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原位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42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金属原位分析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系统:    激发光源系统,对样品进行火花放电,提供样品蒸发和原子化能量,    分光系统,将接收的火花光谱转化为线性光谱,    信号高速采集系统,对单次火花放电的进行高速采集,    信号分析系统,对上述单次火花放电的火花光谱进行数字解析,    样品移动/定位系统,使样品相对于激发光源进行连续的二维移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借助测定材料的物理性质来分析材料的领域,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领域。
技术介绍
化学成分、成分偏析、表面缺陷、夹杂物的含量是钢铁生产中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四项内容。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硫印试验来检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偏析或分布,用酸浸试验来检验中心疏松,采用金相法检验夹杂物种类、形貌、尺寸大小及分布,上述传统方法操作繁锁,分析速度慢,所需时间长,同时无法定量化(《光学显微分析》P21-40,孙业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在现有技术中,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可以进行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分析,但只能得到各元素平均含量,无法进行成分的分布分析,更无法进行偏析度、疏松度、夹杂物定量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存在以下三项主要技术缺陷1、静态激发。分析过程中保持样品固定,每次只是激发熔融一个5mm直径的斑点,为静态激发,不能记录单次放电的位置,从而无法进行元素与夹杂物的分布分析;2、积分检测方式。采集的对象为几千个放电脉冲的积分电压,无法识别每个火花特性,从而无法解析蕴藏在单次火花放电中的化学信息;3、高能预燃。经过20至30秒的预燃,大部分夹杂物被重融,从而无法观察到那些反映夹杂物信息的异常火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必预燃,可以同时测定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元素成分分布、夹杂物分布及偏析度、疏松度的金属材料原位分析装置。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利用同步扫描平台夹持样品,实现连续移动激发样品的火花放电,通过分光,由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每次放电火花的谱线强度与位置,以数字方式实时记录,并通过统计解析,进行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元素分布分析(偏析度分析)、疏松度分析以及夹杂物分布分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金属原位分析装置包括如下系统激发光源系统,对样品进行火花放电,提供样品蒸发和原子化能量,分光系统,将接收的火花光谱转化为线性光谱,信号高速采集系统,对单次火花放电的进行高速采集,信号分析系统,对上述单次火花放电的火花光谱进行数字解析,样品移动/定位系统,使样品相对于激发光源进行连续的二维移动。激发光源系统由高纯氩气控制器(1)、钨电极(2)、样品(3)和火花发生器(4)组成,钨电极(2)与火花发生器(4)相连,并与样品(3)纵向相对,高纯氩气控制器(1)的喷嘴(18)对准火花中心。分光系统包括入射狭缝(5)单色计(6)和出射狭缝(7),所述的入射狭缝(5)和出射狭缝(7)分别处于单色计(6)的两侧,出射狭缝(7)的狭缝个数为n。入射狭缝(5)的宽度为20-30μm,出射狭缝(7)的宽度为50-80μm,单色计(6)采用凹面光栅和帕邢一龙格(Paschen-Runge)装置,出射狭缝(7)的狭缝个数n为3-55个。信号采集系统,由n组包括如下元件的电路组成(a)光电倍增管8将出射狭缝输出的线性光谱的光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b)放大板10将上述光电倍增管8输出的电流信号进行放大,(c)高速采集板11将上述放大板输出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上述n组电路并联后与高压板9连接,(d)高压板9为光电倍增管8提供600-1000伏的负高压,使得光电倍增管8的阴极产生的很小的光电子电流,被放大成较大的阳极输出电流。信号分析系统,包括控制机(12),接收高速采集板(11)输出的信号,并控制样品移动/定位系统15的运动,计算机(13),对控制机输出的样品信号进行分析,按照预先设定的数学模型,得到样品的元素化学成分、偏析度、夹杂物含量及分布,和疏松度,打印机(14),输出上述分析结果。激发光源系统激发的光谱通过反射镜(16)输入分光系统的入射狭缝(5)。样品移动/定位系统由框架(21)、叉架(22)、连接筒(23)、升降台(25)、X轴导轨(29)、Y轴导轨(27)、压杆(32)、步进电机(29,31)组成;升降台(25)固定在X轴导轨(29)上,升降台(25)通过连接筒(23)与叉架(22)相连,框架(21)固定在叉架(22)上,压杆(32)通过压头(33)紧固样品(3),旋紧螺母(24)也用于固定样品(3),步进电机(31)通过其丝杠(30)与X轴导轨(29)相连,步进电机(28)通过丝杠(26)与Y轴导轨(27)相连,两者构成X-Y直角坐标扫描轨道。激发光源系统通过样品(3)与连续激发同步描述定位系统的框架(21)相连。整个分光系统处于恒温控制状态之下。分光系统的光学基本参数为光栅焦距750mm,谱线范围120-800nm。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金属原位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连续激发同步扫描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1可看出,本专利技术金属原位分析仪包括激发光源系统、分光系统、信号高速采集系统、信号分析系统和样品移动/定位系统。激发光源系统所激发的光通过反射镜16输入分光系统的入射狭缝5相连,分光系统通过出射狭缝7所输出的线性光谱与单次火花放电高速采集系统的光电倍增管8相连,信号高速采集系统的高速采集板11通过导线与信号分析系统中的控制机12相连,信号分析系统中的控制机12通过导线17与样品移动/定位系统中的步进电机28和31相连。所述的激发光源系统由高纯氩气控制器1、钨电极2、样品3和火花发生器4组成;钨电极2与火花发生器4相连,并与样品3纵向相对,高纯氩气控制器1的喷嘴18对准火花发生器4所产生的火花中心。所述的分光系统由入射狭缝5、单色计6和出射狭缝7组成;入射狭缝5和出射狭缝7分别处于单色计6的两侧。入射狭缝5的宽度为20-30μm,出射狭缝7的宽度为50-80μm,出射狭缝的狭缝个数n为3-55个,可以形成3-55个线状谱线通道,同时分析样品中的多个元素。单色计6采用凹面光栅、帕邢-龙格(Paschen-Runge)装置。分光系统的光学基本参数为光栅焦距750mm,谱线范围120-800nm。整个分光系统处于恒温控制状态之下。本装置由于对单次火花放电进行信号采集,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积分电路,所述的信号高速采集系统由光电倍增管8、高压板9、放大板10和高速采集板(A/D)11组成;相对于分光系统中出射狭缝的狭缝个数n,对应的也有n组对应的单次火花放电高速采集系统。每一组单次火花放电采集系统中光电倍增管8、放大板10和高速采集板11均通过导线串联,各组之间则相互并联,而高压板9则通过导线19与每一组中的光电倍增管8相通。所述的火花光谱单次放电数字解析系统由控制机12、计算机13和打印机14组成;三者通过导线相连。所述的样品移动/定位系统,对样品进行连续激发、同步扫描,是一种可编程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它由框架21,叉架22、连接筒23、升降台25、X轴导轨29、Y轴导轨27、压杆32、步进电机28和31组成。升降台25固定在X轴导轨29上,升降台25通过连接筒23与叉架22相连,框架21固定在叉架22上,压杆32通过压头33紧固样品3,旋紧螺栓24也用于固定样品3;步进电机31通过其丝杠30与X轴导轨29相接,步进电机28通过丝杠26与y轴导轨27连接,两者构成X-Y直角坐标扫描轨道。信号分析系统中,控制机12通过导线17发出运动命令,控制步进电机28和31带动框架21在选定区域内进行扫描,运动范围和轨迹可根据分析任务随时调整,能够实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舟陈吉文杨志军杨新生高宏斌贾云海袁良经屈文俊王哲宁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