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被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44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被幕墙,包括,结构支架,所述结构支架一面通过龙骨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结构支架另一面通过固定钩与栽培容器固定连接,所述栽培容器的最外层设有与结构支架固定安装的单体外壳,单体外壳内设有介质容器,所述介质容器底部设有PVC防水板,且PVC防水板上设有双层布毡。栽培容器内设有PVC防水板和双层布毡,能够很好防止对栽培容器内的水分流失,通过养料液为植被提供营养,实现了无土栽培,减轻了幕墙自身的体重,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幕墙因重量原因而导致的墙体坍塌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被幕墙
本技术涉及一种幕墙
,具体为一种植被幕墙。
技术介绍
植被幕墙是当代建筑领域发展的趋势,各种绿色的植被既能吸收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且在视觉上给予人们清爽、愉悦的感觉,但是幕墙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目前,一方面幕墙的重量太重,给予墙体很大的负担,导致墙体脱落,甚至出现过因幕墙过重而导致墙体倾斜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植被幕墙的灌溉成为一大难题,通常通过高压水管进行浇水,这样的灌溉方法既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容易形成水资源浪费,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基于现状,急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被幕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被幕墙,包括结构支架,所述结构支架一面通过龙骨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结构支架另一面通过固定钩与栽培容器固定连接,所述栽培容器的最外层设有与结构支架固定安装的单体外壳,单体外壳内设有介质容器,所述介质容器底部设有PVC防水板,且PVC防水板上设有双层布毡。所述单体外壳整体外形呈八棱柱,在所述单体外壳的斜上方的两个斜面处均设有滴灌孔,且每个斜面均设有6个滴灌孔,所述单体外壳的两端均设有带固定孔的折边,相邻的单体外壳通过固定螺栓插入带固定孔的折边实现两两栽培容器整齐的相互固定成一排,所述栽培容器上侧设有滴水管,该滴水管通过活动塑料卡扣固定在结构支架向外延伸的支架上,且在每个栽培容器处所述滴水管下侧均设有滴灌喷头;所述结构支架最下方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另一端延伸至喷灌源池内,所述排水槽的水平高度高于地平线1.2米。所述滴水管的另一端与喷灌系统的出水管胶合连接,且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旋转阀与压力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流量感应器,且所述流量感应器与压力泵之间的出水管向下垂直连接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压力泵通过三通旋转阀还分别与养料液灌和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在进水口处安装有压力调节阀。优选的,所述三通旋转阀顺时针旋转到底则进水管与压力泵连通进水,且养料液灌与压力泵堵塞,灌溉水时,水直接从进水管进入到压力泵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感应器通过出水管流出;优选的,所述三通旋转阀逆时针旋转到底则进水管与压力泵堵塞,且养料液灌与压力泵连通出水,在灌溉养料液时,通过进水口进水将养料液采用常规方法调制浓度为0.2-0.3g/L通用性养料液;养料直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感应器将养料液由压力泵从养料液灌中抽送经出水管到滴水管,最终通过滴灌喷头对植物进行滴灌,营养液渗入布毡内供植物吸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应用于植被幕墙方案,该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控制面板、继电器和检测器组成,所述检测器一端电连接控制电路,且另一端电连接流量感应器,将流量感应器感测的水流结果通过检测器传输至控制电路,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继电器电连接压力泵,并通过操作面板操作调节继电器控制压力泵继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上集成有时钟电路,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时钟电路供水的时间;有益之处:栽培容器内设有PVC防水板和双层布毡,能够很好防止对栽培容器内的水分流失,通过养料液为植被提供营养,实现了无土栽培,减轻了幕墙自身的体重,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幕墙因重量原因而导致的墙体坍塌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本技术还配有滴灌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感应器使得压力泵对植被提供水分和养分,并且喷灌多余的水分和养分还可以通过排水槽进行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栽培容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