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5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预导通电路、延时电路和继电器;所述预导通电路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充电电路直流负载和电源端之间接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预导通电路对电流进行电阻缓冲,通过延时电路对直流负载进行延时充电,当延时电路电压到达设定电压时,继电器线圈通电接通常开触点闭合,电流完全加到直流负载,达到缓冲软启动的效果,使电流更平稳,保护直流负载,且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给电池包充电,当发电机组发出电,然后要经过整流柜转为直流,然后把直流加到电池包的两端,用来充电储能。当直流负载是储能电池包时,整流柜的输出直接接到电池包的两端会有大电流的冲击而损坏电池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预导通电路、延时电路和继电器;所述预导通电路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用于产生触发延时电路的电平信号,所述延时电路响应所述电平信号并延时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侧闭合以导通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在直流负载和电源端之间接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预导通电路对电源端电流进行电阻缓冲,通过延时电路对直流负载进行延时充电,当延时电路电压到达设定电压时,继电器线圈通电接通常开触点闭合,电流完全加到直流负载,达到缓冲软启动的效果,使电流更平稳,保护直流负载,且简单实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导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第上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上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和电源负极;所述第七电阻的下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实现对电流进行电阻缓冲。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比较器、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电解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二比较器、第十八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十七电阻和MOS管;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预导通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预导通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下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上端和第十二电阻的上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下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下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下端,所述第八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上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左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右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下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下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上端和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所述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实现延时充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上端和电源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下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的下端。实现对继电器的保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比较器和所述第二比较器型号为LM39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OS管型号为50N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电耦合器型号为TLP521-1。一种软启动的充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电感、第三电容、保险丝、直流负载以及如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感的左端,所述整流电路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下端和所述直流负载;所述电感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上端和所述保险丝的左端,所述保险丝的右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直流负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和第十一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电感的左端;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下端。实现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充电电路直流负载和电源端之间接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预导通电路对电流进行电阻缓冲,通过延时电路对直流负载进行延时充电,当延时电路电压到达设定电压时,继电器线圈通电接通常开触点闭合,电流完全加到直流负载,达到缓冲软启动的效果,使电流更平稳,保护直流负载,且简单实用。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的充电电路示意图;图1中的坐标箭头分别表示上、下、左和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预导通电路、延时电路和继电器;/n所述预导通电路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n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n所述预导通电路用于产生触发延时电路的电平信号,所述延时电路响应所述电平信号并延时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侧闭合以导通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预导通电路、延时电路和继电器;
所述预导通电路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
所述预导通电路用于产生触发延时电路的电平信号,所述延时电路响应所述电平信号并延时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侧闭合以导通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导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第上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上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和电源负极;所述第七电阻的下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比较器、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电解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二比较器、第十八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十七电阻和MOS管;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预导通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预导通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下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上端和第十二电阻的上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下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下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下端,所述第八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上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左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右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下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庆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