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光谱非分离提取多级宏观指纹鉴定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59457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配方颗粒红外光谱非分离提取多级宏观指纹鉴定方法,属于中药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的步骤是:在中药配方颗粒粉末中加入溴化钾进行压片制样;测定压片试样的中红外光谱、漫反射近红外、漫反射中红外光谱、反射光谱及衰减全反射光谱;求出并绘出相应光谱图的二阶导数光谱图;测定试样的二维相关红外谱;分级对比相应图谱;测定中药配方颗粒中主料和辅料的相对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无需对试样进行分离,即可无损地、快速地、不失原本性和配伍性地直接鉴定中药配方颗粒及其质量。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同时获取药品稳定性和变质机理的信息,便于推广应用,从而可加速中药质量控制进程,大大加速中药现代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分极其复杂的混合物的红外光谱非分离提取多级宏观指纹分析鉴定、鉴别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属于中药检测
中药配方颗粒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体系。目前主要是采用薄层色谱(TLC)法来鉴定、鉴别。它根据试样的浸泡液,点在薄层色谱板上后出现的色谱斑点位置与已知中药对照品的位置相比较,可以比较快速、简便地、准确地判断。然而,由于它易受实验条件与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实验技术要求很高,以致方法的再现性较差。此外,有人提出用不同极性的一组溶剂浸取或萃取后,利用光谱法(紫外、红外)所测得的谱图的特征性来判断。《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及应用>(袁久荣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北京)中,曾提出“紫外谱线组法”来鉴别中药(四种溶剂的浸取液的UV谱,导数UV谱)。近来,田进国(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20(1)23-28)对数十种中药材进行红外谱线组的鉴别。他们都是在对中药预先作多溶剂的浸取分离后进行鉴别、鉴定的。也已有人经溶剂浸取或萃取后,或用光谱法,或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来分离,随后可用各种仪器分析手段联用获取有效成分来判断。然而,这些方法丧失了整体分析性,丧失体系的原本性和配伍性。虽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有非常强的分离能力,但是由于药材本身因随生长等条件的差异,即中药药材往往从源头便不能严格控制,将造成其“有效成分”或“控制成分”的不稳定性或本身可靠性不足,又加上分析时标准化合物不容易获得从而导致难以实现鉴别。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中药配方颗粒粉末中加入溴化钾进行压片制样;(2)测定压片试样的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衰减全反射光谱;(3)求出并绘出上述相应红外光谱图的二阶导数谱;(4)测定压片试样的二维相关红外谱,产生它的是任何形式的扰动;(5)依次分级对比相应图谱,即可直接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非分离提取鉴定、鉴别;(6)测定中药配方颗粒中主料和辅料的相对含量。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步骤(4)所述的二维相关红外谱可以是同步谱,或异步谱或两者兼用;所述的二维相关红外谱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图象,优选为等强度图、鱼网图,多维立体图,彩色图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扰动形式为热、光、电、磁、机械力的扰动的其中之一。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步骤(5)所述的分级对比可以是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谱三种谱图单个进行对比,或者将其中任意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或者将三者结合在一起相互进行对比。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所述分级对比以步骤(2)所获得的红外光谱为一级对比、以步骤(3)所获得的二阶导数谱为二级对比、以步骤(4)所获得的二维相关红外谱为三级对比。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所述分级对比中的一级红外光谱对比为(1)观察图谱总体形状或形貌,即峰位、峰强度、峰形的相似性来初步鉴别;(2)在1800~400cm-1区间内选取3~5个强谱峰簇,其峰位波动在±2cm-1之内,视为相同或相近,将谱峰簇中最强峰的强度大小依次排序,根据它们的排序和相对强度比来鉴别鉴定;(3)在1800~400cm-1区间内选取上述峰簇中3~5个次强谱峰,其峰位波动在±2cm-1之内,视为相同或相近为辅来鉴别。