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47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配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包括配管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配管内,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流经所述配管的制冷剂。所述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单元和一个杂质收集单元,两个过滤单元分别位于杂质收集单元的两侧并通过杂质收集单元连接。过滤单元由环形帽、滤网,金属支撑件组成,所述滤网、金属支撑件均与环形帽相连,金属支撑件设置于滤网的内周表面。所述杂质收集单元为圆筒结构,筒身设置为一定孔径的滤网,与筒身相连的两个底面为金属板,且每个金属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止回阀。该配管既能将制冷剂内杂质集中收集,避免滤渣长时间在滤网上附着,又能够适用于制冷剂双向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
本技术属于空调配管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
技术介绍
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电子膨胀阀、换向阀、以及用于连接的配管,通过冷凝剂的流通和相变,实现制冷或者制热。其中,电子膨胀阀有非常小的孔,压缩机包括高速旋转的可动部件,如旋转轴或者活塞,所以为了增加空调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循环制冷剂中的杂质干扰或者损坏电子膨胀阀和压缩机,需要将过滤器装配到连接于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管道和连接于压缩机的制冷剂管道。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需要保护的部件前后各安装一个过滤器,但该操作需要进行多次的焊接、设置多个焊点,大大增加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该方法所设置的过滤器占据较大空间,不利空调整体的小体积化。考虑到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类内置在配管内的锥筒型过滤装置,虽在该锥筒型滤筒具备较高的过滤面积,但管内制冷剂反向流动时会产生较大的阻流现象,使得该配管难以适用于制冷、制热模式之间进行相互切换,制冷剂流动方向须频繁变换的过程;而且制冷剂中的杂质一直在滤网上积累,时间久了会降低滤网的透性,产生老化现象;另外,这类装置没有实现将杂质集中收集,而是一直使杂质循环在配管系统里,影响整个空调体系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既能将制冷剂内杂质集中收集,避免滤渣长时间在滤网上附着,又能够适用于制冷剂双向流动的内置过滤器空调配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以适用于制冷、制热两个模式下管内制冷剂的交替流动,并实现将制冷剂内杂质集中收集,避免滤渣长时间在滤网上附着。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包括配管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配管内,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流经所述配管的制冷剂。所述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单元和一个杂质收集单元,两个过滤单元分别位于杂质收集单元的两侧并通过杂质收集单元连接。过滤单元由环形帽、滤网,金属支撑件组成,所述滤网、金属支撑件均与环形帽相连,金属支撑件设置于滤网的内周表面。所述杂质收集单元为圆筒结构,筒身设置为一定孔径的滤网,与筒身相连的两个底面为金属板,且每个金属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止回阀。优选的,所述环形帽由金属制成。优选的,环形帽的外径小于管道的内径,从而使所述环形帽被压装到所述管道的内周表面。优选的,所述金属筛网和所述支撑件具有直径在沿着远离环形帽的方向逐渐减小的锥筒形状。优选的,金属支撑件上具有分布均匀的孔。优选的,所述金属支撑件的孔径为滤网孔径的10-20倍。优选的,所述两个止回阀控制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中的滤网与杂质收集单元中的滤网孔径相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大面积的滤网能够高效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而且过滤得到的滤渣均被留存在杂质收集单元内,避免了制冷剂中的杂质一直在滤网上积累,影响滤网的性能;2)本技术这种双锥筒的结构设置能使管内制冷剂在双向流动时避免发生阻流现象,使该配管适用于制冷、制热模式之间进行相互切换,制冷剂流动方向频繁变换的过程;3)本技术实现将杂质集中收集,避免滤渣杂质循环在配管系统里,从而提升了整个空调体系的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出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配管,2.第一环形帽,3.第一金属支撑件,4.