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93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骨架,包括线轴,所述线轴内设有中孔,线轴的两端外周分别设有顶侧板和底侧板,顶侧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线槽板,线槽板上设有两个顶线槽;底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脚针台和第二脚针台,第一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一线槽,第一脚针台底部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线槽之间设有第一脚针;第二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二线槽,第二脚针台的一端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三线槽和第四线槽,第二脚针台底部对应每一第二线槽设有第二脚针,凸出部底部位于第三线槽的两侧设有第三脚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压器骨架,利于机器自动绕线,能够使变压器的绕组绕线紧致、耦合好,可减小变压器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骨架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骨架。
技术介绍
变压器骨架是变压器的主体结构组成部分,其在变压器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为变压器中的铜线提供缠绕的空间。2、固定变压器中的磁芯。3、骨架中的线槽为变压器生产绕线时提供过线的路径。4、骨架中的金属针脚为变压器之铜线缠绕的支柱;经过焊锡后与PCB板相连接,在变压器工作时起到导电的作用。5、骨架中的凸点、凹点或倒角,可决定变压器使用时放置方向或针脚顺序。因此,变压器骨架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变压器的各种性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变压器中,由于变压器骨架设计不合理,制成后产品的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变压器占PCB空间大、不能自动机器绕线生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骨架,利于机器自动绕线,能够使变压器的绕组绕线紧致、耦合好,从而减小变压器体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压器骨架,包括线轴,所述线轴内设有中孔,所述线轴的两端外周分别设有顶侧板和底侧板,所述顶侧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线槽板,所述线槽板上设有两个顶线槽;所述底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脚针台和第二脚针台,所述第一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一线槽,所述第一脚针台底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线槽之间设有第一脚针;所述第二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二线槽,所述第二脚针台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三线槽和第四线槽,所述第二脚针台底部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线槽设有第二脚针,所述凸出部底部位于所述第三线槽的两侧设有第三脚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三线槽及所述第四线槽的深度均为2~4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三线槽的槽面均为斜面。进一步的,所述线槽板顶部设有连通两个所述顶线槽的凹槽。进一步的,还包括磁芯,所述磁芯通过所述中孔插接于所述线轴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磁芯的中部设有外径与所述中孔内径匹配的芯柱,所述芯柱的两侧设有夹持所述线轴的侧板。进一步的,所述线槽板凸出于所述线轴顶部设置,所述第一脚针台及所述第二脚针台凸出于所述线轴底部设置,所述磁芯嵌于两个所述线槽板、以于所述第一脚针台和所述第二脚针台之间。进一步的,所述中孔的内径为9.65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底侧板上设有两个脚针台,且两个脚针台上分区域设有多个线槽,便于机器自动绕线且可使绕线更加紧致;多个脚针也分区域设置,有利于绕组引出脚线且符合安规认证要求;整体结构配合紧密,能够使绕组耦合好,从而缩小变压器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骨架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骨架的结构顶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骨架的结构底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骨架的磁芯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骨架的磁芯结构侧视图。其中:1-线轴;11-顶侧板;12-底侧板;2-线槽板;21-顶线槽;22-凹槽;3-第一脚针台;31-第一线槽;4-第二脚针台;41-第二线槽;42-凸出部;421-第三线槽;422-第四线槽;5-第一脚针;6-第二脚针;7-第三脚针;8-磁芯;81-芯柱;82-侧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变压器骨架,采用电木制成,主要结构包括线轴1,其内部同轴设置有直径为9.65mm的中孔,大尺寸的中孔有利于绕组绕线紧致;线轴1两端的外周分别设有相同的圆环形顶侧板11和底侧板12,两者的外径为16mm。顶侧板11的两侧对称设有线槽板2,线槽板2上设有两个平行的顶线槽21,两个顶线槽21之间还设有凹槽22,以连接两个顶线槽21,方便绕线。底侧板1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脚针台3和第二脚针台4。其中,第一脚针台3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四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线槽31,第一脚针台3底部设有三个呈直线排布的第一脚针5,每个第一脚针3均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线槽之间。第二脚针台4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平行的第二线槽41,第二脚针台4的一端设有凸出部42,凸出部42上设有与第二线槽41平行的第三线槽421及与第三线槽421垂直的第四线槽422,第四线槽422位于远离第二线槽41的一侧。第二脚针台4的底部位于每一第二线槽41和第二脚针台内边缘之间设有第二脚针6,凸出部42的底部位于第三线槽421的两侧设有第三脚针7。脚针采用3+2+2的分部结构,有利于绕组引出脚线,并且符合安规认证的要求。进一步地,第一线槽31、第二线槽41、第三线槽421及第四线槽422的槽深均为2~4mm,使得自动机器容易绕线,且绕组耦合好;第一线槽31、第二线槽41、第三线槽421的槽面均为斜面,有利于降低绕组引出脚线交叉接触处的压力。本实施例的变压器骨架还包括有一锰锌材质的磁芯8,如图4-5所示,其为20.9±0.15mm×11.6±0.2mm的长方形状,中心设有外径9.2±0.15mm、高度5.4±0.2mm的芯柱81,以便将芯柱81插接于线轴1的中孔内。磁芯8的两短边上设有侧板82,侧板82的内侧面设成贴合线轴1的弧形,以将保证插接更加稳定。进一步的,线槽板2凸出于线轴1顶部设置,第一脚针台3及第二脚针台4凸出于线轴1底部设置,磁芯8嵌于两个线槽板2、以于第一脚针台3和第二脚针台4之间,以使变压器骨架与磁芯3结合后更加平整。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骨架,包括线轴,所述线轴内设有中孔,所述线轴的两端外周分别设有顶侧板和底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线槽板,所述线槽板上设有两个顶线槽;所述底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脚针台和第二脚针台,所述第一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一线槽,所述第一脚针台底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线槽之间设有第一脚针;所述第二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二线槽,所述第二脚针台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三线槽和第四线槽,所述第二脚针台底部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线槽设有第二脚针,所述凸出部底部位于所述第三线槽的两侧设有第三脚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骨架,包括线轴,所述线轴内设有中孔,所述线轴的两端外周分别设有顶侧板和底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线槽板,所述线槽板上设有两个顶线槽;所述底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脚针台和第二脚针台,所述第一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一线槽,所述第一脚针台底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线槽之间设有第一脚针;所述第二脚针台上设有若干第二线槽,所述第二脚针台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三线槽和第四线槽,所述第二脚针台底部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线槽设有第二脚针,所述凸出部底部位于所述第三线槽的两侧设有第三脚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三线槽及所述第四线槽的深度均为2~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付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伟美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