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借助测定材料的物理性质来分析材料的领域,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状态分析。
技术介绍
化学成分、偏析、表面缺陷、夹杂物的含量是钢铁生产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四项内容。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硫印试验来检验元素在钢中偏析或分布,用酸浸试验来检验中心疏松,采用金相法检验夹杂物的形貌、分布,上述传统方法手续繁锁、分析速度慢,结果无法定量化(《光学显微分析》P21-40孙业英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0)。现有技术中的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可以进行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分析,但只能得到各元素平均含量,无法进行成分的分布分析,更无法进行偏析度、疏松度、夹杂物定量分布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存在以下三项主要技术缺陷一、静态激发。分析过程中保持样品固定,每次只是激发熔融一个5mm直径的斑点,为静态激发,不能记录单次放电的位置,从而无法进行元素与夹杂物的分布分析;二、积分检测方式。采集的对象为几千个放电脉冲的积分电压,无法识别每个火花特性,从而无法解析蕴藏在单次火花放电中的化学信息;三、高能预燃。经过20至30秒的预燃,大部分夹杂物被重融,从而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方法,采用光谱分析,利用激发光源系统中的电极对需测试的样品实施火花激发放电,所激发的光谱通过单色计色散成线状光谱,并透过出射狭缝,进入采集记录系统的光电倍增管,由光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经放大后进行A/D转化,以数字形式记录储存,即实现单次火花放电的光谱强度的采集和记录,随后由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对所记录和储存的单次火花放电的线状光谱强度进行统计解析,从而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偏析度、疏松度和夹杂物分布,其特征在于: ①在对样品火花激发放电时,样品夹持在一种可编程的自动化扫描平台装置上,相对激发光源系统的电极,使样品与电极之间能在X-Y轴两个方向上作相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舟,陈吉文,杨志军,杨新生,高宏斌,贾云海,袁良经,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