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编址方法、系统及其主控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589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编址方法、系统及其主控模块,属于通信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当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时,向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该最后一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并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向下一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剩余的每个从控模块均接收来自上一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正向自动编址出现异常时,能够进行反向自动编址,相对现有技术提高了自动编址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编址方法、系统及其主控模块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编址方法、系统及其主控模块。
技术介绍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电池管理系统,负责采集单体电池电压、温度等信息的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则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整车上存在大量的单体电池且分布比较复杂,为了保证每节单体电池都能够被监控到,因此,电池管理系统中就存在多个单体电池采集模块。为了方便管理、快速定位到单体电池的位置,对这些单体电池采集模块进行编号则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的人工编址是在电池管理系统装车时,根据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在车上的实际安装位置人为的对各个模块进行编址,该种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且出错率高,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另外,当需要对故障的单体电池采集模块进行更换时,还需要提前识别故障模块的地址,操作极为繁琐。公布号为CN10665743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编址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线构成的串联回路,其中,主控模块向与其串联的从控模块发送占空比为预定值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发送包含唯一编码地址的CAN报文;当与主控模块串联的从控模块判定接收到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为预定值时,从CAN报文中获取唯一编码地址,基于获取的唯一编码地址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向主控模块发送地址设置完毕消息以由主控模块再发送包含另外的唯一编码地址的CAN报文,并向串联回路中的下一个从控模块发送占空比为预定值的PWM信号;剩余的(n-1)个从控模块中的每一个从主模块依次分别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最终实现了自动编址。上述编址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当某一路PWM信号线出现故障时,后续从控模块均无法进行编址,整个系统无法进行编址工作,导致自动编址失效,无法实现所有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编址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自动编址系统中某一路PWM信号线出现故障时无法实现自动编址;还提供一种自动编址系统,解决现有技术的自动编址系统中某一路PWM信号线出现故障时无法实现自动编址;还提供一种自动编址系统的主控模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自动编址系统中某一路PWM信号线出现故障时实现自动编址的控制问题。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编址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和n个从控模块,n≥2,主控模块和各从控模块通过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线串联连接,形成串联回路;当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时,主控模块向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最后一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并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向下一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剩余的每个从控模块均接收来自上一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编址系统,在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进行从控模块的编址无法完成时,能够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实现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即使在各从控模块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进行自动编址的过程中,自动编址系统中某一路PWM信号线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剩余的从控模块也能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进行自动编址,保证了自动编址的有效性。进一步,主控模块通过总线分别与各从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总线向各从控模块发送相应的编址信息;各从控模块将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得到的编址信息,与从总线接收的编址信息得到的编址信息进行比对,以确认编址信息的有效性。进一步,每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频率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每个从控模块将接收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设定值,并将增加设定值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发送至串联回路上的下一从控模块,从而实现各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进一步,所述串联回路上的最后一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向主控模块发送增加设定值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当主控模块接收到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时,能够判定出所有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完成。采用两种方式判定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上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分别如下:第一种方式:当主模块接收不到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上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时,判定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第二种方式:各从控模块在编址完成后通过总线向主控模块发送编址完成信息,当主控模块没有收到所有从控模块通过总线发送的编址完成信息时,判定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编址系统的主控模块,该主控模块用于向自动编址系统中串联回路上的第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使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进行自动编址;在判定串联回路上有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时,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向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使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依次进行自动编址。在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进行从控模块的编址无法完成时,上述自动编址系统的主控模块,能够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向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实现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通过主控模块对串联回路的正反两个方向上的PWM信号控制,保证在自动编址系统中某一路PWM信号线出现故障时,也能顺利实现所用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提高自动编址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两种方式判定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上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分别如下:方式一:主控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串联回路上的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当主模块接收不到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上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时,判定所述串联回路上有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方式二:主控模块还通过总线分别与各从控模块连接,当主控模块没有收到所有从控模块通过总线发送的编址完成信息时,判定所述串联回路上有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编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时,向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最后一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并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向下一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剩余的每个从控模块均接收来自上一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编址方法,在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进行从控模块的编址无法完成时,能够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实现从控模块的自动编址;并且,即使在各从控模块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进行自动编址的过程中,自动编址系统中某一路PWM信号线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从控模块也能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进行自动编址,相对现有技术提高了自动编址的有效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编址系统的架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编址系统中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编址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和n个从控模块,n≥2,主控模块和各从控模块通过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线串联连接,形成串联回路,其特征在于,/n当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时,主控模块向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n所述最后一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并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向下一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n剩余的每个从控模块均接收来自上一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编址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和n个从控模块,n≥2,主控模块和各从控模块通过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线串联连接,形成串联回路,其特征在于,
当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时,主控模块向最后一个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最后一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并按照串联回路的反方向,向下一从控模块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剩余的每个从控模块均接收来自上一从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址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频率设置自身的编码地址,每个从控模块将接收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设定值,并将增加设定值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发送至串联回路上的下一从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编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回路上的最后一个从控模块,根据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向主控模块发送增加设定值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址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控模块还通过总线分别与各从控模块连接,用于向各从控模块发送相应的编址信息;各从控模块将通过接收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得到的编址信息,与从总线接收的编址信息得到的编址信息进行比对,确认编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址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控模块还通过总线分别与各从控模块连接,各从控模块用于通过总线向主控模块发送编址完成信息;
当主控模块没有收到所有从控模块通过总线发送的编址完成信息时,判定按照串联回路的正方向依次对串联回路上的从控模块进行的自动编址无法完成。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强张红涛温向超朱伟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