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63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有顶盖,顶盖上插接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所述外壳一侧铰接有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两侧分别设置顶板和底板,将多个外壳依次放置在一起,用下一个外壳上的顶板压紧上一个外壳上的底板,然后依次通过此种方式使顶板压紧相邻处的底板,完成多个外壳的存放,此时所有的底板能够被顶板所压紧固定,然后将分别将位于两侧的两个电池上的的独立的顶板或者底板固定起来,完成对多个电池的固定,此时,由于在外壳顶部没有固定后的遮挡物,因此能够降低对热量扩散时的阻挡,提高散热的效果,并且对多个外壳的固定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也叫锂离子可充电电池,是通过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锂离子进行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中的每一种的材料根据应用和制造商而变化,但是典型的配置使用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碳材料作为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例如电解质的有机溶剂。也简称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LIB或LiB;该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电极组件,容纳该电极组件的容器,及电解液,该电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两个电极和隔板;该隔板包括含有陶瓷颗粒簇的多孔膜;该多孔膜是通过用粘结剂粘结颗粒簇形成的;各颗粒簇是通过烧结或者是通过溶解和重结晶全部或部分陶瓷颗粒而形成的;该陶瓷颗粒包含具有带隙的陶瓷材料;各颗粒簇可以具有葡萄串或薄层的形状,并且可以通过层压鳞片或薄片形状的陶瓷颗粒形成。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电池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310577371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采用硅负极材料,提高了电池比容量,并且可以避免脱嵌时负极体积变化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下降的缺点,且本专利技术制成的正极,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比容量,且不会降低电池的循环性,但是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一同供电,然后从顶部将多个电池压紧固定,压紧后的多个电池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其顶部,影响其散热效果,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能够在对电池固定时,降低对热量扩散时的阻挡,提高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有顶盖,顶盖上插接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所述外壳一侧铰接有顶板,外壳另一侧铰接有底板,且顶板的底面与底板的顶面平齐;所述顶板与外壳的铰接处位于顶板与外壳接触的一面的底部,所述底板与外壳的铰接处位于底板与外壳接触的一面的顶部;所述顶板和底板远离外壳的一面上均开设有贯穿槽;工作时,由于现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一同供电,然后从顶部将多个电池压紧固定,压紧后的多个电池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其顶部,影响其散热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对电池固定时,降低对热量扩散时的阻挡,提高散热的效果;具体采取的措施及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在外壳两侧分别设置顶板和底板,将多个外壳依次放置在一起,用下一个外壳上的顶板压紧上一个外壳上的底板,然后依次通过此种方式使顶板压紧相邻处的底板,完成多个外壳的存放,由于顶板与外壳的铰接处位于顶板与外壳接触的一面的底部,底板与外壳的铰接处位于底板与外壳接触的一面的顶部,因此顶板端部只能向下偏转,底板端部只能向上偏转,此时所有的底板能够被顶板所压紧固定,然后将分别将位于两侧的两个电池上的的独立的顶板或者底板固定起来,然后中间的多个外壳能够通过顶板对底板的压紧实现固定,即可完成对多个电池的固定,此时,由于在外壳顶部没有固定后的遮挡物,因此能够降低对热量扩散时的阻挡,提高散热的效果,并且对多个外壳的固定效率较高,固定效果好,并且顶板和底板压紧后,顶板和底板上的贯穿槽能够使相邻外壳间的热量通过此处上升扩散。