介质容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框架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支架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控制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2、图3、图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被幕墙,包括结构支架1,所述结构支架1一面通过龙骨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结构支架1另一面通过固定钩2与栽培容器3固定连接,所述栽培容器3的最外层设有与结构支架1固定安装的单体外壳4,单体外壳4内设有介质容器5,所述介质容器5底部设有PVC防水板,且PVC防水板上设有双层布毡,割开表层布毡,将植物根部置入开口处,以两层相叠的布毡供给植物根部生长的附着空间,布毡作为第一道防水层且PVC防水板作为第二道层防水层,共同用于保持介质容器5底部的水分和养料不被流失。参考图1,所述单体外壳4整体外形呈八棱柱,在所述单体外壳4的斜上方的两个斜面处均设有滴灌孔11,且每个斜面均设有6个滴灌孔11,所述滴灌孔11一方面有利于栽培容器3内的植物呼吸,另一方面在滴水管6喷灌水分或者养料时使得更多水分或养料更容易流进栽培容器3内,减少了一部分水分和养料的浪费,所述单体外壳4的两端均设有带固定孔的折边,相邻的单体外壳4通过固定螺栓插入带固定孔的折边实现两两栽培容器3整齐的相互固定成一排,使得在栽培容器3种植的植被整齐、美观而且便于打理;所述栽培容器3上侧设有滴水管6,该滴水管6通过活动塑料卡扣7固定在结构支架1向外延伸的支架上,且在每个栽培容器3处所述滴水管6下侧均设有滴灌喷头8,滴灌喷头8正向对着栽培容器3,通过控制水的流量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植被进行滴灌。参考图4、图5,所述结构支架1最下方设有排水槽9,且排水槽9底部设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另一端延伸至喷灌源池内,所述排水槽9的水平高度高于地平线1.2米,当对植物喷灌的水分溢出后,溢出的水分收集在排水槽9内,且由于排水槽9与地平线高度差,水分通过排水槽9底部的排水管10自然流向喷灌源池,实现对多余喷灌水分的回收,节约水资源。参考图4,所述滴水管6的另一端与喷灌系统的出水管12胶合连接,且出水管1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旋转阀13与压力泵14连接,所述出水管12的出水口处设有流量感应器15,且所述流量感应器15与压力泵14之间的出水管12向下垂直连接有流量调节阀16,所述压力泵14通过三通旋转阀13还分别与养料液灌和进水管17连接,所述进水管17在进水口处安装有压力调节阀18。参考图6,所述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控制面板、继电器和检测器组成,所述检测器一端电连接控制电路,且另一端电连接流量感应器15,将流量感应器15感测的水流结果通过检测器传输至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继电器电连接压力泵14,并通过操作面板操作调节继电器控制压力泵14继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所述控制电路上集成有时钟电路,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时钟电路供水的时间。参考图4,根据调查,幕墙灌溉根据室内外情况、植物长势、植物营养情况、气候、季节、地区综合考虑来设定灌溉频率和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被幕墙,包括,结构支架(1),所述结构支架(1)一面通过龙骨与墙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支架(1)另一面通过固定钩(2)与栽培容器(3)固定连接;/n所述栽培容器(3)的最外层设有与所述结构支架(1)固接的单体外壳(4),该单体外壳(4)内设有介质容器(5);/n所述介质容器(5)底部设有PVC防水板,且PVC防水板上设有双层布毡;/n所述栽培容器(3)上侧设有滴水管(6),该滴水管(6)通过活动塑料卡扣(7)固定在结构支架(1)向外延伸的支架上,且在每个栽培容器(3)处所述滴水管(6)下侧均设有滴灌喷头(8);/n所述结构支架(1)最下方设有排水槽(9),且排水槽(9)底部设有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另一端延伸至喷灌源池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被幕墙,包括,结构支架(1),所述结构支架(1)一面通过龙骨与墙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支架(1)另一面通过固定钩(2)与栽培容器(3)固定连接;
所述栽培容器(3)的最外层设有与所述结构支架(1)固接的单体外壳(4),该单体外壳(4)内设有介质容器(5);
所述介质容器(5)底部设有PVC防水板,且PVC防水板上设有双层布毡;
所述栽培容器(3)上侧设有滴水管(6),该滴水管(6)通过活动塑料卡扣(7)固定在结构支架(1)向外延伸的支架上,且在每个栽培容器(3)处所述滴水管(6)下侧均设有滴灌喷头(8);
所述结构支架(1)最下方设有排水槽(9),且排水槽(9)底部设有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另一端延伸至喷灌源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外壳(4)整体外形呈八棱柱,在所述单体外壳(4)的斜上方的两个斜面处均设有滴灌孔(11),且每个斜面均设有6个滴灌孔(11)。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连新周玉鹏侯小雪
申请(专利权)人:阿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