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外开把手,包括设置于车门钣金板上的基座、设于基座上的摇臂、设于基座上并与摇臂驱动连接的拉手骨架、卡接于拉手骨架上的骨架面盖以及固定于车门钣金板上的骨架前壳,还包括齿轮阻尼器,齿轮阻尼器设于基座上,摇臂上的摇臂轴贯穿基座侧壁并连接于拨动齿轮上,拨动齿轮与齿轮阻尼器中的阻尼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中开创性的将摇臂结构中置于基座上,从而避免常规摇臂结构单边布置中存在的因惯性大、开关门时基座单边受力等原因而导致的把手结构使用手感差、耐用性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外开把手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外开把手。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车门外开把手是汽车的一种重要部件,其在开、关门动作中使用频繁。然而,现有外开把手在使用时经常会遇到门把手有噪音的问题,其原因是门把手基座内部分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使用不顺畅。目前,在已知的各种类型的汽车门把手中,其结构均将摇臂单侧设置与把手基座上,这种结构会造成摇臂因惯性大、开关门时基座单边受力等原因而导致的把手结构使用手感差、耐用性低等缺点,已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感受更佳汽车车门外开把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车门外开把手,包括设置于车门钣金板上的基座、设于基座上的摇臂、设于基座上并与摇臂驱动连接的拉手骨架、卡接于拉手骨架上的骨架面盖以及固定于车门钣金板上的骨架前壳,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齿轮阻尼器,齿轮阻尼器设于基座上,摇臂的摇臂轴上设有多个拨动齿,拨动齿与齿轮阻尼器中的阻尼齿轮啮合。上述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外开把手还包括拉手护套,拉手护套设于拉手骨架的拉钩上,且拉手护套的一端抵接于拉钩的弯钩部,拉手拉套的另一端抵接于拉手骨架的把手部上,拉钩护套由软质材料制成。上述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外开把手还包括拉手护套,拉手护套设于基座上,且拉手骨架上的拉钩可穿过拉手护套并作用于摇臂上,拉钩护套由软质材料制成。上述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拉手护套由聚甲醛树脂注塑形成。上述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外开把手还包括面盖亮条及前盖亮条,面盖亮条设于拉手骨架及骨架面盖之间,前盖亮条设于骨架前壳与车门钣金板之间。上述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摇臂沿基座的宽度方向设于基座上。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中开创性的将摇臂结构中置于基座上,从而避免常规摇臂结构单边布置中存在的因惯性大、开关门时基座单边受力等原因而导致的把手结构使用手感差、耐用性低等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基座;2、摇臂;3、拉手骨架;4、骨架面盖;5、骨架前壳;6、齿轮阻尼器;7、拉手护套;8、面盖亮条;9、前盖亮条;10、拉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包括:设置于车门钣金板上的基座1、设于基座1上的摇臂2、设于基座1上并与摇臂2驱动连接的拉手骨架3、卡接于拉手骨架3上的骨架面盖4、固定于车门钣金板上的骨架前壳5以及齿轮阻尼器6,本技术中齿轮阻尼器6设于基座1上,摇臂2的摇臂轴上设有多个拨动齿(如图3中所示),拨动齿与齿轮阻尼器6中的阻尼齿轮啮合。本技术中摇臂2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设于基座1上。本技术中利用齿轮阻尼器6的阻尼功能以降低摇臂2动作时的运行噪音。不同于常规门把手结构中将摇臂结构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布置(即单边布置),本技术中开创性的选择将摇臂2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设于基座1上(即本技术中的中置布置,具体如图1和图3所示)。试用表明,这种布置方式不仅使用手感更佳,且可避免常规摇臂结构单边布置中存在的因惯性大、开关门时基座单边受力等原因而导致的把手结构使用手感差、耐用性低等缺点。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车门把手中还包括拉手护套7,本技术中拉手护套7设于拉手骨架3的拉钩10上,且拉手护套7的一端抵接于拉钩10的弯钩部,拉手护套7的另一端抵接于拉手骨架3的把手部上,本技术中考虑到拉手骨架3上的拉钩10在穿过位于基座1上的基座中间孔并作用于摇臂2上时,拉钩10因与由硬塑料注塑形成的基座1存在接触而带来摩擦噪音的问题,因而在拉钩10上设置拉手护套7,以利用基座1与相对外凸的拉手护套7之间的滑动摩擦作用减少或完全阻隔拉钩10与基座1的接触,使其可直接穿过基座中间孔并作用于摇臂2上。本技术中为进一步降低拉手护套7在基座1上滑过时产生的摩擦噪音,可将拉手护套7选择以软性材料,如软质POM(聚甲醛)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也可将拉手护套7设于基座1上的基座中间孔中,这样拉钩10就可穿过由软性材料制成的拉手护套7后再作用于摇臂2上,这样既可避免拉钩10与由硬塑料注塑形成的基座1的直接接触,并相应避免由此带来的摩擦噪音。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车门把手中还包括面盖亮条8及前盖亮条9,面盖亮条8设于拉手骨架3及骨架面盖4之间,前盖亮条9设于骨架前壳5与车门钣金板之间,本技术中面盖亮条8通过骨架面盖4固定并贴合于拉手骨架3上,前盖亮条9通过骨架前壳5固定并贴合于车门钣金板上,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面盖亮条8及前盖亮条9以提高把手的整体美观度,且亮条结构的设计也使得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中更易完成对把手的操作。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外开把手,包括设置于车门钣金板上的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摇臂(2)、设于所述基座(1)上并与所述摇臂(2)驱动连接的拉手骨架(3)、卡接于所述拉手骨架(3)上的骨架面盖(4)以及固定于车门钣金板上的骨架前壳(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阻尼器(6),所述齿轮阻尼器(6)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摇臂(2)的摇臂轴上设有多个拨动齿,所述拨动齿与所述齿轮阻尼器(6)中的阻尼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外开把手,包括设置于车门钣金板上的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摇臂(2)、设于所述基座(1)上并与所述摇臂(2)驱动连接的拉手骨架(3)、卡接于所述拉手骨架(3)上的骨架面盖(4)以及固定于车门钣金板上的骨架前壳(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阻尼器(6),所述齿轮阻尼器(6)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摇臂(2)的摇臂轴上设有多个拨动齿,所述拨动齿与所述齿轮阻尼器(6)中的阻尼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外开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把手还包括拉手护套(7),所述拉手护套(7)设于所述拉手骨架(3)的拉钩(10)上,且所述拉手护套(7)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拉钩(10)的弯钩部,所述拉手护套(7)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拉手骨架(3)的把手部上,所述拉手护套(7)由软质材料制成。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玉雷,张伟,江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