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71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4
一种新型压纸装置,包括支架、轮板、压纸轮和两个弹性件,在支架上铰接轮板,在轮板铰接部的前方设有压纸轮,在轮板铰接部的后方的两侧各设有一弹性件固装部,两个弹性件的一端部分别安装于两侧的弹性件固装部中;本新型压纸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两个弹性件的另一端部均连接于该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压纸力调节便捷、调节幅度微小的特点,而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纸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喷印设备的新型压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喷印行业的喷印过程中,厚的或硬的打印介质容易相对机器走纸驱动件打滑,从而会造成打印长度存在误差;而薄的打印介质因吸墨后会产生收缩或膨胀,在打印过的区域随机起皱,由于打印机喷头离介质表面距离较近,起皱后的介质会剐蹭喷头,导致墨水污染正常画面,喷印产品报废。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跟压纸装置对打印介质压力的大小有关。现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根据厚度不同的打印介质,人工更换压纸装置上的拉簧,为厚的介质匹配大力拉簧,为薄的介质匹配小力拉簧,虽然这种解决方法可行,但须随打印介质厚度的改变,人工及时更换拉簧来改变压纸力度,以消除上述不良现象,在操作上比较麻烦,另外,这种解决方法所产生的压纸力度的变动幅度比较大,很难达到微调的目的;二,遇到薄纸起皱,就将起皱区域相邻最近的压纸装置的压纸轮抬起,使该压纸轮离开喷印介质,改善起皱,该解决方法可临时性、偶尔性地解决问题,但很难适应现代自动化的生产需要;三,加高机器走纸驱动轮表面钢刺的高度,但这种方式会加速破坏压纸轮表层,大大降低压纸轮的使用寿命,而且驱动轮表面的钢刺易磨损,无法长期稳定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喷印设备的压纸力可便捷微调的新型压纸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压纸装置,包括支架、轮板、压纸轮和两个弹性件,在支架上铰接轮板,在轮板铰接部的前方设有压纸轮,在轮板铰接部的后方的两侧各设有一弹性件固装部,两个弹性件的一端部分别安装于两侧的弹性件固装部中;本新型压纸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两个弹性件的另一端部均连接于该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包括:一手柄,该手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可在所述支架的两侧之间直线往复平移;一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该转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手柄的平移路径相平行;所述手柄上设有上下相间隔的两个卡柱;所述转轴的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螺旋凸棱;所述转轴上的螺旋凸棱卡在所述手柄的两个卡柱之间;所述转轴的两端部各设有一偏心的弹性件安装部,该两个弹性件安装部平面对称;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于该两个弹性件安装部。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架上,沿所述手柄的平移路径,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小卡槽;在所述手柄上设有可与该小卡槽相适配卡合的卡块。进一步的,所述小卡槽为V形小卡槽;所述卡块为前端呈圆弧形的V形卡块。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周面上设有相间隔的两条螺旋凸棱。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架上设置一横置的长方通槽,在所述支架的两侧之间再设置一滑杆,在所述手柄上设置与该滑杆相适配的滑孔,所述手柄卡在长方通槽的上壁与下壁之间,并通过滑孔与滑杆的滑动配合,实现可在所述支架的两侧之间直线往复平移。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由里侧轴和外侧端盖组成,该里侧轴为阶梯轴,具有四段轴,由里到外分别为第一段轴、第二段轴、第三段轴、第四段轴,第一段轴、第二段轴、第三段轴的轴径递减,第四段轴与第二段轴的轴径相等,第一段轴上设置一弹性件安装部,在第二段轴与第四段轴之间、第三段轴的周面上设置所述螺旋凸棱;所述外侧端盖为圆柱形,外侧端盖的直径与第一段轴的轴径相等,外侧端盖与第四段轴形成固定连接,在外侧端盖上设置另一弹性件安装部;在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与第二段轴、第四段轴相适配转动的轴孔,所述转轴通过第二段轴、第四段轴与轴孔的转动配合,实现可在所述支架上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采用琴钢线材质制成的具有高弹性、高强度耐疲劳性的拉簧。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所述轮板均为高强度树脂合金材料注塑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压纸轮由采用高强度塑料注塑成型的具有高强度、高钢性的轮芯和具有导电性能的软胶套组合而成,所述压纸轮由轮芯与软胶套组合后再经精密研磨制成。本技术中设计的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可通过滑动手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的弹性件安装部随之偏心转动,实现同步改变两个弹性件一端部的位置,而且是微小改变,从而达到微调弹性件弹力的目的,以此微小改变压纸装置对打印介质的压力。