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生物体组织染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471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物体组织染色方法,其步骤包括 1)在生物体组织试样上滴加、涂抹、喷涂或注射染色剂溶液,或将生物体组织试样浸泡于染色剂溶液中0.5-3分钟; 2)清洗生物体组织试样; 3)在紫外光激发下观察生物体组织试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染色剂溶液为浓度1-50毫克/升的稀土荧光络合物溶液,该溶液溶剂选自水、乙醇、四氢呋喃、氯仿、苯或庚烷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稀土荧光络合物中的稀土元素选自铕或铽,其配体选自: ①二元配体,其中一种配体选自β-二酮类,包括乙酰丙酮、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另一种配体选自三苯基氧化膦、邻菲咯呤、吡啶、联吡啶或其取代基为C↓[2]-C↓[5]的烷基或苯基的取代物; 或 ②吡啶,或联吡啶,或者其取代基为C↓[2]-C↓[5]的烷基或苯基的取代物; 或 ③有机羧酸类及其取代物,取代基包括C↓[2]-C↓[5]的烷基、苯基或酰氧基; 或 ④取代的喹啉酮类,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或氟哌酸; 或 ⑤膦氧化物类,包括烷基膦氧化物、苯基膦氧化物或其一元或者多元取代的膦氧化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稀土荧光络合物作为染色剂进行生物体组织染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其步骤包括1)在生物体组织试样上滴加、涂抹、喷涂或注射染色剂溶液,或将生物体组织试样浸泡于染色剂溶液中0.5-3分钟;所述染色剂溶液为浓度1-50毫克/升的稀土荧光络合物溶液,该溶液溶剂选自水、乙醇、四氢呋喃、氯仿、苯或庚烷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稀土荧光络合物中的稀土元素选自铕或铽,其配体选自①二元配体,其中一种配体选自β-二酮类,包括乙酰丙酮、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另一种配体选自三苯基氧化膦、邻菲咯呤、吡啶、联吡啶或其取代基为C2-C5的烷基或苯基的取代物;或②吡啶,或联吡啶,或者其取代基为C2-C5的烷基或苯基的取代物;或③有机羧酸类及其取代物,取代基包括C2-C5的烷基、苯基或酰氧基;或④取代的喹啉酮类,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或氟哌酸;或⑤膦氧化物类,包括烷基膦氧化物、苯基膦氧化物或其一元或者多元取代的膦氧化物。2)清洗生物体组织试样;3)在紫外光激发下观察生物体组织试样。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试样可以为人体的活体组织或离体组织,核酸、蛋白质、磷脂等大分子。下列染色剂与生物体组织试样的搭配效果更好染色剂为铕-噻吩甲酰基-三苯基氧化膦,生物体组织试样为磷脂。染色剂为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粘蛋白核苷酸钠。染色剂为铕-氧氟沙星,或铽-乙酰水杨酸,生物体组织试样为核苷酸钠。染色剂为铽-乙酰水杨酸,或铕-氧氟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乳腺组织。染色剂为铕-氧氟沙星,或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肺癌组织。染色剂为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乳腺癌组织。染色剂为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涎腺上皮组织切片。染色剂为铕-氟哌酸,生物体组织试样为口腔内腺泡结构组织切片。本专利技术的稀土荧光络合物具有特异染色性能的荧光络合物,其可以与核酸、蛋白质或磷脂等生物大分子作用,而产生很好的特征性的染色效果,在紫外光激发下,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到组织分子的形态和结构细节(如附图说明图1、2、3所示),并对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显示不同的着色效果。采用这类络合物进行生物组织染色,观察所得的结果与用传统的HE染色法观察到的结果较为一致。从而可以对细胞、组织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及其结构正常或异常做出判断。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组织试样上滴加、涂抹、喷涂或注射染色剂溶液,或将之在上述溶液中浸泡0.5-3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试样,样品已着色。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即可呈现出绿色、红色、橙色或蓝色的多种颜色。在双染色时,按照上述步骤分别依次进行。染色后的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用荧光显微镜、内窥镜或肉眼观察染色的组织结构,可确定组织的正常与否。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优异特点(1)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样品不需要预处理,省时间,色彩鲜艳,轮廓清晰,为尽快得出生物组织是否发生病变的结论,创造了可靠的依据。(2)实施本专利技术方法,所用的生物样品不受种类、起源的限制,从细菌、病毒到高等生物的细胞组织,都能发生染色作用。(3)染色过程试剂无毒性或毒性极微弱,对细胞或组织的原有结构无任何影响。(4)染色过程不受离体组织或在体组织的限制。