优选的,靠近贯穿槽的所述顶板上转动连接有外筒,外筒内部贯穿设有连接杆,外筒顶部的所述连接杆上固连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底部均固连有弹性件,弹性件底端连接在外筒顶部,连接杆底端固连有弹性空球,弹性空球的直径与外筒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空球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喷气孔;将外壳前后侧对应车辆的前后侧,然后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车辆受到震动的过程中,连接杆会在外筒上上下移动,进而连接杆带动其底部的弹性空球进入或者移出外筒,弹性空球被带入到外筒内时,弹性空球会受到挤压,进而将弹性空球内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压出;同时在车辆加速或者减速的过程中,连接杆顶端会受到惯性的作用后,向车辆前方或者向车辆后方偏转,带动外筒转动,同时拉动连接杆底端向外筒内移动,也会使弹性空球会受到挤压,进而将弹性空球内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压出,并且在外筒转动的过程中,弹性空球也会发生偏转,进而气体通过喷气孔喷出时,会对大范围的空气进行吹动,降温效果好,因此在车辆受到震动或者车辆加速减速时,都能使弹性空球内喷出气体,喷出的气体能够对相邻两个外壳间的空气进行吹动,使此处的热空气快速降温。优选的,顶板底部的所述外壳上铰接有覆铜板,覆铜板顶端与外壳铰接,覆铜板远离外壳的一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连有连接绳,连接绳顶端贯穿弹性空球并与连接杆底端连接;覆铜板能够吸收外壳上的热量,然后在连接杆上升的过程中,连接杆带动连接绳,连接绳带动吸收热量的覆铜板底端发生偏转而远离外壳,然后从弹性空球内喷出的气体对已经吸热后的覆铜板进行快速散热,使降温后的覆铜板在回位时能够继续吸收外壳表面的热量,提高了吸热效果。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空腔,空腔中部设置有橡胶膜,橡胶膜外缘与连接杆固连;所述橡胶膜底部连接有移动柱,移动柱外侧套接有与其相匹配的限位圈,限位圈外表面与连接杆固连;空腔顶端处的所述连接杆内部设置有直角通道,直角通道底端延伸至弹性空球内表面;在车辆受到震动或者车辆加速减速时,移动柱会向连接杆顶端移动,进而会推动橡胶膜向上膨凸,膨凸后的橡胶膜将空腔内的气体压出,然后气体从直角通道进入到弹性空球中,使弹性空球内的气体增多,进而在弹性空球向外筒内移动而被压缩的过程中,从弹性空球内经喷气孔喷出的气体的量多且强度大,提高对外壳间的热空气的降温效果。优选的,所述喷气孔位于弹性空球内表面的一端的直径比位于弹性空球外表面的一端的直径大;将弹性空球内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压出时,由于喷气孔位于弹性空球内表面的一端的直径比位于弹性空球外表面的一端的直径大,因此其他从喷气孔内喷出时,气体的喷出范围会慢慢变小,进而能够使气体在喷出时聚集在一起,提高气体喷出时的强度,高强度的气体能够使热空气扩散的更快,提高了降温效果。优选的,所述覆铜板靠近外壳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导向槽,导向槽内涂抹有氧化银粉末;覆铜板靠近外壳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导向槽后,能够使外界气体进入到导向槽处,进而在覆铜板未与外壳脱离时,使覆铜板表面的热量在外界气体的作用下快速从覆铜板表面散失,降低覆铜板表面的热量残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在外壳两侧分别设置顶板和底板,将多个外壳依次放置在一起,用下一个外壳上的顶板压紧上一个外壳上的底板,然后依次通过此种方式使顶板压紧相邻处的底板,完成多个外壳的存放,此时所有的底板能够被顶板所压紧固定,然后将分别将位于两侧的两个电池上的的独立的顶板或者底板固定起来,完成对多个电池的固定,此时,由于在外壳顶部没有固定后的遮挡物,因此能够降低对热量扩散时的阻挡,提高散热的效果,并且对多个外壳的固定效率较高,固定效果好。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安装有顶盖(2),顶盖(2)上插接有两个电极(3),两个所述电极(3)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所述外壳(1)一侧铰接有顶板(4),外壳(1)另一侧铰接有底板(5),且顶板(4)的底面与底板(5)的顶面平齐;所述顶板(4)与外壳(1)的铰接处位于顶板(4)与外壳(1)接触的一面的底部,所述底板(5)与外壳(1)的铰接处位于底板(5)与外壳(1)接触的一面的顶部;所述顶板(4)和底板(5)远离外壳(1)的一面上均开设有贯穿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安装有顶盖(2),顶盖(2)上插接有两个电极(3),两个所述电极(3)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所述外壳(1)一侧铰接有顶板(4),外壳(1)另一侧铰接有底板(5),且顶板(4)的底面与底板(5)的顶面平齐;所述顶板(4)与外壳(1)的铰接处位于顶板(4)与外壳(1)接触的一面的底部,所述底板(5)与外壳(1)的铰接处位于底板(5)与外壳(1)接触的一面的顶部;所述顶板(4)和底板(5)远离外壳(1)的一面上均开设有贯穿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靠近贯穿槽(6)的所述顶板(4)上转动连接有外筒(7),外筒(7)内部贯穿设有连接杆(8),外筒(7)顶部的所述连接杆(8)上固连有两个固定板(9),两个固定板(9)底部均固连有弹性件(10),弹性件(10)底端连接在外筒(7)顶部,连接杆(8)底端固连有弹性空球(11),弹性空球(11)的直径与外筒(7)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空球(11)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喷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唐芹张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电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