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池与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10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池,在过滤池内设置滤室,滤室内设置滤层,贯通滤室设置若干连通管,滤层上方的滤室内设置与待过滤液体连通的管路,在滤室上方开设出水口;在过滤池外部设置虹吸反洗管,虹吸反洗管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管段、在直管段延伸的第一弯管段和第二弯管段;第二弯管段伸入滤层上方的滤室内。在过滤池内设置虹吸式反洗管,利用滤室上方的净水进行自动反冲洗,省去了反洗水泵的使用,简化控制方式,降低工作能耗和噪声污染,降低运行成本。过滤池内U型管和连通管直接设置在过滤池的滤室的位置,结构设计更紧密,占用空间小,进一步减小了过滤池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池与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过滤池与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污染物和表面活性剂因等,因其成分十分复杂的原因,故而通常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物化处理消毒联合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中国专利CN203728686U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生物滤池与石英砂滤池,生物滤池与石英砂滤池的过滤区都位于过滤池下方,在过滤区上方设置反洗装置,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滤料上方的反吸罩,反洗水泵固定在反吸罩的上端面,导流筒连接反洗水泵,导流筒连接弯管,弯管插入反洗水管,反吸罩、反洗水泵、弯管和导流筒通过弹簧可上下移动,当滤料内部截留了较多的固体颗粒时,启动反洗水泵,反吸罩内产生负压将滤料内的污染颗粒吸出,并通过弯管、反洗出水管流出,但是该装置需要在过滤区安装反洗水泵,反洗水泵体积较大,使过滤区整体需要占用较大面积,为了控制反洗水泵还需要额外设置电气控制装置,导致过滤区结构复杂,反洗水泵耗能高且有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的集成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过滤区占用体积大、结构复杂、有噪声污染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过滤池与污水处理装置,在过滤池内设置虹吸式反洗管,从而缩小过滤池的整体体积,简化控制方式,降低能耗和噪声污染,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过滤池,在过滤池内设置滤室,滤室内设置滤层,贯通滤室设置若干连通管,滤层上方的滤室内设置与待过滤液体连通的管路,在滤室上方开设出水口;在过滤池外部设置虹吸反洗管,虹吸反洗管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管段、在直管段延伸的第一弯管段和第二弯管段;第二弯管段伸入滤层上方的滤室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过滤池内设置U型管,U型管的进水管与待过滤液体连通,出水管穿过滤层且开口端位于滤层上方的滤室内。U型管位于过滤池内,进水管穿过滤室,U型管的底部位于滤室下方;所述U型管的进水管长、出水管短。所述第二弯管段弯折部底部设置有反吸罩,反吸罩位于滤层上方的中部。所述滤室的尺寸与过滤池的尺寸相匹配,滤层的尺寸与滤室的尺寸相匹配。所述U型管的出水管位于滤层的中部。所述滤层位于滤室下部。所述第一弯管段伸入过滤池内,第一弯管段的底部设置虹吸破坏管。所述虹吸破坏管的位置高于滤室且低于通孔。一种使用上述过滤池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缺氧生物反应池、好氧生物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净水池,在缺氧生物反应池设置进水口,过滤池的滤室内的管路与沉淀池连通,滤室上方的出水口与消毒净水池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在过滤池内设置虹吸式反洗管,利用滤室上方的净水进行自动反冲洗,省去了反洗水泵的使用,简化控制方式,降低工作能耗和噪声污染,降低运行成本。过滤池内U型管和连通管直接设置在过滤池的滤室的位置,结构设计更紧密,占用空间小,进一步减小了过滤池的占地面积。本技术使用U型管连通沉淀池和过滤池,使反洗过程中反吸罩抽吸U型管内水的抽吸阻力增大,使沉淀池内未过滤的污水尽量少地被反吸罩直接抽走,从而使反吸罩更多地抽吸滤室下方的清水,滤层的清洗更彻底,更干净。本技术的U型管的进水管长、出水管短,水流流经U型管的阻力进一步增大,防止反洗过程中反吸罩抽吸更多地未经过滤的污水。本技术冲刷滤层的污水直接从反吸、第二弯管段、直管段排出过滤池,中间不会经过其他管道,冲刷污水排出更彻底。本技术在滤池内设置与过滤池大小相匹配的滤室,在滤室中部滤层上方设置反吸罩,反吸罩从中部开始吸取滤室内的反冲洗水,抽吸更彻底,可以全面反洗滤层。