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88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向靠近下模方向突出形成冲压部,下模向远离上模方向凹陷形成与冲压部相匹配的型腔,下模包括型腔下表面及型腔侧表面,型腔下表面和型腔侧表面配合围成型腔,下模还包括自型腔侧表面向远离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槽体和自型腔下表面向远离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均与型腔连通,下模还包括固定于第一槽体底部的第一弹性件及固定于第二槽体底部的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靠近型腔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朝向冲压部的一端与下模铰接,第二弹性件靠近冲压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冲压脱模装置能自动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现在很多厂家使用的冲压模具,对于完成好的作品往往需要工人们亲自去取拿,有时候卡在模具中不好取出,往往需要用一些工具把成品撬出来,从而导致部分商品外表收到损伤,影响了成品的美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浪费工人时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冲压脱模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装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脱模的自动冲压脱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向靠近所述下模方向突出形成有冲压部,所述下模向远离所述上模方向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冲压部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下模包括与所述冲压部相对设置的型腔下表面及自所述型腔下表面的边缘向靠近所述冲压部方向弯折延伸的型腔侧表面,所述下模还包括自所述型腔侧表面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槽体和自所述型腔下表面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及所述第二槽体均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下模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槽体底部的第一弹性件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槽体底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朝向所述冲压部的一端与所述下模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件靠近所述冲压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金属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设置于所述型腔的相对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冲压脱模装置中,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和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弹性件,上模的冲压部在冲压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对应压缩,所述冲模与下模分离后,所述第一弹性件给所述冲压件施加水平方向作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给所述冲压件施加竖直方向作用下,促使所述冲压件倾斜的从所述型腔内脱离,可以方便拿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冲压脱模装置合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冲压脱模装置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100,包括上模10及下模20,所述上模10与所述下模20配合对料材200冲压得到冲压件210。所述上模10向靠近所述下模20方向突出形成有冲压部11,所述下模20向远离所述上模10方向凹陷形成有型腔21,所述型腔21与所述朝冲压部11相匹配,所述冲压部11将所述料材200向所述型腔21内进行冲压,从而得到所述冲压件210,所述冲压件210的形状与所述型腔21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下模21包括与所述冲压件11相对设置的型腔下表面211及自所述型腔下表面11的边缘向靠近所述冲压件11方向弯折延伸的型腔侧表面212,所述型腔下表面211和所述型腔侧表面212配合围成所述型腔21。所述下模20还包括第一槽体22和第二槽体23,所述第一槽体22及所述第二槽体23均与所述型腔21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槽体22自所述型腔侧表面212向远离所述型腔21方向直线延伸;所述第二槽体23自所述型腔下表面211向远离所述型腔21方向直线延伸,即所述第一槽体22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槽体23沿竖直方向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体22和所述第二槽体23设置于所述型腔21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体21设置于所述型腔21的左侧,所述第二槽体23设置于所述型腔21的右侧。所述下模2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槽体22底部的第一弹性件24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槽体23底部的第二弹性件25,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24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5均为金属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24靠近所述型腔2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26,所述第一挡板26朝向所述冲压部11的一端与所述下模10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5靠近所述冲压部1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27,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27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2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说上模10与驱动装置连接,如电机或气缸,其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做赘述。将所述料材200放置于所述下模20上,所述上模10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向下冲压所述料材20,形成所述冲压件210,此时,所述,冲压件10挤压所述第一挡板26和所述第二挡板27,所述第一挡板26绕与所述下模20的铰接点旋转,同时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24,所述第一弹性件24受力压缩;所述第二挡板27向下运动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25,所述第二弹性件25同样受力压缩。冲压完成后,所述上模10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回位,所述第二弹性件25在弹性势能作用下回位,驱动所述冲压件210的右侧向上移动,使所述冲压件210倾斜,同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4在弹性势能作用下回位,驱动所述冲压件210的左侧向右移动,使得所述冲压件210以一种倾斜的姿态脱离所述型腔可以方便对所述冲压件210进行拿取,不需要额外增加动力装置,仅仅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就可以实现所述冲压件210的自动脱模,使用快捷方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冲压脱模装置中,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和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弹性件,上模的冲压部在冲压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对应压缩,所述冲模与下模分离后,所述第一弹性件给所述冲压件施加水平方向作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给所述冲压件施加竖直方向作用下,促使所述冲压件倾斜的从所述型腔内脱离,可以方便拿取。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向靠近所述下模方向突出形成有冲压部,所述下模向远离所述上模方向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冲压部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下模包括与所述冲压部相对设置的型腔下表面及自所述型腔下表面的边缘向靠近所述冲压部方向弯折延伸的型腔侧表面,所述下模还包括自所述型腔侧表面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槽体和自所述型腔下表面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及所述第二槽体均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下模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槽体底部的第一弹性件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槽体底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朝向所述冲压部的一端与所述下模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件靠近所述冲压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冲压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向靠近所述下模方向突出形成有冲压部,所述下模向远离所述上模方向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冲压部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下模包括与所述冲压部相对设置的型腔下表面及自所述型腔下表面的边缘向靠近所述冲压部方向弯折延伸的型腔侧表面,所述下模还包括自所述型腔侧表面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槽体和自所述型腔下表面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及所述第二槽体均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下模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槽体底部的第一弹性件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槽体底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曹伟民冉强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传承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