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扁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91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芯扁电缆,包括经编织材料编织定型的:第一电缆线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一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第二电缆线芯,并置在第一电缆线芯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三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以及至少一根第三电缆线芯,并置在第二电缆线芯的远离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一根第二屏蔽电线和六根第三绝缘导线,并且六根第三绝缘导线环绕第二屏蔽电线,其中,第一屏蔽电线包括第一屏蔽层和两根第一绝缘导线,第二屏蔽电线包括第二屏蔽层和一根第一绝缘导线,第三屏蔽电线包括第三屏蔽层、两根第二绝缘导线、两个圆形的氟塑料填充条,第二绝缘导线和氟塑料填充条顺次排列成环状且绞合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芯扁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多芯扁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复杂的工况下仪器的运行往往都需要用到电缆来提供电能以及传输控制信号。而不同的工况环境对电缆的要求不同,需要针对性地研发相应的结构的电缆。此外,有些电缆在使用时由于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对电缆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针对最高200℃温度非交变、高频震动的工况环境,并且要求电缆在安装空间高度不大于7.0mm、宽度不大于55.0mm,且具备抗电磁干扰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多组传输控制信号回路和供电这样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电缆无法满足上述使用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芯扁电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芯扁电缆,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经编织材料编织定型的第一电缆线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一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第二电缆线芯,并置在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三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以及至少一根第三电缆线芯,并置在第二电缆线芯的远离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一根第二屏蔽电线和六根第三绝缘导线,并且以六根第三绝缘导线环绕一根第二屏蔽电线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屏蔽电线包括第一屏蔽层和设置在第一屏蔽层内的两根第一绝缘导线,第二屏蔽电线包括第二屏蔽层和设置在第二屏蔽层内的一根第一绝缘导线,第三屏蔽电线包括第三屏蔽层,以及设置在第三屏蔽层内的两根第二绝缘导线和两个圆形的氟塑料填充条,第二绝缘导线和氟塑料填充条顺次排列成环状且绞合在一起,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均为镀锡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均为86.0%,第三屏蔽层为镀银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为92.3%。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电缆线芯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三缆线并排设置。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电缆线芯的数量为五根。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电缆线芯与第二电缆线芯间隔1mm,第二电缆线芯与最邻近的第三电缆线芯间隔1mm,第三电缆线芯彼此之间的间隔为1mm。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芯扁电缆的纵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并且多芯扁电缆的高度为6.2mm,宽度为51.0mm。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绝缘导线包括第一导体和套设在该第一导体外侧的第一绝缘层,第一导体由19根直径为0.14mm的镀银铜丝绞合而成,并且第一导体的截面积大于等于0.3mm2,第一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其厚度为0.14mm-0.16mm。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绝缘导线包括第二导体和套设在该第二导体外侧的第二绝缘层,第二导体由19根直径为0.127mm的镀银铜丝绞合而成,并且第二导体的截面积大于等于0.2mm2,第二绝缘层为交联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其厚度为0.14mm-0.16mm。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绝缘导线包括第三导体和套设在该第三导体外侧的第三绝缘层,第三导体由19根直径为0.12mm的镀银铜丝绞合而成,并且第三导体的截面积大于等于0.2mm2,第三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其厚度为0.14mm-0.16mm。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编织材料为玻璃纤维纱,编织材料的编织定型方式为织带方式定形。在本技术提供的多芯扁电缆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氟塑料填充条为直径1.00mm的聚四氟乙烯条。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多芯扁电缆,因为包括经编织材料编织定型的第一电缆线芯、第二电缆线芯以及至少一根第三电缆线芯,第二电缆线芯并置在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第三电缆线芯并置在第二电缆线芯的远离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其中,第一电缆线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一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第一屏蔽电线包括第一屏蔽层和设置在第一屏蔽层内的两根第一绝缘导线,第二屏蔽电线包括第二屏蔽层和设置在第二屏蔽层内的一根第一绝缘导线,第二电缆线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三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第三屏蔽电线包括第三屏蔽层以及两根第二绝缘导线和两个圆形的氟塑料填充条,第二绝缘导线和氟塑料填充条顺次排列成环状且绞合在一起,第一、二、三电缆线芯的结构设置,使得该电缆能够实现多组传输控制信号回路和供电,并且能够被安装在受限的安装空间内,在高温以及高频震动的工况下仍具有很好的传输效果。