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11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支架及设在支架上的进线机构、上圈线机构、伺服机构、剪线机构和下圈线机构,所述进线机构包括进线部、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集合部,所述上圈线机构设在所述集合部的输出端,所述伺服机构对应设在所述线模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通过进线机构、上圈线机构、伺服机构、剪线机构和下圈线机构的相互配合,控制精度高,减少了生产中的人工操作步骤,减少了安全隐患,且可通过进线机构中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之间的配合切换不同线道,实现进行自动换线和连续绕线工序,提高了绕线效率,可满足各种高质量的电感线圈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绕线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机线圈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绕线装置进线绕线,现有的绕线机构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操作步骤多,绕线作业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不能进行连续绕线工序,绕线效率低,精度低,其控制精度不能满足绕制各种高难度,高质量的电感线圈的要求,造成产品质量低,生产成本较高。其次,现有的绕线机不能进行自动换线,给生产带来较大不便,且绕线结束后,往往会剩余较长线头,还需要另外的设备来回收线头,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支架及设在支架上的进线机构、上圈线机构、伺服机构、剪线机构和下圈线机构。所述进线机构包括进线部和集合部,所述进线部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进线口,所述每个进线口对应一条进线通道,所述集合部对应设置在所述进线部的输出端,其上设有用于汇集所述进线通道内的走线的集合通道,及用于控制所述集合通道开闭的集合气缸。所述上圈线机构设在所述集合部的输出端,并通过连接座与所述支架连接,其包括线头固定机构、绕线机构和推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驱动电机、定位板和线模,所述绕线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上,并通过绕线传动组件与所述定位板连接,并驱动其旋转,所述线模固定在所述定位板的底部,且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线头固定机构包括夹线中间杆、夹线体、升降气缸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夹线体固定在所述定位板的底部靠近所述集合部的一端,其内部中空,底部设有与所述夹线中间杆配合的凹槽,所述夹线中间杆设在所述夹线体内,其顶部穿过所述定位板,且顶部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组件,底部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夹线部,所述升降气缸对应设在所述复位弹簧组件的上方,并可驱动所述夹线中间杆上下移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夹线中间杆连接,并可驱动其旋转。所述推线机构包括第一推线气缸、推线座、推线轴和推线杆,所述第一推线气缸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推线座与所述第一推线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推线轴一端固定在所述推线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推线杆固定连接,所述推线杆设有两根,且对应设在所述线模的前后两侧。所述伺服机构对应设在所述线模的下方,其包括线圈接收机构、转盘与沉模电机,所述转盘通过驱动件与所述沉模电机连接,并在所述沉模电机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线圈接收机构设在所述转盘上。所述下圈线机构对应设在所述剪线机构的一侧,其包括安装座及与其滑动连接的圈线组件和推线组件,所述推线组件包括第二推线气缸和第二推线座,所述第二推线座与所述第二推线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圈线组件包括圈线轴、夹线体、圈线气缸和圈线电机,所述夹线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推线座上,其内部中空,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圈线轴套设在所述夹线体内,其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夹线部,所述圈线气缸对应设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件的一端,并带动所述夹线部沿所述凹槽前后移动,所述圈线轴与所述圈线电机通过传动组件连接,并在所述圈线电机带动下旋转。所述剪线机构与所述进线机构滑动连接,并对应设在所述绕线机构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进线机构还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和集合部通过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气缸,所述进线部和第一控制部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部设在所述进线部的输出端,其上对应设置若干个用于控制进线通道开闭的第一控制气缸,所述第二控制部对应设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输出端,其上对应设有若干个用于控制进线通道开闭的第二控制气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气缸和第二连接气缸,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连接气缸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剪线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气缸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翻转铰链组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一水平滑块滑轨组件与所述支架左右滑