本技术在滤室内设置与滤室尺寸相匹配的滤层,U型管的短管位于滤层上方,滤层上方有足够的储存待过滤污水的空间,保证污水都能从滤层过滤后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污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C部的放大图。图中:1、缺氧生物反应池;2、好氧生物反应池;3、沉淀池;4、过滤池;5、消毒净水池;6、进水口;7、U型管;8、连通管;9、出水口;10、通孔;11、滤层;12、滤室;13、虹吸破坏管;14、虹吸反洗管;15、直管段;16、第一弯管段;17、第二弯管段;18、反吸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顺序连接、彼此相邻的缺氧生物反应池1、好氧生物反应池2、沉淀池3、过滤池4和消毒净水池5,在缺氧生物反应池1上部设置进水口6,在消毒净水池5设置出水口9,缺氧生物反应池1用于将难降解的长链大分子分解为易生化降解的短链小分子,好氧生物反应池2用于将这些短链有机物小分子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沉淀池3用于去除污水中剩余的颗粒物、胶体及菌种因新陈代谢而产生的生物脱膜,过滤池4用于去除细小颗粒物和胶体,消毒净水池5对水中含有的细菌进行杀菌,从而使水满足排放或回用标准。如图2、图3、图4所示,在过滤池4内中部的位置设置与过滤池4尺寸匹配的滤室12,滤室12内下部设置滤层11,穿过滤层11竖直设置若干与滤室12等高的连通管8。在过滤池4内靠近沉淀池3设置U型管7,U型管7由底部连通、两端开口的一根长管和一根短管组成,U型管7的长管穿过滤室12,长管的开口端与沉淀池3上部连接,U型管7的短管穿过滤层11,短管的开口端位于滤层11中部上方,U型管7底部位于滤层11下方,长管为进水管,短管为出水管。滤室12内部在滤层11上方留有足够的储存待过滤污水的空间,保证污水都能从滤层11过滤后流出。U型管7和连通管8直接设置在过滤池4内滤室12的位置,结构设计更紧密,占用空间小,进一步减小了过滤池4的占地面积。在滤室12上方的过滤池4侧壁开设通孔10,经滤层11过滤后的清水从连通管8往上流,从通孔10流入消毒净水池5。如图2所示,在过滤池4外部设置虹吸反洗管14,虹吸反洗管14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管段15、在直管段15顶端及上部水平延伸的第一弯管段16和第二弯管段17,第一弯管段16从过滤池4上方向下伸入过滤池4内,其底部设置虹吸破坏管13,虹吸破坏管13的位置高于滤室12且低于通孔10的位置,虹吸破坏管13的存在可以防止滤室12上部的水被完全抽干。第二弯管段17从过滤池4侧壁伸入过滤池4内,朝下的弯折部伸入滤室12,弯折部底部设置有反吸罩18,反吸罩18位于U型管7短管的正上方,反吸罩18从中部开始吸取滤室12内的反冲洗水,抽吸更彻底,可以全面反洗滤层11。使用U型管7连通沉淀池3和过滤池4,使反洗过程中反吸罩18抽吸U型管7内水的抽吸阻力增大,使沉淀池3内未过滤的污水尽量少地被反吸罩18直接抽走,从而使反吸罩18更多地抽吸滤室12下方的清水,滤层11的清洗更彻底,更干净。在过滤池4内设置虹吸反洗管14,利用滤室1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过滤池(4)内设置滤室(12),滤室(12)内设置滤层(11),贯通滤室(12)设置若干连通管(8),滤层(11)上方的滤室(12)内设置与待过滤液体连通的管路,在滤室(12)上方开设出水口;在过滤池(4)外部设置虹吸反洗管(14),虹吸反洗管(14)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管段(15)、在直管段(15)延伸的第一弯管段(16)和第二弯管段(17);第二弯管段(17)伸入滤层(11)上方的滤室(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过滤池(4)内设置滤室(12),滤室(12)内设置滤层(11),贯通滤室(12)设置若干连通管(8),滤层(11)上方的滤室(12)内设置与待过滤液体连通的管路,在滤室(12)上方开设出水口;在过滤池(4)外部设置虹吸反洗管(14),虹吸反洗管(14)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管段(15)、在直管段(15)延伸的第一弯管段(16)和第二弯管段(17);第二弯管段(17)伸入滤层(11)上方的滤室(12)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过滤池(4)内设置U型管(7),U型管(7)的进水管与待过滤液体连通,出水管穿过滤层(11)且开口端位于滤层(11)上方的滤室(12)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池,其特征在于:U型管(7)位于过滤池(4)内,进水管穿过滤室(12),U型管(7)的底部位于滤室(12)下方;所述U型管(7)的进水管长、出水管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管段(17)弯折部底部设置有反吸罩(18),反吸罩(18)位于滤层(11)上方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恒朱志华王斌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宇天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