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04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部件、阀座部件、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设置于所述阀体部件的内腔,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大致呈管状,所述阀芯包括下段部,所述下段部的外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所述下段部的外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一钝角θ,90<θ≤100°;和/或所述下段部的内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在所述下段部的纵截面上,所述下段部的内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二钝角γ,90<γ≤100°,定义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缘在所述下段部的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为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阀。
技术介绍
图11所示为
技术介绍
的一种电动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的电动阀,包括阀座01,流体进口02和流体出口03。阀座01包括阀口部011,阀芯04能够轴向移动与阀口部011抵接或分离以关闭或打开电动阀的阀口012。如何减少电动阀关阀时的内泄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努力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阀,减少电动阀关阀时的内泄漏。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包括阀体部件、阀座部件、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设置于所述阀体部件的内腔,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大致呈管状,所述阀芯包括本体部和下段部,所述下段部大致呈环状,所述阀座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下段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或分离,所述阀体部件包括衬套部件,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阀芯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衬套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衬套部件的内壁贴合;定义所述内腔包括位于所述阀芯部件上方的第一腔,所述阀芯部件包括平衡流路,当所述下段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时,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电动阀的第一流体端口通过所述平衡流路连通;所述下段部的外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所述下段部的外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一钝角θ,90<θ≤100°;和/或所述下段部的内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在所述下段部的纵截面上,所述下段部的内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二钝角γ,90<γ≤100°,定义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缘在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上的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为D1;在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上,所述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D1、所述下段部的外径D2及所述下段部的内径D3满足如下关系:1mm2<D1*(D2-D3)<6mm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动阀,下段部的外径自下段部的上端向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下段部的外壁与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一钝角θ,90<θ≤100°;和/或下段部的内径自下段部的上端向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在下段部的纵截面上,下段部的内壁与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二钝角γ,90<γ≤100°,定义第二密封部的外缘在下段部的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为D1;在下段部的横截面上,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D1、下段部的外径D2及下段部的内径D3满足如下关系:1mm2<D1*(D2-D3)<6mm2,以减少电动阀关阀时的内泄漏。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阀在关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I1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所示为图1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A所示为图3中I2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B所示为图4A的I3处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C所示为图4A的I3处的又一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A所示为流体正向进入时阀芯部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5B所示为流体反向进入时阀芯部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6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阀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图9中电动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
技术介绍
的一种电动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上和下等方位词是以零部件位于说明书附图中所示位置时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本方中所述的“固定连接”可以是两个零部件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两个零部件通过其它零部件实现可行的固定连接,即两个零部件间接固定连接。本文中的“D2-D3”均是指以下段部的同一个横截面为基准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I1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所示为图1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A所示为图3中I2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B所示为图4A的I3处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及图4A所示,该电动阀包括阀体部件10、阀座部件20、阀芯部件30和密封组件。阀体部件10包括阀体11,阀体11上开设有第二流体端口A。阀座部件20包括阀座21和密封环22,阀座21上设置有第一流体端口B。阀芯部件30设置于阀体部件10的内腔,阀芯部件30包括阀芯31,阀芯31大致呈管状,阀芯31包括环状的下段部311,密封环22包括第一密封部221,下段部311的端部能够与第一密封部221抵接或分离以使第二流体端口A与第一流体端口B断开或连通,阀体部件10还包括衬套部件12,阀芯部件30包括第二密封部321,阀芯31通过第二密封部321与衬套部件12滑动配合,第二密封部321与衬套部件12的内壁贴合,定义阀体部件10的内腔包括位于阀芯部件30上方的第一腔50,阀芯部件30包括平衡流路E,当阀芯31与密封环22抵接时,第一腔50与第二流体端口A不连通,第一腔50与第一流体端口B通过平衡流路E连通。参照附图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计,有利于阀芯部件30的受力平衡。