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89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船起锚机领域,提供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体包括有主轴和给主轴限位的轴座,在主轴上套接有卷筒,所述卷筒与主轴活动连接,所述本体还包括有套接在主轴上并相互螺接的一公丝牙套和一母丝牙套,所述公丝牙套固定的连接在轴座的内侧;所述母丝牙套活动的连接在卷筒的一端,与卷筒轴向位置固定但相互独立旋转;本方案有效的增强了起锚机离合控制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控制离合的效率,从而提高了起锚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船起锚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航运的发展,起锚机作为船舶必不可少的装置,不仅用作起锚用,同时也作为船只牵引的重要工具,因此起锚机一般会带有多个卷筒用来实现更多的功能,由于起锚或牵引用时受力较大,对于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兼顾起锚机的实用效率;而现有的多卷筒起锚机在独立控制不同卷筒工作的控制结构较复杂,稳定性较差,使用效率低且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其目的是增强起锚机离合控制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控制离合的效率,从而提高起锚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适用于轮船起锚机领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有主轴和给主轴限位的轴座,在主轴上套接有卷筒,所述卷筒与主轴活动连接,所述本体还包括有套接在主轴上并相互螺接的一公丝牙套和一母丝牙套,所述公丝牙套固定的连接在轴座的内侧;所述母丝牙套活动的连接在卷筒的一端,与卷筒轴向位置固定但相互独立旋转;所述卷筒的另一端设有离合结构,离合结构在卷筒轴向移动的工作下实现控制;母丝牙套通过旋转,在螺纹丝牙的作用下实现接近或远离公丝牙套的效果,从而带动卷筒实现轴向移动;该离合控制结构的动力传输结构简单、操控简单、效果直接、稳定性高、故障率低。更优的,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公丝牙套和母丝牙套上的螺纹均为三丝牙结构,提高丝牙的受力强度,避免公丝牙套和母丝牙套出现卡死和丝牙损坏滑牙现象。更优的,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母丝牙套通过法兰活动连接在卷筒的一端,方便丝牙套检修更换,同时方便给母丝牙套与卷筒的连接位置进行保养、检修。更优的,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母丝牙套的外侧固定的连接有一控制其转动的撬杆。更优的,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母丝牙套与卷筒之间设有减少摩擦力的油毡,当离合结构处于结合状态,卷筒被带动旋转时,避免卷筒带动母丝牙套旋转,从而避免造成起锚机卡死或者离合结构自动分离的现象。本技术的方案有效的增强了起锚机离合控制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控制离合的效率,从而提高了起锚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结合状态的整体剖视图;图2是结合状态的离合控制结构局部放大图;图3是结合状态的离合结构局部放大图;图4是分离状态的整体剖视图;图5是分离状态的离合控制结构局部放大图;图6是分离状态的离合结构局部放大图;图7是离合控制结构视角的立体图;图8是离合控制结构视角的立体图;图9是离合控制结构视角的立体图;图10是离合控制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离合控制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离合控制结构的部件图;图13是离合控制结构的部件图;图14是离合结构视角的立体图;图15是离合结构视角的立体图;图16是外锥轮的部件图;图17是内锥轮的部件图。图中标号所示为:1-主轴、11-轴座、12-机体架;2-卷筒;3-离合结构,31-外锥轮、311-盆口、312-斜坡、32-内锥轮,321-斜面、33-摩擦片;4-离合控制结构,41-公丝牙套、411-外螺纹管、412-固定翻边、42-母丝牙套、421-内螺纹管、422-限位翻边、43-法兰、44-撬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适用于轮船起锚机领域。