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83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管加工设备,包括冲压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曲柄滑块传动形式的可竖向往复滑动的活动部,活动部的下方为工作台面,活动部的下表面连接有可更换的单个冲压头,工作台面的上表面设有定位装置以在冲压头随活动部向下冲压换热管时用于稳固换热管。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所述定位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安装有定位芯筒以便穿入换热管,所述定位芯筒上开设有冲压开口,所述定位主体上开设有将所述冲压开口完全露出的让位开口以便冲压头可通过所述冲压开口对定位芯筒内的换热管进行冲压。本设备简单可靠,成本较低;定位可靠,冲压频次及对应的加工效率均能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加工设备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2019-06-10;申请号:201920862264.6;名称:丁胞换热管加工设备。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换热管作为一种常用的换热零部件,用于管内外两种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食品、制冷等领域的换热设备中。为提高换热管的热交换性能,提高换热效率,目前换热管的性能提升研究多朝着在管壁设置凹坑的方向发展,通过在管壁设置凹坑来提高换热效果,但换热沿程的流动阻力有一定增大,不同的凹坑设置形式对应的可加工性也存在差异。现有技术中:如CN200989745Y,其管子截面上上下各设置一组凹坑(对称),每组凹坑在轴向上呈直线均匀间隔设置;流阻有一定增高但换热效果更好,其加工应该是上下同时冲压,轴向送进之后再次冲压;如CN101281005A,其管子截面上周向均布多组丁胞(球凸),每组丁胞在轴向上呈直线均匀间隔设置,周向上相邻的两组丁胞也可以选择在轴向上错开(插排);换热性能增强的同时阻力增长较小;如CN101566445A,其管子截面上周向均布多组椭球丁胞(球凹),每组丁胞在轴向上呈直线均匀间隔设置;取得了流体阻力增加较小,换热增强比例大于阻力增加比例从而提高综合换热性能的效果,其加工应该是沿轴向的多个冲头一次冲压出一排丁胞,管子周向转动后再冲;如CN204694139U,其管子外壁设置的凹坑沿螺线均匀布置,若以布置在一条螺线上的凹坑为一组,其周向上可以有一组或多组;流阻与光管相当,换热效果更好,其加工应该是沿逐条螺线依次冲压;如CN206540456U和CN206540452U,其管子截面上周向均布1~10组凹坑,每组凹坑在轴向上呈直线均匀间隔设置或沿螺旋分布;换热效果更好,并且管内不易因结垢而影响换热,管内流体压力损失小;如CN106197119A,其管子截面上周向均布多组凹坑,每组凹坑在轴向上呈直线均匀间隔设置,轴向上相邻两凹坑布置截面上的凹坑错开一定周向角度布置;换热效果更好,管内不易因结垢而影响换热;还有如CN107906999A中形式比较特殊的丁胞转热管。上述的各种换热管多采用多个冲头,液压系统作为动力源进行挤压而成,如西南石油大学提出的系列加工设备。但液压动力进行挤压的频次较慢,加工效率低,设备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管加工设备,避免现有设备比较复杂,成本高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换热管加工设备,包括冲压机构和向所述冲压机构输送换热管的输送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曲柄滑块传动形式的可竖向往复滑动的活动部,活动部的下方为工作台面,活动部的下表面连接有可更换的单个冲压头,工作台面的上表面设有定位装置以在冲压头随活动部向下冲压换热管时用于稳固换热管;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基架和连接基板,所述基架上铺设有平行的两列主导轨和行程齿条导轨,所述连接基板通过若干第一输送滚轮总成架设在主导轨上并可滑动,连接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可转动的卡盘以用于夹持换热管,所述卡盘的转动通过第一步进电机驱动以使转动受控,所述连接基板上还设有第二步进电机并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方式与所述行程齿条导轨传动连接以使输送受控。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行程齿条导轨位于两列主导轨之间,所述卡盘在连接基板上位于朝向冲压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与行程齿条导轨传动连接的位置位于连接基板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行程齿条导轨的齿条面朝上,所述连接基板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卡盘的方向设有水平的基板延伸耳,基板延伸耳下方设有第二输送滚轮总成,所述第二输送滚轮总成可滑动架设在主导轨上,第二输送滚轮总成的上表面与基板延伸耳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处插设有后退离合杆,所述后退离合杆与主导轨垂直,其悬出的一端设有操作杆以便手动转动后退离合杆,所述后退离合杆在径向上设有水平的凸耳,所述后退离合杆的直径小于所述间隙以便可在间隙内转动,所述凸耳的长度大于所述间隙以便其随后退离合杆转动时可将连接基板的对应端顶升从而使第二步进电机与行程齿条导轨的传动连接脱开。