具体地,如图3所示,阀芯31包括本体部312,阀芯31的本体部312包括小径段3121和大径段3122,即,大径段3122的外径大于小径段3121的外径。衬套部件12包括衬套121,衬套121的外壁与阀体部件10焊接固定,衬套121包括大致呈圆筒状的第一筒状部1211,第一筒状部1211的内径大致相等。阀芯部件30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抵接于小径段3121的外壁与第一筒状部1211的内壁之间。具体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35和垫片36,本体部312的大径段3122能够相对于第一筒状部1211内壁滑动,密封圈35设置于垫片36与小径段3121之间,密封圈35的内壁与小径段3121的外壁抵接,垫片36的外壁与第一筒状部1211的内壁抵接,以在阀芯31与衬套部件12之间形成动密封,动密封是指,密封组件能够相对于衬套121滑动,但密封组件又在阀芯部件30与衬套121之间形成密封,即,密封组件的上侧与下侧在该部位不连通,垫片36包括前述的第二密封部321。如图4A及图4B所示,下段部311的外径自下段部311的上端向下段部311的下端逐渐减小,下段部311的外壁与下段部311的横截面具有第一钝角θ,90<θ≤100°,下段部311的内径自下段部311的上端向下段部311的下端逐渐减小,在下段部311的纵截面上,下段部311的内壁与下段部311的横截面具有第二钝角γ,90<γ≤100°。第二密封部321的外缘在下段部311的轴向投影环线M的直径为D1,在下段部311的横截面上,轴向投影环线M的直径D1、下段部311的外径D2及下段部311的内径D3满足如下关系:1mm2<D1*(D2-D3)<6mm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部件、阀座部件、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设置于所述阀体部件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大致呈管状,所述阀芯包括本体部和下段部,所述下段部大致呈环状,所述阀座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下段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或分离,所述阀体部件包括衬套部件,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阀芯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衬套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衬套部件的内壁贴合;定义所述内腔包括位于所述阀芯部件上方的第一腔,所述阀芯部件包括平衡流路,当所述下段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时,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电动阀的第一流体端口通过所述平衡流路连通;所述下段部的外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所述下段部的外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一钝角θ,90<θ≤100°;和/或所述下段部的内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在所述下段部的纵截面上,所述下段部的内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二钝角γ,90<γ≤100°,定义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缘在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上的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为D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2 CN 201910259740X1.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部件、阀座部件、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设置于所述阀体部件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大致呈管状,所述阀芯包括本体部和下段部,所述下段部大致呈环状,所述阀座部件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下段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或分离,所述阀体部件包括衬套部件,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阀芯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衬套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衬套部件的内壁贴合;定义所述内腔包括位于所述阀芯部件上方的第一腔,所述阀芯部件包括平衡流路,当所述下段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时,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电动阀的第一流体端口通过所述平衡流路连通;所述下段部的外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所述下段部的外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一钝角θ,90<θ≤100°;和/或所述下段部的内径自所述下段部的上端向所述下段部的下端逐渐减小,在所述下段部的纵截面上,所述下段部的内壁与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二钝角γ,90<γ≤100°,定义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缘在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上的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为D1;在所述下段部的横截面上,所述轴向投影环线的直径D1、所述下段部的外径D2及所述下段部的内径D3满足如下关系:1mm2<D1*(D2-D3)<6m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件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封环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下段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或分离以使所述电动阀的第二流体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端口断开或连通,且满足0.1mm<D2-D3<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件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封环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下段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或分离以使所述电动阀的第二流体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端口断开或连通,定义所述下段部的高度为L,则L≥0.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件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封环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下段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部抵接或分离以使所述电动阀的第二流体端口与所述第一流体端口断开或连通,定义所述下段部的高度为L,则L≥0.4mm,0.1mm<D2-D3<0.6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下段部之间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包括与所述下段部衔接的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上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下端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下段部之间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包括与所述下段部衔接的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上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下端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