动连接,通过第一竖直滑块滑轨组件与所述支架上下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剪线机构包括安装部、剪线气缸、L型连杆和剪刀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气缸连接,所述剪线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L型连杆的L形拐角处与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且所述L型连杆的一端与剪线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剪刀部内的剪刀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剪线气缸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剪刀前后移动以伸出或缩回剪刀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通过第二水平滑块滑轨组件与所述支架左右滑动连接,通过第二竖直滑块滑轨组件与所述支架上下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座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座顶部并与所述安装座前后方向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线模通过滚珠丝杆组件与所述定位板滑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组件包括丝杆组件和丝杆驱动件,所述丝杆组件设在所述定位板底部,所述丝杆驱动件与所述丝杆组件通过滑动组件连接并可带动丝杆旋转。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组件包括丝杆、丝杆轴承座、第一离合座和第二离合座,所述丝杆轴承座设在所述丝杆一端,其上贯穿若干个与其活动连接的离合顶杆,所述离合顶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座相贴合,另一端伸出丝杆轴承座外,所述第一离合座设在所述丝杆上靠近所述丝杆轴承座的一端,并与所述丝杆键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座与所述丝杆滑动连接并与所述丝杆轴承座相贴合,所述第一离合座和第二离合座之间设有刚性弹簧,所述丝杆驱动件包括调模连接座与丝杆驱动电机,所述调模连接座与丝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对应设在所述丝杆轴承座的一侧,所述调模连接套上设有与丝杆端部配合的丝杆连接孔及与离合顶杆配合的平面部。进一步地,所述离合顶杆靠近所述第二离合座的一面为半球面,所述离合顶杆的数目为2-4个。本技术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通过进线机构、上圈线机构、伺服机构、剪线机构和下圈线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电机线圈的自动化生产,控制精度高,减少了生产中的人工操作步骤,减少了安全隐患,且可通过进线机构中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之间的配合切换不同线道,实现进行自动换线和连续绕线工序,提高了绕线效率,可满足各种高质量的电感线圈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进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2中为圆圈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上圈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线头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丝杆组件和丝杆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为圆圈部分放大示意图,图8为调模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剪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及设在支架(1)上的进线机构(3)、上圈线机构(4)、伺服机构(6)、剪线机构(5)和下圈线机构(2),/n所述进线机构(3)包括进线部(331)和集合部(36),所述进线部(33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进线口(3311),所述每个进线口(3311)对应一条进线通道(39),所述集合部(36)对应设置在所述进线部(331)的输出端,其上设有用于汇集所述进线通道内的走线的集合通道,及用于控制所述集合通道开闭的集合气缸(361),/n所述上圈线机构设在所述集合部(36)的输出端,并通过连接座(44)与所述支架(1)连接,其包括线头固定机构(41)、绕线机构(42)和推线机构(43),/n所述绕线机构(42)包括绕线驱动电机(421)、定位板(424)和线模(423),所述绕线驱动电机(421)固定在所述连接座(44)上,并通过绕线传动组件(422)与所述定位板(424)连接,并可驱动其旋转,所述线模(423)固定在所述定位板(424)的底部,且对称设有两个,/n所述线头固定机构(41)包括夹线中间杆(415)、夹线体(414)、升降气缸(411)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夹线体(414)固定在所述定位板(424)的底部靠近所述集合部(36)的一端,其内部中空,底部设有与所述夹线中间杆(415)配合的凹槽(4141),所述夹线中间杆(415)设在所述夹线体(414)内,其顶部穿过所述定位板(424),且顶部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组件(4151),底部设有与所述凹槽(4141)配合的夹线部(4152),所述升降气缸(411)对应设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组件(4151)的上方,并可驱动所述夹线中间杆(415)沿所述夹线体(414)轴向移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13)与传动组件(416),所述驱动电机(413)通过传动组件(416)与所述夹线中间杆(415)连接,并可驱动其旋转,/n所述推线机构(43)包括第一推线气缸(431)、推线座(432)、推线轴(434) 