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所述分级对比中的二级二阶导数谱对比为(1)观察图谱总体形状或形貌,即峰位、峰强度、峰形的相似性来初步鉴别;(2)在1800~400cm-1区间内选取红外图谱中最强谱峰峰位就近的导数峰视为相同或相近,其峰位波动在±2cm-1之内,并且比较各强峰之间的相对强度的大小和次序;(3)在1800~400cm-1区间内选取红外图谱中最强谱峰中两侧是否出现相应的肩峰峰位来鉴别,其峰位波动在±2cm-1之内。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所述分级对比中的三级二维相关红外谱对比是用二维相关谱进行对比来判断选取同步相关谱中的强峰或强峰簇的自动峰,对比它们的峰位及其强度,以及对比所选取的自动峰与其它自动峰之间的交叉峰的正负号的异同来鉴别它们的异同。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步骤(6)所述的测定中药配方颗粒中主料和辅料的相对含量的方法为先将颗粒料与辅料按重量比配成系列试样;按上述步骤(1)和(2)作出红外谱图;取配方颗粒与辅料各自的特征峰的强度比为纵坐标,以颗粒料与辅料的重量比为横坐标作图;以指数函数或线形函数关系拟合成单值工作曲线,配方颗粒的含量由此工作曲线直接读出。在上述鉴定方法中,所述的辅料为一种或配比固定的两种以上成份。在上述鉴定方法中,粉末试样可直接测定近红外光谱,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衰减全反射光谱。基于红外本身的丰富的指纹性及利用部分特征峰的峰位、峰形及其变化,峰强度或/及相对峰强度的变化,本专利技术提出用无损的红外光谱法直接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鉴定鉴别。包括与标准样的图谱比对法,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解析的多种技术进行鉴定与识别,以及二维红外相关分析技术来监控药物的稳定性等方法。从而可以不失源本性、无损地、简便、快捷,无需进行分离过程便直接测试,不破坏中药的配伍性,即可获取中药的整体信息,并以此来鉴定、鉴别中药。这被称作为宏观指纹法。为了整体地、无损地、不经过分离提取、试样仅作简单处理、经快速测定便能简便地、正确地鉴定、鉴别中药配方颗粒并使之规范化,本专利技术提出采用的红外光谱法,包括测定试样的常规红外光谱图、导数光谱图、二维相关红外谱为一体的多级宏观指纹鉴定法。通过此法获得不失试样原本性,配伍性的宏观的指纹信息,因此更具有直观性。它符合中医药辩证施治原则。此外还可以同时获取药品稳定性和变质机理的信息,并且便于推广。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原理,即物质的红外光谱图具有指纹性可作为一级谱图进行对比鉴定,当极其相似的物质可能其差异性仍然不够明显时,可借助其导数光谱作为二级谱图进行对比,进一步检验出较为微小的差异,当上述两级谱图的差异仍不足以区别与鉴定时,可以进一步用分辨率更高的二维红外相关谱图进行对比鉴定。从而可非常直观地进行鉴定、鉴别与质量控制。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无需对试样进行分离,就可无损地、非破坏性地、快速地、简便地、不失原本性、不失配伍性地、直观地鉴定中药配方颗粒及其质量。这是一个符合中医中药学的辩证施治原则的根本方法。它的建立与推广将大大加速中药质控进程,大大加速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速度。图2a、2b为实施例1鱼腥草的导数谱图。图3a、3b为实施例1鱼腥草的二维相关等位线谱图。图4a、4b为实施例1鱼腥草的二维相关鱼网图。图5为实施例1栀子的中红外谱图。图6a、6b为实施例1栀子的导数谱图。图7a、7b为实施例1栀子的二维相关等位线谱图。图8a、8b为实施例1栀子的二维相关鱼网图。图9为实施例1不同厂家的鱼腥草的配方颗粒红外谱图比较。附图说明图10为实施例1不同厂家的栀子的配方颗粒红外谱图比较。图11为实施例2紫草的中红外谱图。图12a、12b为实施例2紫草的导数谱图。图13a、13b为实施例2紫草的二维相关等位线谱图。图14a、14b为实施例2紫草的二维相关鱼网图。图15为不同厂家的实施例2紫草的配方颗粒红外谱图比较。图16为实施例2茜草(主料)和糊精(辅料)配比样品的系列红外图谱。图17为实施例2茜草(主料)含量的工作曲线。(2)鱼腥草和栀子及其各自的配方颗粒样品分别研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光谱非分离提取多级宏观指纹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中药配方颗粒粉末中加入溴化钾进行压片制样; (2)测定压片试样的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衰减全反射光谱; (3)求出并绘出上述相应红外光谱图的二阶导数谱; (4)测定压片试样的二维相关红外谱,产生它的是任何形式的扰动; (5)依次分级对比相应图谱,即可直接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非分离提取鉴定、鉴别; (6)测定中药配方颗粒中主料和辅料的相对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素琴周群秦竹陶家洵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