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硅基导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70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领域,涉及背板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硅基导热管,以氧化铝为主要框架,以有机硅树脂为粘附剂,形成硅基导热管,且所述硅基导热管表面呈粗糙状,硅基导热管表面的粗糙结构能够大比表面的接触,提升接触效果,实现了有效的稳定传递,将背板层内的温度传输传递至硅基导热管内,形成热量的快速传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硅基导热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领域,涉及背板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硅基导热管。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太阳能电池背板主要为TPT背板,其一方面价格较高,另外其采用大量导热性能非常差的高分子树脂,无法将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热量有效的导出,在光伏组件中应用的局限性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为了将太阳电池组件内的热量及时有效的导出,目前主要途径为选用导热能力较高的金属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背板。但是,由于金属材料对近红外光谱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比热低的金属材料吸收热量后,温升较快,因此,金属背板在散热方面相比TPT背板并没有太大优势。为了使太阳能电池组件能长久的正常工作,保证其正常的功率输出,出现了一些其它给组件散热的方法,例如给组件加装水冷却、其冷却循环装置等。公开号为CN10770625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背板水散热装置,以碳纳米管为导热材料,氨基硅树脂为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辅以引发剂、发泡剂和固化剂形成粘稠固化液,并在模具中微波固化反应和恒温固化得到导热管,然后将第二引发剂和第二固化剂加入丙烯酸盐,微热条件下进行离心镀膜法,冷却后得到水散热装置。该水散热装置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热量吸收,导热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丙烯酸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保证水分子的停留,达到良好的热量传递效果,同时利用水的大比热容,能够大量吸收热量,同时利用水与水的优异传递效果,大大提高了热量传递效果,为增加水的快速吸收效果,采用丙烯酸盐聚合物的强吸水效果,有效的增加了水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热量利用率。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背板散热装置,但是该技术中的背板需要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管内,散热装置表面与背板仅通过平面连接,基于材质的差异和接触面积,热量传递速度较为低下,无法实现快速的热量传导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解决了现有背板散热装置的导热管导热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氧化铝作为框架,硅树脂为粘合剂,形成稳定的导热管道,同时在表面形成以氧化铝为基础的粗糙接触面,提升热量传导效率,并且氧化铝处置本身的快速传递效果,确保热量进入至导热管内部。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以氧化铝为主要框架,以有机硅树脂为粘附剂,形成硅基导热管,且所述硅基导热管表面呈粗糙状,硅基导热管表面的粗糙结构能够大比表面的接触,提升接触效果,实现了有效的稳定传递,将背板层内的温度传输传递至硅基导热管内,形成热量的快速传导。所述有机硅树脂为氨基硅树脂和苯基硅树脂的混合物。该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形成悬浊液,纳米氧化铝在无水乙醇的浓度为500-800g/L,超声分散的温度为80-100kHz,温度为10-20℃;步骤2,将氨基三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加入至甲苯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缓慢加入至悬浊液中并搅拌均匀,减压蒸馏后形成混合浆液;所述氨基三氯硅烷在甲苯中的浓度为100-200g/L,苯基三氯硅烷在甲苯中的浓度为10-50g/L;缓慢加入的速度为10-20g/min,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标准大气压的80-85%,温度为80-90℃;所述氨基三氯硅烷与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比为4:1-3;步骤3,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醚中,并加入乙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形成浆料;所述纳米氧化铝在无水乙醚中的浓度为100-200g/L,乙基纤维素在在无水乙醚中的浓度为100-300g/L,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步骤4,将混合浆液注入模具中减压蒸馏形成半固化状态,然后表面涂覆滚涂浆料并恒温固化1-2h,带有湿度的环境下恒温静置2-4h,得到预制管道;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大气压的70-80%,温度为120-130℃,表面滚涂的滚涂量为5-10g/cm2,恒温固化的温度为120-140℃,所述环境的湿度为50-60%,恒温静置的温度为90-100℃;步骤5,将预制管道放入反应釜中悬空放置,恒温烧结1-2h,得到硅基导热管;所述恒温烧结的温度为185-190℃。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背板散热装置的导热管导热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氧化铝作为框架,硅树脂为粘合剂,形成稳定的导热管道,同时在表面形成以氧化铝为基础的粗糙接触面,提升热量传导效率,并且氧化铝处置本身的快速传递效果,确保热量进入至导热管内部。2.本专利技术利用乙基纤维素的溶解性、粘合性和熔化热性,实现了无损回收,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并在表面形成多孔结构,有助于提升比表面。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以氧化铝为主要框架,以有机硅树脂为粘附剂,形成硅基导热管,且所述硅基导热管表面呈粗糙状,硅基导热管表面的粗糙结构能够大比表面的接触,提升接触效果,实现了有效的稳定传递,将背板层内的温度传输传递至硅基导热管内,形成热量的快速传导。所述有机硅树脂为氨基硅树脂和苯基硅树脂的混合物。该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形成悬浊液,纳米氧化铝在无水乙醇的浓度为500-800g/L,超声分散的温度为80-100kHz,温度为10-20℃;步骤2,将氨基三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加入至甲苯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缓慢加入至悬浊液中并搅拌均匀,减压蒸馏后形成混合浆液;所述氨基三氯硅烷在甲苯中的浓度为100-200g/L,苯基三氯硅烷在甲苯中的浓度为10-50g/L;缓慢加入的速度为10-20g/min,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标准大气压的80-85%,温度为80-90℃;所述氨基三氯硅烷与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比为4:1-3;步骤3,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醚中,并加入乙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形成浆料;所述纳米氧化铝在无水乙醚中的浓度为100-200g/L,乙基纤维素在在无水乙醚中的浓度为100-300g/L,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步骤4,将混合浆液注入模具中减压蒸馏形成半固化状态,然后表面涂覆滚涂浆料并恒温固化1-2h,带有湿度的环境下恒温静置2-4h,得到预制管道;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大气压的70-80%,温度为120-130℃,表面滚涂的滚涂量为5-10g/cm2,恒温固化的温度为120-140℃,所述环境的湿度为50-60%,恒温静置的温度为90-100℃;步骤5,将预制管道放入反应釜中悬空放置,恒温烧结1-2h,得到硅基导热管;所述恒温烧结的温度为185-190℃。实施例1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形成悬浊液,纳米氧化铝在无水乙醇的浓度为500g/L,超声分散的温度为80kHz,温度为10℃;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以氧化铝为主要框架,以有机硅树脂为粘附剂,形成硅基导热管,且所述硅基导热管表面呈粗糙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以氧化铝为主要框架,以有机硅树脂为粘附剂,形成硅基导热管,且所述硅基导热管表面呈粗糙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树脂为氨基硅树脂和苯基硅树脂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形成悬浊液;
步骤2,将氨基三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加入至甲苯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缓慢加入至悬浊液中并搅拌均匀,减压蒸馏后形成混合浆液;
步骤3,将纳米氧化铝加入至无水乙醚中,并加入乙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形成浆料;
步骤4,将混合浆液注入模具中减压蒸馏形成半固化状态,然后表面涂覆滚涂浆料并恒温固化1-2h,带有湿度的环境下恒温静置2-4h,得到预制管道;
步骤5,将预制管道放入反应釜中悬空放置,恒温烧结1-2h,得到硅基导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背板散热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纳米氧化铝在无水乙醇的浓度为500-800g/L,超声分散的温度为80-100kHz,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彦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