和推线杆(433),所述第一推线气缸(431)固定在所述连接座(44)上,所述推线座(432)与所述第一推线气缸(43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推线轴(434)一端固定在所述推线座(43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板(424)与所述推线杆(433)固定连接,所述推线杆(433)设有两根,且对应设在所述线模(423)的前后两侧,/n所述伺服机构(6)对应设在所述线模(423)的下方,其包括线圈接收机构(61)、转盘(62)与沉模电机(63),所述转盘(62)通过驱动件与所述沉模电机(63)连接,并在所述沉模电机(63)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线圈接收机构(61)设在所述转盘上,/n所述剪线机构(5)对应设在所述绕线机构(4)的一侧,所述剪线机构(5)通过第二连接气缸(323)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2),并在第二连接气缸(323)的作用下左右移动,/n所述下圈线机构(2)对应设在所述剪线机构(5)的一侧,其包括安装座及与其滑动连接的圈线组件(25)和推线组件(26),所述推线组件(26)包括第二推线气缸(261)和第二推线座(262),所述第二推线座(262)与所述第二推线气缸(26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圈线组件包括圈线轴(251)、夹线体(255)、圈线气缸(252)和圈线电机(253),所述夹线体(255)固定在所述第二推线座(262)上,其内部中空,底部设有凹槽(2551),所述圈线轴(251)套设在所述夹线体(255)内,其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件(254),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2551)对应的夹线部,所述圈线气缸(252)对应设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件(254)的一端,并可带动所述夹线部沿所述凹槽(2551)滑动,所述圈线轴(251)与所述圈线电机(253)通过传动组件连接,并在所述圈线电机(253)带动下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及设在支架(1)上的进线机构(3)、上圈线机构(4)、伺服机构(6)、剪线机构(5)和下圈线机构(2),
所述进线机构(3)包括进线部(331)和集合部(36),所述进线部(33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进线口(3311),所述每个进线口(3311)对应一条进线通道(39),所述集合部(36)对应设置在所述进线部(331)的输出端,其上设有用于汇集所述进线通道内的走线的集合通道,及用于控制所述集合通道开闭的集合气缸(361),
所述上圈线机构设在所述集合部(36)的输出端,并通过连接座(44)与所述支架(1)连接,其包括线头固定机构(41)、绕线机构(42)和推线机构(43),
所述绕线机构(42)包括绕线驱动电机(421)、定位板(424)和线模(423),所述绕线驱动电机(421)固定在所述连接座(44)上,并通过绕线传动组件(422)与所述定位板(424)连接,并可驱动其旋转,所述线模(423)固定在所述定位板(424)的底部,且对称设有两个,
所述线头固定机构(41)包括夹线中间杆(415)、夹线体(414)、升降气缸(411)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夹线体(414)固定在所述定位板(424)的底部靠近所述集合部(36)的一端,其内部中空,底部设有与所述夹线中间杆(415)配合的凹槽(4141),所述夹线中间杆(415)设在所述夹线体(414)内,其顶部穿过所述定位板(424),且顶部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组件(4151),底部设有与所述凹槽(4141)配合的夹线部(4152),所述升降气缸(411)对应设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组件(4151)的上方,并可驱动所述夹线中间杆(415)沿所述夹线体(414)轴向移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13)与传动组件(416),所述驱动电机(413)通过传动组件(416)与所述夹线中间杆(415)连接,并可驱动其旋转,
所述推线机构(43)包括第一推线气缸(431)、推线座(432)、推线轴(434)和推线杆(433),所述第一推线气缸(431)固定在所述连接座(44)上,所述推线座(432)与所述第一推线气缸(43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推线轴(434)一端固定在所述推线座(43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板(424)与所述推线杆(433)固定连接,所述推线杆(433)设有两根,且对应设在所述线模(423)的前后两侧,
所述伺服机构(6)对应设在所述线模(423)的下方,其包括线圈接收机构(61)、转盘(62)与沉模电机(63),所述转盘(62)通过驱动件与所述沉模电机(63)连接,并在所述沉模电机(63)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线圈接收机构(61)设在所述转盘上,
所述剪线机构(5)对应设在所述绕线机构(4)的一侧,所述剪线机构(5)通过第二连接气缸(323)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2),并在第二连接气缸(323)的作用下左右移动,
所述下圈线机构(2)对应设在所述剪线机构(5)的一侧,其包括安装座及与其滑动连接的圈线组件(25)和推线组件(26),所述推线组件(26)包括第二推线气缸(261)和第二推线座(262),所述第二推线座(262)与所述第二推线气缸(26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圈线组件包括圈线轴(251)、夹线体(255)、圈线气缸(252)和圈线电机(253),所述夹线体(255)固定在所述第二推线座(262)上,其内部中空,底部设有凹槽(2551),所述圈线轴(251)套设在所述夹线体(255)内,其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件(254),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2551)对应的夹线部,所述圈线气缸(252)对应设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件(254)的一端,并可带动所述夹线部沿所述凹槽(2551)滑动,所述圈线轴(251)与所述圈线电机(253)通过传动组件连接,并在所述圈线电机(253)带动下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线圈的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机构(3)还包括第一控制部(37)和第二控制部(38),所述第二控制部(37)和集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仁康姚高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康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