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83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其由安装座、导柱、绝缘包覆层共同构成,所述安装座上均布若干导柱,所述导柱外设有绝缘包覆层;所述绝缘包覆层靠近安装座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在绝缘包覆层的小端套装动接点环;绝缘包覆层的大端用于限定动接点环沿导柱的轴向位置移动,所述绝缘包覆层端头位置设有挡圈进行限位;所述绝缘包覆层与安装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安装座及导柱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不需考虑其电气绝缘性能,导柱按需要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在安装座上,所述的导柱与绝缘包覆层的连接方式能适应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来完成机械驱动功能,又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来实现电气绝缘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
本技术属于铁路道岔转辙机
,具体涉及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特别是适用于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内部电路的通、断控制。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需根据远程控制命令,执行道岔转换及锁闭任务,并将命令执行情况及自身状态传递至控制中心,其对命令的执行及状态的反馈完全依靠设备内部电气开关的通、断来进行。因此所使用电气开关的可靠性对设备整体的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国内道岔转换设备通常都使用排布式接点作为内部电气开关,见图1。在动接点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个静接点7,则动接点在设备内机械机构的驱动下摆动一定角度,就可以接通或断开静接点7,实现了电气开关的接通或断开。每个静接点7通常由数组(常用三组)静接点片71排列布置于静接点块上而成,连续的两个相对静接点片71为一组。动接点由导电的动接点环安装在绝缘基体动接点块8上而成。动接点环5的数量和位置与静接点7组数相对应。当动接点环5进入静接点组之间并分别与相对的两片静接点片71接触,就可以将该组接点接通。动接点同时只能接通一侧的静接点7。为保证接点接通的可靠性,需在接通的接点处保持一定的接点压力,因此动接点环进入静接点组之间时,要将每组静接点片71之间距离涨大,即动接点环5进入静接点组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驱动力。从前述描述可以知道,这种排布接点中动接点块8应至少具有下述功能:为动接点环提供安装基础,并传递驱动力,带动动接点环运动。保证动接点环相互之间的绝缘,及动接点环和安装基础之间的绝缘。现有的此类接点中,以动接点块8同时实现前述两个功能,因此动接点块8用电工绝缘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酚醛玻纤模塑料),即保证了绝缘性能又保证了一定的机械性能。但是由于成型工艺的稳定性不足,实用中有动接点块8上安装动接点环的导柱折断的情况。为此有的制造单位在导柱中加入金属嵌件,这样能有效提高导柱的折断强度,但造成工艺复杂,金属与塑料结合面易发生结合缺陷等问题。这些动接点的共同特点是动接点块8同时实现前述功能,既要完成电气绝缘功能,又要完成机械驱动功能,而一种材料难以兼顾两种性能。即使在导柱中加入金属嵌件,也只是对机械驱动功能进行了强化。对于实际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功能分离来考虑,即将机械驱动功能和电气绝缘功能分别由不同的材料来实现,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较好的同时实现这两个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来完成机械驱动功能,又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来实现电气绝缘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其由安装座、导柱、绝缘包覆层共同构成,所述安装座上均布若干导柱,所述导柱外设有绝缘包覆层;所述绝缘包覆层靠近安装座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在所述绝缘包覆层的小端套装动接点环;所述绝缘包覆层的大端用于限定动接点环沿导柱的轴向位置移动,所述绝缘包覆层端头位置设有挡圈进行限位;所述绝缘包覆层与安装座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及导柱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不需考虑其电气绝缘性能,导柱按需要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在安装座上,所述的导柱与绝缘包覆层的连接方式能适应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进一步的,每个导柱上的绝缘包覆层相互独立,互不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及导柱为两种零件机械连接而成,或同一个一体化零件形成。作为优选,所述导柱端头开有销孔。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包覆层采用电工绝缘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包覆层为台阶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动接点组的主要功能分离,电气绝缘功能由绝缘包覆层完成,机械驱动功能由安装座和导柱完成。