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642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包括烧嘴外壳,所述烧嘴外壳上设置有进气接口与助燃风接管,所述进气接口连接有混气罐,所述混气罐上连接有燃气软管与高压空气管,所述高压空气管远离所述混气罐的一端连接有高压空气软管,所述助燃风接管远离所述烧嘴外壳的一端连接有助燃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使燃气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与火焰稳定性,以达到节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燃烧系统是窑炉的关键部分,是加热升温的核心结构,就烧成陶瓷制品的炉窑而言,大多使用的燃料为气体,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通常采用空气与燃料在烧嘴内混合后进行燃烧加温。燃料成分不同则热值不同,所需的空气比例差距也比较大,如洁净的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完全燃烧的体积比约为1:(10~12),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完全燃烧的体积比约为1:(24~30)。在实际过程中,风气配比要达到理论燃烧状态很难,不管过剩的燃气还是过剩的空气都会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废气且浪费燃料、增加抽风机的电耗。如果混合不均,即使空气和燃料配比恰当,同样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合理的空燃比例和均匀、快速的混合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风、气的比例一般是通过烧嘴芯的助燃风旋流片出风口和喷气孔的大小来控制,助燃风从旋流片、燃料从喷气头的孔洞进入燃烧室内进行混合、燃烧。并且绝大部分窑炉的烧嘴,助燃风是手动阀控制的,而燃气通过电动阀自动开、关来控制窑内的温度变化。这种结构无论是混合还是风气比例都只是一种粗糙的方式,阀门开大关小与流量和压力呈非线性增减关系,而且随着风、气量的大小不断变化,在自动调整温度的过程中有时因气量太大浓烟滚滚,有时因风量过剩导致熄火,有时因风气混合不均致使火焰不稳定,引起产品质量波动大,并且单位能耗高。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二次风混合结构,即在烧嘴内部设置二个风道、一根燃气管,第一次用少量风与燃气混合后燃烧,第二次将助燃风直接喷入燃烧产物中进一步充分燃烧,但仍然无法达到最佳燃烧效果,并且烧嘴块头大(占窑墙空间、向外散热严重)、结构复杂、造价高,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包括烧嘴外壳,所述烧嘴外壳上设置有进气接口与助燃风接管,所述进气接口连接有混气罐,所述混气罐上连接有燃气软管与高压空气管,所述高压空气管远离所述混气罐的一端连接有高压空气软管,所述助燃风接管远离所述烧嘴外壳的一端连接有助燃风管。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燃气软管提供燃气,高压空气软管向高压空气管内供入高压空气,燃气在进入烧嘴外壳前,先与高压空气在混气罐内进行预混合,由于空气压力高,可以将进入到混气罐内的燃气吹散并流向混气罐四周,形成紊流,混合效果更好,从混气罐排出的混合气体进入烧嘴外壳内,与助燃风接管处排出的助燃风混合后燃烧,如此可使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使燃气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与火焰稳定性,以达到节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软管上设置有燃气球阀与燃气孔板流量计。燃气孔板流量计可测出燃气软管内的流量,配合燃气球阀的使用可更好地控制燃气的进气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燃风接管上设置有碟阀,所述助燃风接管与所述助燃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助燃风孔板流量计。助燃风孔板流量计可测出助燃风管内的流量,配合碟阀的使用可更好地控制助燃风的进风量,如此燃气与空气的流量可更精准地控制,以保证达到最佳配比,提高燃烧效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软管连接于所述混气罐远离所述烧嘴外壳的一端,所述高压空气管连接于所述混气罐的外侧壁,所述高压空气管的中轴线与所述混气罐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高压空气以此角度吹入到混气罐内,可更好地使高压空气在混气罐内的各处流动,消除死角,提高混合效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上设置有高压空气球阀。通过高压空气球阀控制从高压空气管进入到混气罐内的气流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气罐与所述进气接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四氟垫片。利用第一四氟垫片提高混气罐与进气接口的连接密封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气罐与所述燃气软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四氟垫片。利用第二四氟垫片提高混气罐与燃气软管的连接密封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气罐的内径比进气接口的内径大3倍以上。保证具有充足的空间使燃气与空气进行混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窑炉主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100-烧嘴外壳、110-进气接口、120-助燃风接管、121-碟阀、122-助燃风孔板流量计、130-第一四氟垫片、200-混气罐、210-燃气软管、211-燃气球阀、212-燃气孔板流量计、220-高压空气管、221-高压空气软管、222-高压空气球阀、230-第二四氟垫片、300-窑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包括烧嘴外壳100,所述烧嘴外壳100上设置有进气接口110与助燃风接管120,所述进气接口110连接有混气罐200,所述混气罐200上连接有燃气软管210与高压空气管220,所述高压空气管220远离所述混气罐200的一端连接有高压空气软管221,所述助燃风接管120远离所述烧嘴外壳100的一端连接有助燃风管。由上述可知,整个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设置于窑炉的窑体300上,燃气软管210提供燃气,高压空气软管221向高压空气管220内供入高压空气,燃气在进入烧嘴外壳100前,先与高压空气在混气罐200内进行预混合,由于空气压力高,可以将进入到混气罐200内的燃气吹散并流向混气罐200四周,形成紊流,混合效果更好,从混气罐200排出的混合气体进入烧嘴外壳100内,与助燃风接管120处排出的助燃风混合后燃烧,如此可使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使燃气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与火焰稳定性,以达到节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混气罐200设置在窑外,使得整个预混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软管210上设置有燃气球阀211与燃气孔板流量计212。燃气孔板流量计212可测出燃气软管210内的流量,配合燃气球阀211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烧嘴外壳(100),所述烧嘴外壳(100)上设置有进气接口(110)与助燃风接管(120),所述进气接口(110)连接有混气罐(200),所述混气罐(200)上连接有燃气软管(210)与高压空气管(220),所述高压空气管(220)远离所述混气罐(200)的一端连接有高压空气软管(221),所述助燃风接管(120)远离所述烧嘴外壳(100)的一端连接有助燃风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烧嘴外壳(100),所述烧嘴外壳(100)上设置有进气接口(110)与助燃风接管(120),所述进气接口(110)连接有混气罐(200),所述混气罐(200)上连接有燃气软管(210)与高压空气管(220),所述高压空气管(220)远离所述混气罐(200)的一端连接有高压空气软管(221),所述助燃风接管(120)远离所述烧嘴外壳(100)的一端连接有助燃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软管(210)上设置有燃气球阀(211)与燃气孔板流量计(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风接管(120)上设置有碟阀(121),所述助燃风接管(120)与所述助燃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助燃风孔板流量计(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窑外预混式燃烧节能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希如荆海山陶志坚郑旭东陆志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