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544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包括地表径流缓冲区、生态拦截系统和水下森林系统,所述地表径流缓冲区用以拦截岸线附近的泥沙,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分为多级拦截部分,各拦截部分呈阶梯状分布,所述水下森林系统种植有沉水植物。可充分利用湖泊、河流、池塘的现有地形条件,针对生态功能缺失/退化的中小型浅水湖泊、池塘、河流,研发出一套生态系统修复的工艺,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生态修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研究对湖泊富营养化、黑臭水体等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随着国家与地方的财政与技术投入,黑臭水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大多数水体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相反,我国大部分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即随时面临蓝藻爆发或者富营养化的问题,一旦受到外界刺激,这种亚健康状态的水体将会彻底被污染,爆发水安全问题,一旦受到外界刺激,这种亚健康状态的水体将会彻底被污染,爆发水安全问题,影响周遭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必要为该类亚健康水体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统,使之有较强的纳污净化能力,抵抗外界污染对水体的冲击。以往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大多采用清淤、曝气、人工浮岛、人工湿地等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工艺,以达到控制和治理的目的。但上述方法存在考虑面窄、留有死角以及缺乏系统性、美观性等缺点,严重制约水生态面源污染的监控和治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南方水系资源众多,尤其在农村或城郊区域。由于多数农村或郊区的河流、湖泊、池塘中无沉水植物群落及健全的食物网,即生态功能退化、缺失,所以污染水体无法自愈,且呈现出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的趋势。因此,针对生态功能缺失/退化的水体,研发出一套生态系统修复的工艺对我国实际国情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包括地表径流缓冲区、生态拦截系统和水下森林系统,所述地表径流缓冲区用以拦截岸线附近的泥沙,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分为多级拦截部分,各拦截部分呈阶梯状分布,所述水下森林系统种植有沉水植物。地表径流缓冲区可在源头防治雨水的冲刷,有效减少入水体泥沙;生态拦截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水体悬浮固体,净化水质,降低污染物质浓度;水下森林系统可以蓄积上方来水,改善水生植物生长附着条件,提高水下植被覆盖面积,净化水质。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包括通过跌水坎连接的一级拦截系统、二级初滤系统和三级精滤系统。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拦截系统填充有鹅卵石,所述二级拦截系统填充有滤石,所述三级拦截系统填充有粗砂,跌水坎顶部及填料交界处设置卵石。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拦截系统、二级初滤系统和三级精滤系统顶部均种植有挺水植物。更进一步地,所述地表径流缓冲区包括从外围至内部依次排列设置的杉木桩、拦截卵石和不透水围格,所述杉木桩旁种植有观赏植物。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水体底部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得水体底部同时具有较高的溶解氧,抑制磷的二次释放、提升水体透明度三种功效。2、消减入水体泥沙、SS,消减水体污染物,水平流防止滤料堵塞。3、利用河流湖泊池塘的已有地形条件,融入景观美学提高市民亲水性,同时工程量较少,成本低,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的构建分布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表径流缓冲区;2-一级拦截系统;3-二级初滤系统;4-三级精滤系统;5-水下森林系统;6-杉木桩;7-不透水围格;8-跌水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包括地表径流缓冲区、生态拦截系统和水下森林系。水下森林系统种植有沉水植物,为了创造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的条件,种植前先对水体底部投加改良剂,改善水体光补偿的条件,改良剂为质量比为3:3:2:2的过氧化钙、高岭土、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该水下森林系统能长期缓慢释放氧气,改善湖泊底部缺氧的不利条件,营造根际微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具体地,在水深0.3-1m处种植苦草、轮叶黑藻和微齿眼子菜,水深1-1.8m处种植马来眼子菜,其中各植物的种植密度分别为苦草10~20株/m2,轮叶黑藻15~30株/m2,微齿眼子菜20~30株/m2,马来眼子菜10~20株/m2。地表径流缓冲区用以拦截岸线附近的泥沙,包括从外围至内部依次排列设置的杉木桩、拦截卵石和不透水围格。具体地,杉木桩的规格型号Φ100mmx1.0m,布置密度0.25~0.30根/m2,拦截卵石的直径3~5cm,布置密度0.05~0.10m3/m2,不透水围格的布置密度0.03~0.04m3/m2,杉木桩旁种植有遮挡观赏作用的植入如铜钱草,种植密度10~20株/m2。生态拦截系统分为多级拦截部分,各拦截部分呈阶梯状分布,生态拦截系统包括通过跌水坎连接的一级拦截系统、二级初滤系统和三级精滤系统。具体地,一级拦截系统水深15-25cm并填充有鹅卵石,二级初滤系统水深30-40cm并填充有滤石,三级精滤系统水深45cm并填充有粗砂,跌水坎顶部及填料交界处设置卵石。一级拦截系统、二级初滤系统和三级精滤系统顶部均种植鸢尾、芦苇、再力花等挺水植物。地表径流缓冲区可在源头防治雨水的冲刷,能够有效防止岸线侵蚀,有效减少进入水体的泥沙;生态拦截系统可以有效的效降低入水体悬浮物浓度,极大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水质,降低污染物质浓度;水下森林系统可以蓄积上方来水,改善水生植物生长附着条件,提高水下植被覆盖面积。本技术的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可充分利用湖泊、河流、池塘的现有地形条件,针对生态功能缺失/退化的中小型浅水湖泊、池塘、河流,研发出一套生态系统修复的工艺,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该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为水体底部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得水体底部同时具有较高的溶解氧,抑制磷的二次释放、提升水体透明度三种功效;(2)消减入水体泥沙、SS,消减水体污染物,水平流防止滤料堵塞;(3)利用河流湖泊池塘的已有地形条件,融入景观美学提高市民亲水性,同时工程量较少,成本低,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前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梯级式分布的地表径流缓冲区、生态拦截系统和水下森林系统,所述地表径流缓冲区用以拦截岸线附近的泥沙,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分为多级拦截部分,各拦截部分呈阶梯状分布,所述水下森林系统种植有沉水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梯级式分布的地表径流缓冲区、生态拦截系统和水下森林系统,所述地表径流缓冲区用以拦截岸线附近的泥沙,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分为多级拦截部分,各拦截部分呈阶梯状分布,所述水下森林系统种植有沉水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包括通过跌水坎连接的一级拦截系统、二级初滤系统和三级精滤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态梯级式修复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彦羽蒲帅龚浩吴朝阳高智荣陈涛龚燕芳张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