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398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包括锚固桩、抗滑桩和钻孔桩,锚固桩设置在桥隧工程靠近滑坡较高的一侧,抗滑桩设置在滑坡或岩堆的中部,且相对于桥隧工程位于滑坡较高的一侧,钻孔桩设置在滑坡的坡脚处,且位于桥隧工程的两侧。抗滑桩能够确保滑坡或岩堆的整体稳定性,设置锚固桩、抗滑桩和钻孔桩可以减少滑坡或岩堆对桥隧工程造成的偏压,能够避免滑坡或岩堆对桥隧工程产生侧向挤压作用,钻孔桩还能够锁定滑坡或岩堆的前缘,提高整体安全性,确保桥隧工程修建或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特别是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公路、铁路等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发展迅猛,特别是西南地区越来越多的交通线路位于山地区域,滑坡或岩堆等不良地质体随处可见,分布范围极广。公路、铁路属于线性工程,一般可以绕避大部分不良地质工点。但受线路方案影响,局部桥隧等工程很难避免设置于滑坡或岩堆等不良地质段。滑坡或岩堆对桥隧等工程产生侧向挤压作用,同时基坑开挖易引起坡体失稳。因此位于上述段落的桥隧工程比其他地段需要更安全的防护和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和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滑坡或岩堆容易对桥隧等工程产生侧向挤压作用,同时基坑开挖易引起坡体失稳的问题,提供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包括锚固桩、抗滑桩和钻孔桩;锚固桩设置在桥隧工程靠近滑坡较高的一侧;抗滑桩设置在滑坡或岩堆的中部,且相对于桥隧工程位于滑坡较高的一侧;钻孔桩设置在滑坡的坡脚处,且位于桥隧工程的两侧。通过上述结构,抗滑桩能够确保滑坡或岩堆的整体稳定性,设置锚固桩、抗滑桩和钻孔桩可以减少滑坡或岩堆对桥隧工程造成的偏压,能够避免滑坡或岩堆对桥隧工程产生侧向挤压作用,钻孔桩还能够锁定滑坡或岩堆的前缘,提高整体安全性,确保桥隧工程修建或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的桥隧工程是指桥梁和隧道工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抗滑桩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抗滑桩沿滑坡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锚固桩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锚固桩沿桥隧工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桥隧工程防护结构还包括截水沟,截水沟位于滑坡顶部。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级清方分级防护滑坡或岩堆;S2:施工截水沟;S3:施工滑坡或岩堆中部的抗滑桩;S4:施工桥隧工程靠近滑坡较高一侧的锚固桩;S5:在滑坡坡脚处设置钻孔桩;S6:开挖锚固桩桩前土体;S7:施做桥隧工程。通过上述步骤,对滑坡或岩堆进行分级清方和分级防护可以减少滑坡或岩堆的荷载,分级防护还可以防止坡面局部失稳,在滑坡或岩堆中部设置抗滑桩确保滑坡或岩堆的整体稳定性,保证桥隧工程施工及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S1中,滑坡上部分级清方,两级边坡之间设置清方平台,然后分级设置边坡防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清方平台的平台宽度不小于2m,边坡防护包括框架梁,抗滑桩位于清方平台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进行滑坡上部分级清方之前,先计算滑坡的推力传递系数,然后通过推力传递系数计算滑坡的推力,滑坡的推力用于设计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的防护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推力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αi-1为第i-1个条块所在滑动面的倾角;αi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的倾角;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ψ为第i-1个条块的传递系数;推力的计算公式为:式中:Ti为第i个条块末端的滑坡推力;K为安全系数;Wi为第i个条块滑体的重力;ci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单位黏聚力;Li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长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S2中,在滑坡或岩堆的坡顶施工截水沟。