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77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9
一种车辆座椅,包含坐垫单元,及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上方并与所述坐垫单元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坐垫单元与所述背垫单元界定出靠坐空间。所述车辆座椅还包含椅套单元,及散热单元。所述椅套单元包括包覆并封闭所述坐垫单元相邻所述靠坐空间的一侧的坐垫套。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的第一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具有多个形成于所述坐垫单元的第一散热孔,及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且能产生穿过所述第一散热孔并朝所述坐垫套流动的气流的第一散热件。借由设置所述第一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散热件能产生穿过所述第一散热孔并朝所述坐垫套流动的气流,因此能降低所述坐垫套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在低纬度的国家由于气候炎热,因此一般人在驾驶车辆时往往都会开启汽车的空调冷气以降低车内空间的温度而提升舒适性。然而,由于驾驶人(或乘客)坐在车辆座椅时腿部及背部会紧靠于所述车辆座椅,导致所述驾驶人(或所述乘客)与所述车辆座椅间的热能无法消散,因此容易产生闷热,或是流汗造成臀部或背部紧黏于座椅的不舒适的情形。此外,当车辆于白天停在户外一段时间后,车内的温度往往动辄达到摄氏40、50度以上的高温,因此部分的驾驶人在驾驶车辆前,会选择先开启冷气空调并待车内的温度稍微降低后再让乘客上车,然而,由于车辆的空调冷气通常不会直接吹向所述车辆座椅,所以冷却的效率极差,因此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降温功能的车辆座椅。本技术车辆座椅,包含坐垫单元,及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上方并与所述坐垫单元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坐垫单元与所述背垫单元界定出靠坐空间。所述车辆座椅还包含椅套单元,及散热单元。所述椅套单元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包含坐垫单元,及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上方并与所述坐垫单元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坐垫单元与所述背垫单元界定出靠坐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含椅套单元,及散热单元,所述椅套单元包括包覆并封闭所述坐垫单元相邻所述靠坐空间的一侧的坐垫套,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的第一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具有多个形成于所述坐垫单元的第一散热孔,及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且能产生穿过所述第一散热孔并朝所述坐垫套流动的气流的第一散热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包含坐垫单元,及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上方并与所述坐垫单元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坐垫单元与所述背垫单元界定出靠坐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含椅套单元,及散热单元,所述椅套单元包括包覆并封闭所述坐垫单元相邻所述靠坐空间的一侧的坐垫套,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的第一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具有多个形成于所述坐垫单元的第一散热孔,及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且能产生穿过所述第一散热孔并朝所述坐垫套流动的气流的第一散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单元包括由泡棉材质制成的座基件、沿第一轴向凹设于所述座基件且朝上开放的座凹槽,及由泡棉材质制成且设于所述座基件上的座置件,所述座置件对应所述座凹槽相对邻近所述靠坐空间的一侧,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散热孔形成于所述座置件并连通所述座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散热模组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座凹槽并位于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孔之间的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具有多个供所述第一散热件产生的气流通过的第一导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散热模组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座凹槽且与所述座基件沿所述第一轴向互相嵌卡的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散热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单元的座凹槽具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小径区,及连通所述第一小径区之间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向的轮廓大于所述第一小径区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向的轮廓的第一大径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登宏吴康宇张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友联车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