除了前述的通过对细胞、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组织的染色确定其是否正常外,还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染色方法研究细胞或组织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和微观状态的特征,同时,也能用于观察或研究亚细胞水平和生物大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由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用试剂的荧光特性,它能作用于细胞或组织的光敏部位或相关的物质,从而产生中断病理过程的作用。总之,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组织切片病理研究、医学鉴定、卫生防疫等领域。图2粘蛋白染色后在紫外光下出现亮绿色。图3核甘酸纳染色后在紫外光下出现城红色。图4乳腺组织的血管壁染色后在紫外光下出现亮绿色。图5肺癌组织的细胞核染色后在紫外光下出现亮绿色。图6乳腺癌周围组织腺上皮染色后在紫外光下出现绿色荧光。图7(A)涎腺上皮组织切片经HE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看到的图形。(B)涎腺上皮组织切片经络合物铽-环沙星染色,在紫外光的激发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形。图8(A)口腔内腺泡结构组织切片经嗜伊红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见到的图形。(B)口腔内腺泡结构组织切片经络合物铕-氟哌酸染色,在紫外光的激发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所看到的图形。将口腔内腺泡结构组织切片用嗜伊红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图形,如图8(A)所示;将上述组织切片用类似实施例1的方法,以浓度为5毫克/升的络合物铕-氟哌酸溶液染色3分钟,在紫外光激发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观察到的图形如图8(B)所示。其中箭头所示的部分为腺泡结构,比较两种染色法,其所显示的组织中的管状结构是一致的,只是颜色深浅不同。权利要求1.一种,其步骤包括1)在生物体组织试样上滴加、涂抹、喷涂或注射染色剂溶液,或将生物体组织试样浸泡于染色剂溶液中0.5-3分钟;2)清洗生物体组织试样;3)在紫外光激发下观察生物体组织试样;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溶液为浓度1-50毫克/升的稀土荧光络合物溶液,该溶液溶剂选自水、乙醇、四氢呋喃、氯仿、苯或庚烷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稀土荧光络合物中的稀土元素选自铕或铽,其配体选自①二元配体,其中一种配体选自β-二酮类,包括乙酰丙酮、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另一种配体选自三苯基氧化膦、邻菲咯呤、吡啶、联吡啶或其取代基为C2-C5的烷基或苯基的取代物;或②吡啶,或联吡啶,或者其取代基为C2-C5的烷基或苯基的取代物;或③有机羧酸类及其取代物,取代基包括C2-C5的烷基、苯基或酰氧基;或④取代的喹啉酮类,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或氟哌酸;或⑤膦氧化物类,包括烷基膦氧化物、苯基膦氧化物或其一元或者多元取代的膦氧化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组织试样选自人体的活体组织或离体组织,核酸、蛋白质、磷脂等大分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为铕-噻吩甲酰基-三苯基氧化膦,生物体组织试样为磷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为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粘蛋白核苷酸钠。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剂为铕-氧氟沙星,或铽-乙酰水杨酸,生物体组织试样为核苷酸钠。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所述的染色剂为铽-乙酰水杨酸,铕-氧氟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乳腺组织。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剂为铕-氧氟沙星,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肺癌组织。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剂为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乳腺癌组织。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剂为铽-环丙沙星,生物体组织试样为涎腺上皮组织切片。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剂为铕-氟哌酸,生物体组织试样为口腔内腺泡结构组织切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稀土荧光络合物使生物组织染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用染色试剂为一类稀土荧光络合物溶液,将之滴到生物组织上或将试样浸泡在染色剂稀土荧光络合物溶液中0.5-3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在紫外光激发下,用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已着色的组织试样的形态和结构细节。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样品不需要预处理,省时间,用此方法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色彩鲜艳,轮廓清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瑾光徐怡庄翁诗甫吴奇光王晶杨军杨丽敏周风山杨展澜李维红苏允兰王凡张莉任宇刘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