此外,氟塑料填充条起填充圆整和结构固定作用,它使得第三屏蔽电线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另外,第三屏蔽层为镀银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为92.3%,其屏蔽效果更好,从而保证第三屏蔽电线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多芯扁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多芯扁电缆作具体阐述。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多芯扁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芯扁电缆100包括经编织材料编织定型的第一电缆线芯10、第二电缆线芯20以及第三电缆线芯30。其中,编织材料均为玻璃纤维纱,并且编织材料的编织定型方式为织带方式定形。第一电缆线芯10的数量为一根,包括两根第一屏蔽电线11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12。两根第一屏蔽电线11和第二屏蔽电线12绞合在一起。第一屏蔽电线11包括第一屏蔽层111和设置在第一屏蔽层111内的两根第一绝缘导线112。第一屏蔽层111为镀锡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均为86.0%。第一屏蔽层111的厚度为0.22mm-0.25mm,优选的,第一屏蔽层111的厚度为0.23mm。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绝缘导线112包括第一导体1121和套设在该第一导体1121外侧的第一绝缘层1122。第一导体1121由19根直径为0.14mm的镀银铜丝绞合而成,并且第一导体1121的截面积大于等于0.3mm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1121的直径为0.7mm。第二屏蔽电线12包括第二屏蔽层和设置在第二屏蔽层内的一根第一绝缘导线。第二屏蔽层为镀锡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均为86.0%。第二屏蔽层的厚度为0.22mm-0.25mm,优选的,第二屏蔽层的厚度为0.23mm。第二屏蔽电线12的第一绝缘导线与第一屏蔽电线11的第一绝缘导线112完全相同。第二电缆线芯20的数量为一根,且并排设置在第一电缆线芯10的一侧。第二电缆线芯20包括两根第三屏蔽电线21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12。两根第三屏蔽电线21和第二屏蔽电线12绞合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芯扁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编织材料编织定型的/n第一电缆线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一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n第二电缆线芯,并置在所述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三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以及/n至少一根第三电缆线芯,并置在所述第二电缆线芯的远离所述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一根第二屏蔽电线和六根第三绝缘导线,并且以六根所述第三绝缘导线环绕一根所述第二屏蔽电线的方式设置,/n其中,所述第一屏蔽电线包括第一屏蔽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屏蔽层内的两根第一绝缘导线,/n所述第二屏蔽电线包括第二屏蔽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屏蔽层内的一根第一绝缘导线,/n所述第三屏蔽电线包括第三屏蔽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屏蔽层内的两根第二绝缘导线和两个圆形的氟塑料填充条,所述第二绝缘导线和所述氟塑料填充条顺次排列成环状且绞合在一起,/n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均为镀锡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均为86.0%,/n所述第三屏蔽层为镀银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为9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扁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编织材料编织定型的
第一电缆线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一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
第二电缆线芯,并置在所述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第三屏蔽电线和一根第二屏蔽电线;以及
至少一根第三电缆线芯,并置在所述第二电缆线芯的远离所述第一电缆线芯的一侧,包括绞合在一起的一根第二屏蔽电线和六根第三绝缘导线,并且以六根所述第三绝缘导线环绕一根所述第二屏蔽电线的方式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屏蔽电线包括第一屏蔽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屏蔽层内的两根第一绝缘导线,
所述第二屏蔽电线包括第二屏蔽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屏蔽层内的一根第一绝缘导线,
所述第三屏蔽电线包括第三屏蔽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屏蔽层内的两根第二绝缘导线和两个圆形的氟塑料填充条,所述第二绝缘导线和所述氟塑料填充条顺次排列成环状且绞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均为镀锡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均为86.0%,
所述第三屏蔽层为镀银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并且编织密度为9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扁电缆,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三电缆线芯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三电缆线芯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扁电缆,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三电缆线芯的数量为五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扁电缆,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电缆线芯与所述第二电缆线芯间隔1mm,所述第二电缆线芯与最邻近的所述第三电缆线芯间隔1mm,所述第三电缆线芯彼此之间的间隔为1mm。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杰张玲玲盛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缆神舟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