第一滤网,5.第二滤网,6.第二金属支撑件,7.第二环形帽8.杂质收集装置,9.第一止回阀,10.第二止回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包括配管1和过滤器,过滤器位于所述配管1内,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流经所述配管的制冷剂。所述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单元和一个杂质收集单元,两个过滤单元分别位于杂质收集单元的两侧并通过杂质收集单元连接。过滤单元由第一环形帽2、第一金属支撑件3、第一滤网4,第二滤网5、第二金属支撑件6,第二环形帽7组成,所述第一滤网4、第一金属支撑件3均与第一环形帽2相连,第一金属支撑件3设置于第一滤网4的内周表面,且第一金属支撑件3上具有分布均匀的孔。同样,所述第二滤网5、第二金属支撑件6均与第二环形帽7相连,第二金属支撑件6设置于第二滤网5的内周表面,且第二金属支撑件6上具有分布均匀的孔。本实例中的第一环形金属帽2、第二环形金属帽7是为了分别固定第一滤网4和第二滤网5的位置,并使配管内制冷剂顺利通过,第一金属支撑件3和第二金属支撑件6分别设置于第一滤网4和第二滤网5的内周表面,可以有效为滤网提供支撑作用,承受制冷剂在双向流动时所施加的双向压力,而且金属支撑件为多孔结构,不会影响滤网的过滤性能。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双锥筒形对称过滤结构一方面是利用锥筒形结构的高表面积来维持较好的过滤效率,另一方面是使管内制冷剂在双向流动时避免发生阻流现象。如果采用单向锥筒结构,当制冷剂从大口径向小口径方向流动时,可以维持流体的正常流动,但当制冷、制热模式交替,管内制冷剂反向运动时,相比于靠近管壳的部位的制冷剂,位于配管中心的制冷剂会受到较大的阻力,使管内流体产生速度差,影响制冷剂的正常流动。所述杂质收集单元为具有圆筒形状的杂质收集装置8,筒身设置为具有和第一滤网4和第二滤网5孔径相同的滤网,与筒身相连的两个底面为金属板,且每个金属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止回阀9和第二止回阀10,两个止回阀控制方向相反。杂质收集装置8的筒身设置为滤网是可以将流入该装置内的制冷剂滤出,只留下其中的杂质,从而将体系内制冷剂中的杂质均收集存储在该装置内;两个底面均为金属板,可以将第一止回阀9和第二止回阀10固定。第一止回阀9和第二止回阀10控制方向相反,可以在制冷、制热不同模式下对流过的制冷剂进行杂质收集。本技术通过杂质收集装置可以将杂质收集于该装置内,第一滤网4和第二滤网5滤出的杂质不会被切换流动方向的流体冲走,在系统内不断循环,从而影响空调内各部件的运行,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制冷剂中的杂质一直与滤网大面积接触并在滤网上积累,影响滤网的性能。当有制冷剂正向流过时,制冷剂通过第一环形帽2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金属支撑件3,由第一滤网4进行过滤,经第一滤网4过滤后的滤液通过第二滤网5、第二金属支撑件6、第二环形帽7流出;第一滤网4上过滤所得滤渣与另一部分制冷剂一起直接涌入杂质收集装置8,此时,在流体的运动下,第一止回阀9打开,第二止回阀10关闭,并将同时涌入该装置内的制冷剂通过筒身的滤网滤出,只在杂质收集装置8内留下杂质,完成制冷剂的过滤和滤渣的收集。当制冷剂反向流动时,制冷剂通过第二环形帽7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二金属支撑件6,由第二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管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配管内,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流经所述配管的制冷剂;/n所述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单元和一个杂质收集单元,两个过滤单元分别位于杂质收集单元的两侧并通过杂质收集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管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配管内,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流经所述配管的制冷剂;
所述过滤器包括两个过滤单元和一个杂质收集单元,两个过滤单元分别位于杂质收集单元的两侧并通过杂质收集单元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其特征在于,过滤单元由环形帽、滤网、金属支撑件组成,所述滤网、金属支撑件均与环形帽相连,金属支撑件设置于滤网的内周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收集单元为圆筒结构,筒身设置为一定孔径的滤网,与筒身相连的两个底面为金属板,且每个金属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止回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过滤器的空调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帽由金属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晓光谷显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伟成管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