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抗滑桩能够确保滑坡或岩堆的整体稳定性,设置锚固桩、抗滑桩和钻孔桩可以减少滑坡或岩堆对桥隧工程造成的偏压,能够避免滑坡或岩堆对桥隧工程产生侧向挤压作用,钻孔桩还能够锁定滑坡或岩堆的前缘,提高整体安全性,确保桥隧工程修建或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对滑坡或岩堆进行分级清方和分级防护可以减少滑坡或岩堆的荷载,分级防护还可以防止坡面局部失稳,在滑坡或岩堆中部设置抗滑桩确保滑坡或岩堆的整体稳定性,保证桥隧工程施工及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位于滑坡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的平面图。图标:10-不良地质界线;11-桥台;12-滑坡;20-截水沟;21-边坡防护;22-清方平台;23-锚固桩;24-抗滑桩;25-钻孔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包括抗滑桩24、锚固桩23和钻孔桩25;滑坡12或岩堆位于不良地质界线10以内。锚固桩23设置在桥隧工程靠近滑坡12较高的一侧,桥隧工程包括桥台11,具体的,锚固桩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锚固桩23沿桥隧工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抗滑桩24设置在滑坡12或岩堆的中部,且相对于桥隧工程位于滑坡12较高的一侧,具体的,抗滑桩2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抗滑桩24沿滑坡12纵向方向间隔设置。钻孔桩25设置在滑坡12的坡脚处,且位于桥隧工程的两侧。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级清方分级防护滑坡12或岩堆;具体的,先计算滑坡12的推力传递系数,然后通过推力传递系数计算滑坡12的推力,滑坡12的推力用于设计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的防护结构;然后在滑坡12上部分级清方,两级边坡之间设置清方平台22,然后分级设置边坡防护21;具体的,清方平台22的平台宽度不小于2m,边坡防护21包括框架梁;具体的,推力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αi-1为第i-1个条块所在滑动面的倾角;αi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的倾角;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ψ为第i-1个条块的传递系数;推力的计算公式为:式中:Ti为第i个条块末端的滑坡推力;K为安全系数;Wi为第i个条块滑体的重力;ci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单位黏聚力;Li为第i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长度;S2:施工截水沟20;S3:施工滑坡12或岩堆中部的抗滑桩24;S4:施工桥隧工程靠近滑坡12较高一侧的锚固桩23;S5:在滑坡12坡脚处设置钻孔桩25;具体的,从滑坡12坡脚处的两侧向中间设置钻孔桩25;S6:开挖锚固桩23桩前土体;S7:施做桥隧工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桩(23)、抗滑桩(24)和钻孔桩(25);/n所述锚固桩(23)设置在桥隧工程靠近滑坡(12)较高的一侧;/n所述抗滑桩(24)设置在所述滑坡(12)或岩堆的中部,且相对于所述桥隧工程位于所述滑坡(12)较高的一侧;/n所述钻孔桩(25)设置在所述滑坡(12)的坡脚处,且位于所述桥隧工程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桩(23)、抗滑桩(24)和钻孔桩(25);
所述锚固桩(23)设置在桥隧工程靠近滑坡(12)较高的一侧;
所述抗滑桩(24)设置在所述滑坡(12)或岩堆的中部,且相对于所述桥隧工程位于所述滑坡(12)较高的一侧;
所述钻孔桩(25)设置在所述滑坡(12)的坡脚处,且位于所述桥隧工程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2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抗滑桩(24)沿所述滑坡(12)纵向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桩(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锚固桩(23)沿所述桥隧工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水沟(20),所述截水沟(20)位于所述滑坡(12)顶部。


5.一种位于滑坡(12)或岩堆内的桥隧工程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级清方分级防护滑坡(12)或岩堆;
S2:施工截水沟(20);
S3:施工滑坡(12)或岩堆中部的抗滑桩(24);
S4:施工桥隧工程靠近滑坡(12)较高一侧的锚固桩(23);
S5:在滑坡(12)坡脚处设置钻孔桩(25);
S6:开挖锚固桩(23)桩前土体;
S7:施做桥隧工程。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恒褚宇光王智猛张硕张铸张涛冯子亮刘漫李志周文洋周波肖朝乾肖雄沈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