本技术具有压纸力调节便捷、调节幅度微小的特点,而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中压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转轴的立体分解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0-支架,11-板轴,12-通槽,121-下壁,122-上壁,13-卡槽,14-滑杆,15-轴孔;20-轮板,21-铰接部,22-拉簧下挂耳部;30-压纸轮,31-轮轴,32-轮芯,33-软胶套;40-拉簧;50-手柄,51-滑孔,52-卡块,53-卡柱;60-转轴,61-里侧轴,62-第一段轴,63-第二段轴,64-第三段轴,65-第四段轴,66-里侧拉簧上挂耳部,67-螺旋凸棱,71-外侧端盖,72-外侧拉簧上挂耳部;80-驱动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看图1、2、3、4、5、6,本技术的新型压纸装置,包括支架10,在支架10的下部通过板轴11铰接轮板20,轮板20可绕铰接部21相对支架10转动。在轮板20铰接部21的前方设有压纸轮30,压纸轮30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三个,压纸轮30通过轮轴31可转动地安装在轮板20的前部,单个压纸轮30可由采用高强度塑料注塑成型的具有高强度、高钢性的轮芯32和具有导电性能的软胶套33组合而成,如此即有强度保障,又能有效导出压纸轮摩擦产生的静电;压纸轮30还可由采用高强度塑料注塑成型的具有高强度、高钢性的轮芯32和采用橡胶制成、具有超强耐腐蚀性和耐油性的软胶套33组合而成,如此便能使用在各种油性墨水的机器上,而不会产生变形,膨胀等现象;压纸轮30由轮芯32与软胶套33组合后再经精密研磨制成,如此能够保证每一颗的尺寸精度和同心度以及真圆度,能够避免机器上每一颗轮子不一至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出现。在轮板20铰接部21的后方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拉簧下挂耳部22,两个拉簧40的下端部分别安装于两侧的拉簧下挂耳部22。本新型压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支架10上的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该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包括手柄50和转轴60。在支架10上设置横置的长方形通槽12,在长方形通槽12的下壁121上设有多个等间距相间隔的V形小卡槽13;在支架10的两侧之间再设置滑杆14;在手柄50上设置与该滑杆14相适配的滑孔51,手柄50卡在长方形通槽12的上壁122与下壁121之间,并通过滑孔51与滑杆14的滑动配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压纸装置,包括支架、轮板、压纸轮和两个弹性件,在支架上铰接轮板,在轮板铰接部的前方设有压纸轮,在轮板铰接部的后方的两侧各设有一弹性件固装部,两个弹性件的一端部分别安装于两侧的弹性件固装部中;本新型压纸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两个弹性件的另一端部均连接于该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包括:/n一手柄,该手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可在所述支架的两侧之间直线往复平移;/n一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该转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手柄的平移路径相平行;/n所述手柄上设有上下相间隔的两个卡柱;所述转轴的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螺旋凸棱;所述转轴上的螺旋凸棱卡在所述手柄的两个卡柱之间;/n所述转轴的两端部各设有一偏心的弹性件安装部,该两个弹性件安装部平面对称;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于该两个弹性件安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纸装置,包括支架、轮板、压纸轮和两个弹性件,在支架上铰接轮板,在轮板铰接部的前方设有压纸轮,在轮板铰接部的后方的两侧各设有一弹性件固装部,两个弹性件的一端部分别安装于两侧的弹性件固装部中;本新型压纸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两个弹性件的另一端部均连接于该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端部位置同步调整机构包括:
一手柄,该手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可在所述支架的两侧之间直线往复平移;
一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该转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手柄的平移路径相平行;
所述手柄上设有上下相间隔的两个卡柱;所述转轴的周面上设有至少一条螺旋凸棱;所述转轴上的螺旋凸棱卡在所述手柄的两个卡柱之间;
所述转轴的两端部各设有一偏心的弹性件安装部,该两个弹性件安装部平面对称;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于该两个弹性件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纸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支架上,沿所述手柄的平移路径,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小卡槽;在所述手柄上设有可与该小卡槽相适配卡合的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压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小卡槽为V形小卡槽;所述卡块为前端呈圆弧形的V形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的周面上设有相间隔的两条螺旋凸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纸装置,其特征是: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星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丰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