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2388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设鱼塘的基本环境,鱼塘内地表水采用“5SSK‑UF·OB”技术生态净化再生,并在鱼塘内铺设浮动式养殖网箱;放养鱼种;饲养鱼种;鱼塘环境维护;鱼塘环境维护主要包括:调节鱼塘流水量;投放鱼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清水鱼塘内地表水采用“5SSK‑UF·OB”技术生态净化再生,能够清澈洁净鱼塘地表水的塘底部孕育出常年油油丛生的萋萋水草群落,使得鱼塘地表水溶解氧大于6mg/L,更适用于鱼体的生长,采用天然或者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避免为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养殖效益盲目投放饲料造成水体营养过剩、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和病菌感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诸如合适的场地选择、天敌和疫病防控,增氧机等设备的放置以及饲养管理技术等,由于目前水产养殖业中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影响到水产品的品质,也给养殖效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如不少养殖户盲目跟从,不注意对养殖方式的改善:有的缺乏先进养殖技术和经验的指导,盲目投放大量有机肥进行水体施肥,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资源污染;有的不注意鱼塘水质变化,不能为水产生物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影响水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有的由于缺少养殖经验,不注意给鱼塘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且养殖塘长期反复使用,引发病菌污染和疾病或疫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设鱼塘的基本环境,鱼塘内地表水采用“5SSK-UF·OB”技术生态净化再生,并在鱼塘内铺设浮动式养殖网箱;S2、放养鱼种;S3、饲养鱼种,选取青饲料对鱼种进行喂养;S4、鱼塘环境维护;其中,步骤S4鱼塘环境维护主要包括:A、调节鱼塘流水量;B、投放鱼药。优选的,步骤S1建设鱼塘基本环境中浮动式养殖网箱的面积为30-50平方米,水深达0.7-1.0米。优选的,在步骤S2前对浮动式养殖网箱进行消毒操作。优选的,步骤S2放养鱼种的步骤为:选取以草鱼为主的鱼种进行放养,并在对鱼种放养前10天对鱼种进行消毒。优选的,鱼种的放养时间段为立冬后至春节前后。优选的,步骤S3饲养鱼种中,在青饲料中混合麦芽和/或麦芽。优选的,步骤A调节鱼塘流水量为:在鱼塘底部安装潜水泵,通过潜水泵控制鱼塘清水的交换,且鱼塘清水交换流量根据季节来控制。优选的,鱼塘清水交换量为:春季鱼塘清水每天交换1-3次;夏季鱼塘清水每天交换3-5次;秋季鱼塘清水每天交换2-3次;冬季鱼塘清水每1-2天交换一次。优选的,步骤B投放鱼药中投放的鱼药为生石灰、紫苏、大蒜、艾蒿根、五倍子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艾蒿根的用量为每亩鱼塘4-6公斤;所述紫苏的用量为每公斤饲料混合0.1-2.0公斤;所述大蒜的用量为每公斤饲料80-120克;所述五倍子的用量为每立方米水90-110克。优选的,所述鱼药投放方式为提前投放或紧急投放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清水鱼的养殖方法,通过清水鱼塘内地表水采用“5SSK-UF·OB”技术生态净化再生,能够清澈洁净鱼塘地表水的塘底部孕育出常年油油丛生的萋萋水草群落,使得鱼塘地表水溶解氧大于6mg/L,更适用于鱼体的生长。2、该清水鱼的养殖方法,通过在放养鱼种前,对浮动式养殖网厢进行消毒操作,能够降低病菌的存活,提高鱼体生长环境的质量。3、该清水鱼的养殖方法,采用天然或者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当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投喂任何热工配合饲料,避免为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养殖效益盲目投放饲料造成水体营养过剩、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和病菌感染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建设鱼塘的基本环境:选取清水鱼塘,且清水鱼塘内地表水采用“5SSK-UF·OB”技术生态净化再生,以清澈洁净鱼塘地表水的塘底部孕育出常年油油丛生的萋萋水草群落,使得鱼塘地表水溶解氧大于6mg/L;需要理解的是,“5SSK-UF·OB”技术全称是《“五色时空-水下森林氧吧”地表水污染生态工程综合技术(粤作登字-2019-L-00001583)》,通过投放“5SSK-EP”微生物群落对地表水外源污染控制降解、调节地表水流量和流态、改造底质淤泥和岸坡的形态结构,为“水下森林”生成做铺垫;因地制宜地种植“5SSK-AP”