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延伸耳的自由端还向下延伸有延伸挂耳并通过所述延伸挂耳将第二输送滚轮总成限制在基板延伸耳的下方以避免脱出。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延伸耳上设有下压装置,所述下压装置包括螺栓,螺栓竖直向下穿过基板延伸耳上的通孔后连接在第二输送滚轮总成的上表面,螺栓的头部和基板延伸耳的上表面之间还压缩有螺旋压簧。进一步地,所述行程齿条导轨也为平行设置的两列,连接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减速箱,减速箱位于两列行程齿条导轨之间,第二步进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减速箱的输入轴,减速箱的输出轴的两端伸出并分别连接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传动啮合其下方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穿过连接基板上的开口与行程齿条导轨传动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齿轮座总成连接在连接基板上,所述齿轮座总成包括座箱体,所述座箱体水平延伸出转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所述定位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安装有定位芯筒,所述定位芯筒与卡盘同轴以便可穿入被卡盘夹持的换热管,所述定位芯筒上开设有冲压开口,所述定位主体上开设有将所述冲压开口完全露出的让位开口以便冲压头可通过所述冲压开口对定位芯筒内的换热管进行冲压,所述冲压开口为在定位芯筒周向上的扇形开口且开口角度为90至120度。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开口设于定位芯筒远离卡盘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主体通过连接底板与所述工作台面可拆卸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冲压机构成熟简单,使用可靠,结合输送机构即可生产各种规格的丁胞换热管,降低设备成本。2、本技术的冲压机构采用曲柄滑块形式,冲压频次及对应的加工效率均大大提高。3、本技术的设备因冲压频次高,可对应生产出在换热管外表面呈螺旋形式分布的高密度丁胞,制成高密度丁胞换热管,降低管外流阻。4、本技术的输送机构夹持送进可靠,回退采用后退离合杆简单可靠,并进一步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换热管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俯视图(局部放大);图3-图1的右视角度(主要示意输送机构连接形式);图4-图1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图5-本技术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5的左视图;图7-图6的俯视图。其中,冲压机构6,活动部61,冲压头62,定位装置63,定位主体631,让位开口632,定位芯筒633,冲压开口634,连接底板635,工作台面64,基架7,主导轨71,行程齿条导轨72,齿条座721,卡盘73,第一步进电机731,减速箱74,第二步进电机741,第一传动齿轮742,第二传动齿轮743,齿轮座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换热管加工设备,包括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机构包括曲柄滑块传动形式的可竖向往复滑动的活动部,活动部的下方为工作台面,活动部的下表面连接有可更换的单个冲压头,工作台面的上表面设有定位装置以在冲压头随活动部向下冲压换热管时用于稳固换热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管加工设备,包括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机构包括曲柄滑块传动形式的可竖向往复滑动的活动部,活动部的下方为工作台面,活动部的下表面连接有可更换的单个冲压头,工作台面的上表面设有定位装置以在冲压头随活动部向下冲压换热管时用于稳固换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管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所述定位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安装有定位芯筒以便穿入换热管,所述定位芯筒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