本技术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如图1-17所示:起锚机主体功能结构包括有主轴1、卷筒2,卷筒2用于卷绕线缆或者链条等,所述主轴1与动力结构连接,在动力结构的带动下旋转传动,因此主轴1即为动力主轴,所述卷筒2套在主轴1上并在主轴1的控制下旋转从而拉动线缆;所述主轴1通过轴座11限位在机体架12上,卷筒2与主轴1活动连接,即卷筒2与主轴1之间独立旋转,卷筒2在主轴1可轴向滑动,但是在卷筒2与主轴1之间设有一控制卷筒2旋转的离合结构3和离合控制结构4。如图1、3-4、6、7、14-17所示:所述离合结构3包括有一个与主轴1同步旋转的内锥轮32和一个固定在卷筒2一端的外锥轮31,外锥轮31与卷筒2同步旋转,内锥轮32与外锥轮31相互离合;所述外锥轮31的侧面设有一供所述内锥轮32陷入的盆口311,在盆口311的边缘上设有卡紧所述内锥轮32的斜坡312;所述内锥轮32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斜坡312卡接的斜面321,所述斜坡312与所述斜面321均相对于主轴线呈相同角度倾斜,在所述斜坡312与斜面321之间还设有一圈摩擦片33,所述摩擦片33固定的连接在斜面321上,摩擦片33一方面增加摩擦力,另一方面避免金属之间的摩擦损耗。如图1、3、14-15所示:起锚机运行状态下,主轴1带动内锥轮32旋转,为达到结合状态,卷筒2与外锥轮31沿着主轴同步向着内锥轮32方向滑动,以至旋转的内锥轮32卡入外锥轮31的盆口311使得斜坡312与斜面321压紧,从而外锥轮3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着内锥轮32转动并带动卷筒2旋转。如图4、6所示:为达到分离状态,卷筒2与外锥轮31沿着主轴同步向远离内锥轮32的方向滑动,使得内锥轮32从外锥轮31的盆口311中拔离,从而使斜坡312与斜面321分离,摩擦力消失,卷筒2与外锥轮31不再被内锥轮32带动旋转。如图1-2、4-5、7-13所示:所述离合控制结构4位于卷筒2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结构3相对,实现控制上述卷筒2与外锥轮31沿着主轴同步滑动的作用,从而控制离合;所述离合控制结构4包括有套接在主轴1上并相互螺接的一个公丝牙套41和一个母丝牙套42,所述公丝牙套41固定连接在轴座11的内侧,与轴座11一样固定不动;所述母丝牙套42通过法兰43活动连接在卷筒2的一端,与卷筒2轴向位置固定但相互独立旋转。所述公丝牙套41包括有外螺纹管411和固定翻边412两部分结构,公丝牙套41通过固定翻边412固定连接在轴座11上,外螺纹管411的外壁设有螺纹;所述母丝牙套42包括有内螺纹管421和限位翻边422两部分结构,限位翻边422通过法兰43活动的拴在卷筒2的一端,在法兰43内部及限位翻边422的周围设有减小摩擦用的油毡,减少母丝牙套42与卷筒2独立旋转产生的径向摩擦;内螺纹管421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外螺纹管411上的螺纹与内螺纹管421内壁的螺纹结合,母丝牙套42在自身的正向或反向的旋转作用下逐渐远离或靠近公丝牙套41,从而卷筒2与外锥轮31在母丝牙套42的带动下实现轴向滑动。由于卷筒2、离合结构3部件受力较大,为增加离合控制结构4上螺纹结构的稳定性及牢固程度,防止螺纹滑口或者卡死,外螺纹管411上的螺纹与内螺纹管421内壁的螺纹均采用三丝牙结构,即外螺纹管411上的螺纹和内螺纹管421内壁的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有主轴(1)和给主轴限位的轴座(11),在主轴上套接有卷筒(2),所述卷筒(2)与主轴(1)活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还包括有套接在主轴(1)上并相互螺接的一公丝牙套(41)和一母丝牙套(42),所述公丝牙套(41)固定的连接在轴座(11)的内侧;所述母丝牙套(42)活动的连接在卷筒(2)的一端,与卷筒(2)轴向位置固定但相互独立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有主轴(1)和给主轴限位的轴座(11),在主轴上套接有卷筒(2),所述卷筒(2)与主轴(1)活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还包括有套接在主轴(1)上并相互螺接的一公丝牙套(41)和一母丝牙套(42),所述公丝牙套(41)固定的连接在轴座(11)的内侧;所述母丝牙套(42)活动的连接在卷筒(2)的一端,与卷筒(2)轴向位置固定但相互独立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锚机用的离合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公丝牙套(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三角镇巨力精密机械制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