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龟足金星幼虫附着变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2393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其特征在於,由顶盖、内桶及外桶三部分构成,其中顶盖外形为半圆形;内桶由塑料骨架及200目筛网包裹组成,同时内桶高2/3处存在八个存放附着基的附着台,底部中央有一圆孔,便于外桶水管连接;外桶由加厚PE材质构成,底部中央有一固定潜水泵上接PE水管连接内桶底部圆孔,上部外侧有一进水口,底部外侧有一排水管,上配电磁球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龟足金星幼虫附着变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
技术介绍
龟足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甲壳纲、蔓足亚纲、有柄目、指茗荷科、龟足属,又名石蜐、佛手螺、笔架、狗爪螺等。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中国仅有龟足一种,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是一种亚热带和热带潮间带动物。龟足形态奇特,生活在海浪剧烈冲击的中高潮区潮间带,用柄部附着于岩石缝隙中,密集成簇状生长。龟足柄部肌肉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的优质食品,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上的龟足均来源于野生采集,但是野生采集面临野生资源量锐减、柄部肌肉破损品质不保、采集困难、市场空档期长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龟足资源,进行人工增养殖研究已显得十分必要。龟足的生活史通常要经过营浮游生活的6期无节幼体、不摄食的金星幼虫、固着的龟足稚体和成体几个发育阶段,其中,金星幼虫的主要任务便是寻找到合适的基质进行附着变态。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蔓足类的金星幼虫在附着变态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发生了剧烈变化,如果金星幼虫不能完成附着变态,随着营养物质的耗尽,最终会走向死亡。虽然目前实验室实现从龟足卵的人工孵化、无节幼虫的培养、最后能够大规模培养出金星幼虫,但金星幼虫只有完成附着才能开启变态过程,无柄类的藤壶在人工条件下腺介幼虫易于附着变态,而有柄类(龟足属和指茗荷属)对生态的要求特殊,在人工条件下腺介幼虫难以完成附着变态。龟足金星幼虫人工条件下的附着变态是在室内完成其生活史的必经过程,也是实现龟足人工育苗的核心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号201510183853.8)公开了《一种利用保幼激素-Ⅲ诱导龟足金星幼虫附着变态的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201510183885.8)公开了《一种诱导龟足腺介幼虫附着变态的方法》。均是通过诱导完成龟足金星幼虫变态过程,本专利技术则是模拟龟足金星幼虫自然条件下附着变态生境,力求在室内完全模拟此过程来完成附着变态整个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该装置不仅能为人工培育的龟足金星幼虫提供附着变态所需的场所,极大提高龟足金星幼虫附着变态率,还为龟足稚体及随后发育各阶段提供保护,提高龟足成体育成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由顶盖、内桶及外桶三部分构成。其中顶盖外形为半圆形,外表为黑色;内桶由塑料骨架及200目筛网包裹组成,同时内桶高2/3处存在八个存放附着基的附着台,底部中央有一圆孔,便于外桶水管连接;外桶由加厚PE材质构成,底部中央有一固定潜水泵上接PE水管连接内桶底部圆孔,上部外侧有一进水口,底部外侧有一排水管,上配电磁球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顶盖外形为半圆形,对桶内幼虫起保护作用,半圆形结构使得装置内水泵开启后,喷射到顶部的海水及金星幼虫可顺内壁流至附着台;外表为黑色,桶内遮光,模拟金星幼虫附着变态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中内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3所示,一种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由顶盖1、内桶3及外桶2三部分构成。其中顶盖1外形为半圆形,外表为黑色;内桶3由塑料骨架及200目筛网包裹组成,同时内桶3高2/3处存在八个存放附着基的附着台4,底部中央有一圆孔5,便于外桶水管连接;外桶2由加厚PE材质构成,底部中央有一固定潜水泵5上接PE水管连接内桶3底部圆孔,上部外侧有一进水口,底部外侧有一排水管6,上配电磁球阀。使用时将三部分依次连接后,以嵌合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该附着变态装置水体体积为100L。所述的顶盖1外形为半圆形,对桶内幼虫起保护作用,半圆形结构使得装置内水泵5开启后,喷射到顶部的海水及金星幼虫可顺内壁流至附着台4;外表为黑色,桶内遮光,模拟金星幼虫附着变态环境。所述的内桶由PE材质骨架及200目筛网包裹组成,同时内桶2/3高度处存在8个可存放附着基的附着台。周围及底部200目筛网可防止金星幼虫逸散至外桶虽排水排出,骨架+筛网组合在保证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大大降低内桶重量和成本,内桶可在完成附着后取出内桶整体或将附着基单独拿出移至其他养殖桶进行稚体的培养。所述的外桶由加厚PE材质构成,底部中央有一固定水泵,上接水管连接内桶底部圆孔,上部外侧有一进水口,底部外侧有一排水管,上配电磁球阀。水泵电源连接定时装置,设置每5min启动10s,其作用是通过水泵将水从中央水管向上喷出,一方面使水流携带金星幼虫冲至顶盖后顺顶盖边缘将金星幼虫散在附着基或返回水体中,另一方面通过水泵冲力扰动水体,模拟海浪对礁石的冲击,使水体中的金星幼虫随水的流动不断与附着基进行接触。底部排水管打开至指定档位后,进水口进水速度与排水口出水速度相同,设计进水速率为1L/h,只需控制电源开关(或开关智能定时)即可完成附着变态及换水投喂工作,节省人力。由于金星幼虫一般呈浮游状生活在水体上层,但不排除部分金星幼虫会由于水流或自身因素影响在内桶中下层游动,因此可将部分附着基置于内桶底层,不但可以对中下层金星幼虫提供附着基质,提高附着率,还可对未附着幼虫起到一定的收集保护作用,防止由于下层排水导致幼虫难以游动至上层完成附着变态,提高幼虫附着变态率。采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附着变态装置,与采用同水体、同样附着基的PE带盖养殖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其特征在於,由顶盖、内桶及外桶三部分构成,其中顶盖外形为半圆形;内桶由塑料骨架及200目筛网包裹组成,同时内桶高2/3处存在八个存放附着基的附着台,底部中央有一圆孔,便于外桶水管连接;外桶由加厚PE材质构成,底部中央有一固定潜水泵上接PE水管连接内桶底部圆孔,上部外侧有一进水口,底部外侧有一排水管,上配电磁球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龟足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装置,其特征在於,由顶盖、内桶及外桶三部分构成,其中顶盖外形为半圆形;内桶由塑料骨架及200目筛网包裹组成,同时内桶高2/3处存在八个存放附着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珂林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