沉水植物群落,通过有效调节地表水环境条件,孕育“水下森林”生长,吸收转化底质淤泥,消除致黑致臭富营养物质和抑制藻类生长,促进“水下森林氧吧”净化地表水污染,操控“5SSK-AA”水生动物,重构地表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修复地表水生态系统食物链,恢复其稳定结构和自净功能,提高其自组织净化能力和环境容量,呈现水环境质量透明度持久性达到1.5米或以上,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或以上标准的自然洁净透澈状况;选取面积30-50平方米,水深达0.7-1.0米的浮动式养殖网箱,且在放养鱼种前15天左右,对浮动式养殖网箱进行消毒操作,消毒后一周至半个月内,鱼塘内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更适合鱼类摄食生长;需要理解的是,浮动式网箱投放的深度要合理,投放得太深会导致鱼群与泥土接触,影响鱼的品质;投放得太浅,给鱼群的生长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具体消毒操作为先将浮动式养殖网厢断水后暴晒2天,后用生石灰0.3公斤/平方米兑水,再对浮动式养殖网厢泼洒消毒,在2天后可对浮动式养殖网箱进行通水;需要理解的是,还可以采用20克/平方米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值得注意的是,漂白粉与生石灰不可混合使用;S2、放养鱼种:在消毒后10天放养鱼种,在放养鱼种前,还需要将鱼种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进行15分钟-20分钟的浸浴消毒;放养的鱼种以草鱼为主,可搭配少量鳊鱼、鲤鱼、鲫鱼,放养时间为立冬后至春节前后,通过在立冬后至春节前后这个时间段清水鱼塘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丰富,可成为鱼的好饵料,更适合放养鱼种;需要理解的是,放养的鱼种要求全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体长15cm以上,一龄草鱼尾重250克左右,且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草鱼鱼种10-13尾/平方米左右;S3、饲养鱼种:对鱼种喂养的饲料以青饲料为主,并辅以谷芽、麦芽等,对鱼种饲养的周期为至少9个月,以使得鱼种与常规养殖鱼体有体色光亮鲜艳、背部溜黑、肚皮亮白等明显的区别;需要理解的是,在投喂时,每日投喂两次,且每日投喂的量可为鱼体体重的30-50%,即所喂养的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体吃完即可;S4、鱼塘环境维护:A、调节清水鱼塘流水量:采用潜水泵顺时针推动鱼塘清水交换,需要理解的是,水体流量交换大小可按照季节的不同来控制:春季:鱼体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水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在缓流的水体中生活一个时期,春季每天塘水交换1次~3次;夏季:鱼体生长旺盛,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大,而只有流水量大才能保证水体较高溶解氧的含量,以促进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夏季每天塘水交换3次~5次;秋季:要适当控制流水量,使鱼体体力不致消耗过度,有利鱼类越冬,秋季每天塘水交换2次~3次;冬季:水温低,水体活动力小,新陈代谢缓慢,给予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设鱼塘的基本环境,鱼塘内地表水采用“5SSK-UF·OB”技术生态净化再生,并在鱼塘内铺设浮动式养殖网箱;/nS2、放养鱼种;/nS3、饲养鱼种,选取青饲料对鱼种进行喂养;/nS4、鱼塘环境维护;/n其中,步骤S4鱼塘环境维护主要包括:/nA、调节鱼塘流水量;/nB、投放鱼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设鱼塘的基本环境,鱼塘内地表水采用“5SSK-UF·OB”技术生态净化再生,并在鱼塘内铺设浮动式养殖网箱;
S2、放养鱼种;
S3、饲养鱼种,选取青饲料对鱼种进行喂养;
S4、鱼塘环境维护;
其中,步骤S4鱼塘环境维护主要包括:
A、调节鱼塘流水量;
B、投放鱼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建设鱼塘基本环境中浮动式养殖网箱的面积为30-50平方米,水深达0.7-1.0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前对浮动式养殖网箱进行消毒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放养鱼种的步骤为:选取以草鱼为主的鱼种进行放养,并在对鱼种放养前10天对鱼种进行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鱼种的放养时间段为立冬后至春节前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鱼的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五色时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