控和延长导线与其周围器械的协调配合。也就是说,现有的电极环在体外操控手柄完成执行导管进退、旋转和头端弯曲等基本标测动作时,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明显限制:例如,当前送和回撤导管时,由于电极环是开环结构,导管电极环的头端容易发生变形和移动延缓,从而影响电极的接触稳定性和操作速度,而且由于该开环设计,导管4只能顺着开环方向单向旋转操作,所有定位和移动都只能使用一半的操作径路和手法,明显降低了操作速度、导管4到位成功率和效率,另外当操控手柄改变导管头端弯曲程度时,电极环头端遇到心血管腔内结构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电极环的后续移动和标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电极环,以及与所述电极环相连接的导管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极环进一步包括环部1和连接部2;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环部1上均布有多组第一电极对3,在距离每组第一电极对3的预设距离位置均设有一个第一定位芯片16,所述第一定位芯片16用于在所述电极环移动标测时进行位置标测;所述环部1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磁铁3-1,所述环部1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二磁铁3-2,通过所述第一磁铁3-1和所述第二磁铁3-2使所述环部1在呈环状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进行吸合;所述环部1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部2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2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导管4连接。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在电极环的环部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磁铁,通过磁铁之间的吸力来增强电极环的闭合力,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电极环在移动控制等过程中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环,以及与所述电极环相连接的导管;其中,所述电极环进一步包括环部和连接部;/n所述环部上均布有多组第一电极对,在距离每组第一电极对的预设距离位置均对应设有一个第一定位芯片,所述第一定位芯片用于在所述电极环移动标测时进行位置标测;/n所述环部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环部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二磁铁,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使所述环部在呈环状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进行吸合;/n所述环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导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测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环,以及与所述电极环相连接的导管;其中,所述电极环进一步包括环部和连接部;
所述环部上均布有多组第一电极对,在距离每组第一电极对的预设距离位置均对应设有一个第一定位芯片,所述第一定位芯片用于在所述电极环移动标测时进行位置标测;
所述环部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环部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二磁铁,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使所述环部在呈环状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进行吸合;
所述环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导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上均布有多组第二电极对,在距离每组第二电极对的预设距离位置均对应设有一个第二定位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一组第二电极对和一个第二定位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对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上均布有组数大于5组的第一电极对。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吸力为200-2000高斯。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才义陈越猛张新龙张煊浩邓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