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117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属于抓取和转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依次相连的节能装置、非接触吸盘本体和阻挡脚。本发明专利技术非接触吸盘本体上增加了具有附壁效应原理的节能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空气消耗,可提高吸盘的吸附力;节能装置有多个进气孔,可提供多种进气方式;非接触吸盘本体下表面设置有气流导向槽,纺织面料在吸附过程中受力均匀,可减少面料在转移过程中的吸附力不均匀现象,不会出现气压分散现象,有效防止了纺织面料在转移过程中因吸附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掉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
本专利技术属于抓取和转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
技术介绍
在工业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非接触吸盘主要用于半导体行业,由于纺织品具有透气的特性,所以传统的非接触吸盘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不广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产量需求也不断提高,但传统的非接触吸盘在抓取纺织品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传统的非接触吸盘在吸附纺织面料时,存在抓取力不足的缺陷,对于较重纺织面料的吸附易产生无法吸附的问题,且吸附力在纺织面料表面上的分布不均匀,容易使纺织面料在转移过程中掉落;同时,传统非接触吸盘的能量消耗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使用成本,不能满足大量的纺织工业的需求;此外,传统的非接触吸盘在吸盘底部缺少气流导向通道,容易造成排气不便,致使纺织面料上的吸附力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降低,吸附力提高,气压均匀的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包括非接触吸盘本体、节能装置和阻挡脚,所述节能装置包括外壳和流体通道管,所述流体通道管下端与非接触吸盘本体上端相连通,该流体通道管上端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初级进气孔,该外壳和流体通道管之间留有通气腔,所述初级进气孔与通气腔相连通,所述阻挡脚安装于非接触吸盘本体下端。所述非接触吸盘本体下表面设置有气流导向槽。所述阻挡脚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可以防止机械手在转移面料过程掉落或滑移。所述初级进气孔包括主进气孔和两个备用进气孔。所述备用进气孔上设置有可拆卸螺钉。所述流体通道管上的出气管道与非接触吸盘本体通过螺纹连接,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阻挡脚与非接触吸盘本体通过螺纹连接,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外壳与流体通道管通过螺纹连接,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外壳内壁截面呈喇叭形。所述阻挡脚插入端为中空结构,该阻挡脚侧壁设置有通风间隙。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本专利技术非接触吸盘本体上增加了具有附壁效应原理的节能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空气消耗,可提高吸盘的吸附力;(2)节能装置有多个进气孔,可提供多种进气方式;(3)非接触吸盘本体下表面设置有气流导向槽,纺织面料在吸附过程中受力均匀,可减少面料在转移过程中的吸附力不均匀现象,不会出现气压分散现象;(4)所述外壳、流体通道管、出气管道、非接触吸盘本体和阻挡脚均采用螺纹密封连接,便于安装和拆修。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非接触吸盘本体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初级进气孔2、外壳3、非接触吸盘本体4、阻挡脚5、气流导向槽6、节能装置7、次级气流8、气流9、流体通道管10、出气管道11、通气腔1A、主进气孔1B\1C、备用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包括非接触吸盘本体3、节能装置6和阻挡脚4,节能装置6包括外壳2和流体通道管9,流体通道管9下端的5mm出气管道10与非接触吸盘本体3上端通过螺纹相连,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该流体通道管9上端外侧套设有外壳2,外壳2与流体通道管9通过螺纹连接,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外壳2上设置有初级进气孔1,该外壳2和流体通道管9之间留有通气腔11,初级进气孔1与通气腔相连通,阻挡脚4通过螺纹安装于非接触吸盘本体下端,且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非接触吸盘本体3下表面设置有宽度为3mm的气流导向槽5,非接触吸盘本体3下表面边缘为60°弧线,阻挡脚4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外壳2内壁截面呈喇叭形。初级进气孔1包括主进气孔1A和两个备用进气孔1B\1C,两个备用进气孔1B\1C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使用螺钉进行封闭。外壳2和流体通道管9之间留有通气腔11,当本专利技术吸附纺织面料时,气流8首先通过主进气孔1A进入节能装置6,经通气腔11进入流体通道管9,并在通气腔11出产生附壁效应,气流8会通过附壁效应原理引入次级气流7,且因引入的次级气流7的流量为初级气流的10倍左右,可大幅提升空气流量,减少能量消耗,之后气流8经流体通道管9直达非接触吸盘本体3,最后气流8通过阻挡脚4的间隙快速流出,由于伯努利原理,此时非接触吸盘本体3下表面气流速度瞬间加快,压强瞬间降至大气压以下,而纺织面料下方气流为大气压,此时便形成压强差,在压差作用下,纺织面料被迅速提起,因本专利技术使用了节能装置6,在相同的能量消耗下,可以产生更大的压强差,吸附力也大幅提升,纺织面料在转移过程中的定位精度也大幅提升,不会出现转移过程中面料滑移或掉落的现象。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凡依本专利技术范围所作的变化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非接触吸盘本体、节能装置和阻挡脚,所述节能装置包括外壳和流体通道管,所述流体通道管下端与非接触吸盘本体上端相连通,该流体通道管上端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初级进气孔,该外壳和流体通道管之间留有通气腔,所述初级进气孔与通气腔相连通,所述阻挡脚安装于非接触吸盘本体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非接触吸盘本体、节能装置和阻挡脚,所述节能装置包括外壳和流体通道管,所述流体通道管下端与非接触吸盘本体上端相连通,该流体通道管上端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初级进气孔,该外壳和流体通道管之间留有通气腔,所述初级进气孔与通气腔相连通,所述阻挡脚安装于非接触吸盘本体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吸盘本体下表面设置有气流导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脚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触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进气孔包括主进气孔和两个备用进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附壁效应的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荣刘汉邦杨帅刘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