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22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动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电机以及驱动齿轮,电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动力输出轴具有内端部以及与待驱动转动部件连接的外端部,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与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可相对打滑的啮合结构连接,当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小于打滑设定值时,驱动齿轮与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当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大于打滑设定值时,动力输出轴相对于驱动齿轮打滑转动,电机通过驱动齿轮驱动动力输出轴,带动与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待驱动转动部件转动,实现自动化转动,当手动驱动待驱动转动部件时,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会打滑,实现手动转动,避免对电极造成损坏,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动力驱动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驱动结构的
,具体而言,涉及转动动力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在实现自动化的各类设备或产品中,驱动结构为必不可少的,其为自动化提供动力驱动。驱动结构的类型有多种,比较常见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其包括电机,利用电机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进而动力输出轴带动外部部件的运动,当然,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可以是正转或反转。现有技术中,转动动力驱动结构的运用非常广,例如运用在魔方中,利用动力输出轴带动魔方的转动面转动等等,但是,由于现时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的动力输出轴由电机带动转动,反之,当需要手动带动与动力输出轴连接的物体转动时,则不可操作,且会损坏电机,因此,现时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只能自动转动,难以实现手动操作转动,适用范围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转动动力驱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存在适用范围单一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电机以及驱动齿轮,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轴具有内端部以及与待驱动转动部件连接的外端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与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可相对打滑的啮合结构连接,当所述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小于打滑设定值时,所述驱动齿轮与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当所述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大于打滑设定值时,所述动力输出轴相对于驱动齿轮打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减速结构联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呈卧式布置,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有直线齿轮,所述直线齿轮与减速结构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结构包括多个嵌套啮合的减速齿轮,所述直线齿轮及驱动齿轮分别与减速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轮具有朝向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的啮合端面,所述啮合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啮合端面的啮合槽或啮合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的啮合凸块或啮合槽,所述啮合凸块嵌入在所述啮合槽中。进一步的,所述啮合凸块的外周面与所述啮合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摩擦层。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轮具有朝向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的啮合端面,所述啮合端面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设有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与第二啮合齿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具有与啮合端面相背离的抵接端面,所述抵接端面的下方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固定,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接在所述驱动齿轮的抵接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处于预压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包括外壳,所述电机封设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端部穿过所述外壳,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设有中心轴,所述驱动齿轮及动力输出轴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且所述驱动齿轮及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中心轴之间转动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电机通过驱动齿轮驱动动力输出轴,带动与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待驱动转动部件转动,实现自动化转动,并且,当需要手动驱动待驱动转动部件时,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会打滑,从而实现手动转动,避免对电极造成损坏,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交互式魔方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交互式魔方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交互式魔方的操控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1-5图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可以运用在各种需要自动化的产品或设备中,如运用在魔方中,可以实现魔方自动化转动等效果。以下实施例中,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运用在交互式魔方中,当然,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也可以运用在其他产品或设备中,不仅限制于以下的运用。交互式魔方,包括控制板、多个与控制板电性连接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电源模块、多个中心块103、多个棱块102以及多个角块101;控制板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作为中控中心,其具有运算模块、无线模块以及其他信号传输模块等,这样,控制板则可以与外部的遥控终端进行无线连接,接收或反馈信号或数据,且可以对信号或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等。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是由控制板控制的动力,用于操作整个魔方的转动运作。中心块103、棱块102以及角块101为魔方的常规部件,中心块103具有单个朝外的外端面,棱块102具有两个朝外的外端面,角块101则具有三个朝外的外端面;相邻的中心块103之间设有活动的棱块102及角块101,多个中心块103、多个棱块102及多个角块101围合形成多面体,多面体可以是椎体或方体或更高阶的多面体等等,具体可视多个中心块103、多个棱块102以及多个角块101之间的搭配方式而定。多面体具有多个转动面,转动面具有中心块103、角块101以及棱块102。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设有动力输出轴1061,多个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的动力输出轴1061之间相互背离布置,控制板控制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的动力输出轴1061转动;动力输出轴1061具有朝外延伸的外端部,动力输出轴1061的外端部连接有中心块103;当控制板控制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的动力输出轴1061转动时,动力输出轴1061带动整个转动面转动。交互式魔方可以通过外部的遥控终端遥控控制板,由控制板驱动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带动转动面转动,从而实现遥控转动魔方的效果,改变以往依靠人手转动魔方的操作,玩法多样化;另外,控制板可以反馈魔方的复原步骤至遥控终端,便于用户学习,大大降低初学者的入门难度。在转动面中,棱块102与角块101之间具有磁吸结构,这样,当转动动力驱动结构106的动力输出轴1061带动中心块103转动时,整个转动面随之转动,通过磁吸结构,可以保证在转动过程中,棱块102以及角块101随中心块103转动的同步性,避免出现转动偏差的问题,减少多面体转动定位的误差带来的卡顿;或者,也可以同时中心块103与棱块102之间具有磁吸结构,具体可是实际需要而定。...

【技术保护点】
1.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出轴、电机以及驱动齿轮,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轴具有内端部以及与待驱动转动部件连接的外端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与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可相对打滑的啮合结构连接,当所述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小于打滑设定值时,所述驱动齿轮与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当所述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大于打滑设定值时,所述动力输出轴相对于驱动齿轮打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出轴、电机以及驱动齿轮,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轴具有内端部以及与待驱动转动部件连接的外端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与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可相对打滑的啮合结构连接,当所述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小于打滑设定值时,所述驱动齿轮与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当所述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扭转力大于打滑设定值时,所述动力输出轴相对于驱动齿轮打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减速结构联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呈卧式布置,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有直线齿轮,所述直线齿轮与减速结构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结构包括多个嵌套啮合的减速齿轮,所述直线齿轮及驱动齿轮分别与减速齿轮啮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动动力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具有朝向动力输出轴的内端部的啮合端面,所述啮合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啮合端面的啮合槽或啮合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力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荫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斯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