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01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属于火箭发动机制造领域;包括炉盖、承力环、限位环、承力毂、2个轴承、密封圈、支撑座、n个弹簧垫圈、n个六角螺母、n个螺栓和承载大轴;限位环套装在承载大轴外壁;支撑座套装在承载大轴外壁;承力毂设置在限位环与支撑座之间;2个轴承并排套装在承载大轴的外壁;承力环套装在承力毂的外壁;炉盖套装在承力环的外壁;支撑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n个通孔;n个双头螺栓对应穿过n个通孔;每个螺栓与支撑座之间对应设置有1个弹簧垫圈;n个六角螺母与n个螺栓一一对应;密封圈设置在支撑座与承力环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炉盖有一定的自由浮动空间,并进行一定角度的调节,从而达到炉体端面与炉盖端面平行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火箭发动机制造领域,涉及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
技术介绍
火箭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炉体内对一些零件进行焊接,在整个焊接过程中,保证炉盖与炉体间的可靠密封就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设备工作时炉门盖实现可靠密封,需使炉盖有一定的自由浮动空间,并进行一定角度的调节,从而达到炉体端面与炉盖端面平行的状态。传统的结构为将炉盖焊接在承力环上,并将承力环套在轴承上,承力环与支撑座用螺栓固定,装配后没有调节余量,在炉盖闭合时,由于安装误差,炉盖端面位置相对于固定的炉体端面存在不平行的情况,因此不能够保证大直径炉门盖的贴合密封,这样就会影响炉体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实现了炉盖有一定的自由浮动空间,并进行一定角度的调节,从而达到炉体端面与炉盖端面平行的状态。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的方案是: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包括炉盖、承力环、限位环、承力毂、2个轴承、密封圈、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盖(1)、承力环(2)、限位环(4)、承力毂(5)、2个轴承(6)、密封圈(7)、支撑座(8)、n个弹簧垫圈(9)、n个六角螺母(10)、n个螺栓(11)和承载大轴(12);其中,承载大轴(12)轴向水平放置;限位环(4)同轴套装在承载大轴(12)的外壁;支撑座(8)同轴套装在承载大轴(12)的外壁;承力毂(5)固定设置在限位环(4)与支撑座(8)之间;承力毂(5)的轴向一端与限位环(4)轴端侧壁的台阶配合;承力毂(5)的轴向另一端与支撑座(8)固定连接;2个轴承(6)并排套装在承载大轴(12)的外壁;且2个轴承(6)与承力毂(5)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盖(1)、承力环(2)、限位环(4)、承力毂(5)、2个轴承(6)、密封圈(7)、支撑座(8)、n个弹簧垫圈(9)、n个六角螺母(10)、n个螺栓(11)和承载大轴(12);其中,承载大轴(12)轴向水平放置;限位环(4)同轴套装在承载大轴(12)的外壁;支撑座(8)同轴套装在承载大轴(12)的外壁;承力毂(5)固定设置在限位环(4)与支撑座(8)之间;承力毂(5)的轴向一端与限位环(4)轴端侧壁的台阶配合;承力毂(5)的轴向另一端与支撑座(8)固定连接;2个轴承(6)并排套装在承载大轴(12)的外壁;且2个轴承(6)与承力毂(5)的内壁接触;承力环(2)套装在承力毂(5)的外壁;炉盖(1)套装在承力环(2)的外壁;支撑座(8)为盘状结构;支撑座(8)沿周向均匀设置有n个通孔(81);n个双头螺栓(11)对应穿过n个通孔(81),且伸入承力环(2)内;每个螺栓(11)与支撑座(8)之间对应设置有1个弹簧垫圈(9);n个六角螺母(10)与n个螺栓(11)一一对应,实现对n个螺栓(11)的固定;密封圈(7)设置在支撑座(8)与承力环(2)之间;n为正整数,且n不小于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支撑浮动机构还包括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设置在限位环(4)与承力毂(5)之间,实现对限位环(4)和承力毂(5)的固连,同时实现限位环(4)对2个轴承(6)的轴向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1)为锥形通孔;通孔(81)的小径端指向承力环(2);通孔(81)的小径端直径L1为20mm;通孔(81)的大径端直径L2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感应扩散焊装置炉门支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毂(5)的周向外壁为不对称弧状结构;承力毂(5)弧状外壁的半径R为86mm;弧状外壁中心点距承力毂(5)指向限位环(4)的轴向端面距离L6为36mm;弧状外壁中心点距承力毂(5)指向支撑座(8)的轴向端面距离L7为58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护林刘友强刘广续王永锋马尧张萌谢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