这样可以根据功能及性能需求分别选用合适的材料用于功能零件的加工,同时便于分开维修及更换,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动接点组的使用效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排布接点的基本构造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功能分离的动接点块实施例一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功能分离的动接点块实施例二结构图;图5为使用功能分离的动接点块之后的排布接点图;图中:1-安装座,2-导柱,3-绝缘包覆层,4-销孔,5-动接点环,6-挡圈,7-静接点,8-动接点块,31-第一绝缘包覆层,32-第二绝缘包覆层,71-静接点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只作为对本技术的说明,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3-5所示的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其由安装座1、导柱2、绝缘包覆层3共同构成,所述安装座1上均布若干导柱2,所述导柱2外设有绝缘包覆层3;所述绝缘包覆层3靠近安装座1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在所述绝缘包覆层3的小端套装动接点环5;所述绝缘包覆层3的大端用于限定动接点环5沿导柱2的轴向位置移动,所述绝缘包覆层3端头位置设有挡圈6进行限位;所述绝缘包覆层3与安装座1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1及导柱2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不需考虑其电气绝缘性能,导柱2按需要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在安装座1上,所述的导柱与绝缘包覆层的连接方式能适应使用环境的温度变化。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使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安装座1,安装座1上有若干导柱2,导柱2和安装座1可以是同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单独的零件与安装座1通过机械连接而成。导柱2用于机械驱动,若为单独零件,其材质也应满足高强度的要求。每个导柱2上有绝缘包覆层3,该绝缘包覆层3按照排布接点的电气绝缘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绝缘包覆层3外形为台阶柱状,绝缘包覆层3靠近安装座1一端为大端,用于限定动接点环5沿导柱2的轴向位置,动接点环5套装在绝缘包覆层3的小端,端头使用挡圈6限位,防止动接点环5脱出。绝缘包覆层3大端和安装座1之间有间隙。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使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安装座1,安装座1上有若干导柱2,导柱2和安装座1可以是同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单独的零件与安装座1通过机械连接而成。导柱2用于机械驱动,若为单独零件,其材质也应满足高强度的要求。每个导柱上有绝缘包覆层3,该绝缘包覆层3按照排布接点的电气绝缘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每个导柱上的绝缘包覆层3由第一绝缘包覆层31、第二绝缘包覆层32两个部分构成,第一绝缘包覆层31为空心柱状,第二绝缘包覆层32为空心台阶状,它们套装于导柱2上形成轴向截面为“工”字形的柱状结构。导电的动接点环5卡套于第二绝缘包覆层32的台阶柱上。导柱2端头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其由安装座(1)、导柱(2)、绝缘包覆层(3)共同构成,所述安装座(1)上均布若干导柱(2),所述导柱(2)外设有绝缘包覆层(3);所述绝缘包覆层(3)靠近安装座(1)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在所述绝缘包覆层(3)的小端套装动接点环(5);所述绝缘包覆层(3)的大端用于限定动接点环(5)沿导柱(2)的轴向位置移动,所述绝缘包覆层(3)端头位置设有挡圈(6)进行限位;所述绝缘包覆层(3)与安装座(1)之间留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其由安装座(1)、导柱(2)、绝缘包覆层(3)共同构成,所述安装座(1)上均布若干导柱(2),所述导柱(2)外设有绝缘包覆层(3);所述绝缘包覆层(3)靠近安装座(1)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在所述绝缘包覆层(3)的小端套装动接点环(5);所述绝缘包覆层(3)的大端用于限定动接点环(5)沿导柱(2)的轴向位置移动,所述绝缘包覆层(3)端头位置设有挡圈(6)进行限位;所述绝缘包覆层(3)与安装座(1)之间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分离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及导柱(2)为两种零件机械连接而成,或同一个一体化零件形成。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丁兆荣赵晓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一信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