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48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属于橡胶模的加工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模芯,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置有型腔,配合后形成模腔,上下模具配合后形成两对压模开口,模芯配合需定位骨架孔径,加工出定位段,模芯在模腔内定位段外径大于压模开口直径,在受压时,向内会因模芯长度支撑住,向外则会被模具固定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履带板定位模具采用分体结构,大大提高了模芯的稳定性,杜绝模芯因胶料压力造成的位移,并提高了模芯安装的便捷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
本技术涉及橡胶模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
技术介绍
钢质履带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因其价格昂贵、质量大、噪声大所以一般只用于军事和一些工程机械,以及早田作业的农用拖拉机上。橡胶履带是由日本普利司通公司于1968年率先开发成功的。最初是为了解决农用联合收割机金属履带易被稻草、麦杆和泥土堵塞,橡胶轮胎易在水田中打滑以及金属履带会对沥青和混凝土路面造成破坏的情况而设计的。我国橡胶履带开发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先后在杭州、台州、镇江、沈阳、开封及上海等地成功开发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输送车辆用的多种橡胶履带,并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橡胶履带具有接地比压小、牵引力大、振动小、噪声低、湿田通过性能好、不损伤路面、速度快、质量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运输机械上,部分替代钢质履带和轮胎。橡胶履带能改善机械的行驶性能,扩大机械作业范围,对实现市政基础建设机械化,拓展农田、沙漠、沼泽地等松软地面的作业和运输具有重要意义。橡胶履带还具有质量小、牵引性好、转向灵活和在复杂地形上通过能力强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行走式农业机械、石油勘探机械、森林防火车辆和全地形车等许多领域。发表在《橡胶科技市场》2010年第10期19-22页,作者为王克成的《橡胶履带生产工艺原理(二)》期刊中,公开了橡胶履带的硫化工序,橡胶履带各半成品部件按要求成型、装模、组装定位在模具中。模具送入硫化压机后按操作规程控制工艺。冷却水打压时间和温度按公共齿硫化程度要求控制。硫化机合模排气按2步5次法操作:第1步在成型部件装入模具后,启动硫化机打压3次,合模后停留一定时间,让胶料在模具中预热流动、排气。第2步间隔1min后缓冲打压2次,至规定压力,使胶料充满模型。其中只涉及到了硫化的工艺流程,没有公开具体的模具结构。同样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履带一次性硫化成型工艺(申请号:201410539957.3,申请时间:2015年3月4日),该申请案的橡胶履带一次性硫化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2)带坯预成型:步骤一:根据生产工艺,将外层胶、内层胶、双面附胶后的布片切成条状待用;步骤二:先平行放置一层外层胶,涂胶浆;然后在外层胶上边叠放放一层布片;然后在布片上边叠放一层内层胶;步骤三:将叠放了三层后的各材料对接成环形,先将内层胶两头对接,再将布片对接,然后再将外层胶对接,确保每个对接口接紧;步骤四:将呈环形的预成型带坯称重,份量合格待硫化;3)将带坯通过一次性硫化模具硫化成型。该硫化成型工艺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产品质量可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其通过具体流程表述了模具的作用,并未公开模具的具体结构。目前,生产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对于橡胶杂件制造业企业而言,必须通过降低单件操作时间,来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定位模芯的安装便捷性十分影响生产效率。同时,骨架定位不精确安装的精度也会导致成品合格率降低,影响效率和成本,因此,骨架定位的精确性也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定位模芯容易脱落、安装不方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该技术方案通过对模芯结构的改进,使其为分体结构,提高了模芯安装的便捷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模芯,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应设置有上型腔和下型腔,上型腔和下型腔能够相互配合形成模腔,模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压模开口,该压模开口由上模具和下模具拼合形成;模腔内平行设置有两对模芯,该模芯被支撑在压模开口内,模芯位于模腔内侧的定位段外径大于压模开口直径,且每对模芯中的两个模芯同轴设置,用于定位骨架。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模芯支撑段伸出压模开口的长度为30-120mm。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模芯的定位段朝向模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凸柱,该凸柱的直径小于定位段直径尺寸。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模芯的定位段和凸柱的长度之和小于模腔长度的一半。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每对模芯中的两个模芯的凸柱之间的间距为0.5-2.5mm。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模芯在定位段的凸台部位是可拆卸的。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定位段由多个凸台组成,凸台并列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模芯在模腔内的凸台边缘有倒圆和/或倒角。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凸台部位长度小于5cm。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下模具平行于模芯长度方向的侧壁的上边缘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的高度不小于5mm。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设置一对模芯,每对模芯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模芯组成,一端插入骨架中,一端固定在模具形成的压模开口中,起到定位骨架的作用,相对于单纯采用一整根等径的模芯,本技术的模芯插入骨架中的定位距离减少,更容易安装,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的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在模芯的定位段上设置有凸柱,由于凸柱的尺寸小于定位段的外径尺寸,不影响其快速安装;此外,凸柱与定位段的长度之和小于模腔长度的一半,并且限定了在一对模芯的凸柱之间设置有0.5-2mm的间隙;在进行生产作业时,可以利用凸柱快速定位;在受压以及受热发生一定的膨胀时,该间隙可以容纳形变,从而避免加热对模芯的位置影响。(3)本技术的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模芯在模腔内的凸台部位是可拆卸的,可以根据不同工况下对定位模芯要求的不同换用不同凸台,保证定位准确的同时,为生产作业提供方便,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半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面半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多凸台形式的模芯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上模具;2、模芯;21、定位段;22、支撑段;23、凸柱;24、凸台;3、骨架;4、橡胶;5、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5)和模芯(2),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5)对应设置有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能够相互配合形成模腔,所述模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压模开口,该压模开口由上模具(1)和下模具(5)拼合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内平行设置有两对模芯(2),该模芯(2)被支撑在压模开口内,所述模芯(2)位于模腔内侧的定位段(21)外径大于压模开口直径,且每对模芯(2)中的两个模芯(2)同轴设置,用于定位骨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板定位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5)和模芯(2),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5)对应设置有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上型腔和下型腔能够相互配合形成模腔,所述模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压模开口,该压模开口由上模具(1)和下模具(5)拼合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内平行设置有两对模芯(2),该模芯(2)被支撑在压模开口内,所述模芯(2)位于模腔内侧的定位段(21)外径大于压模开口直径,且每对模芯(2)中的两个模芯(2)同轴设置,用于定位骨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板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芯(2)的支撑段(22)伸出所述压模开口,伸出长度为30-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板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2)的定位段(21)朝向模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凸柱(23),所述凸柱(23)的直径小于定位段(21)直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板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2)的定位段(21)和凸柱(23)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模腔长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板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模芯(2)完成对所述骨架(3)的定位后,两个所述模芯(2)的凸柱(2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巧红于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三力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